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首页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靖王府之乱抗战之烽火燃血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东晋北府一丘八三嫁夫君超宠的浪漫三国行生子当如孙仲谋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明朝伪君子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文阅读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txt下载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50章 中州书社发力,挂牌帝国第一日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时光匆匆,不过转瞬便就到了崇祯三年的腊月十九(1631年1月20)这天,而到了这天也就距离崇祯四年不远了,只要过了本月末的除夕夜后,大明便就进入了朱由检统治的第四个年头。

在天津待了小七日,朝中也发生了很多事情。

先是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上疏言“陕地匪群已歼灭之主力,其余下匪徒已散入蒙古及山西二地。若继续执行镇压政策,臣恐招无妄之祸,故此恳请陛下施行招抚追剿之策。”

随着杨鹤的奏疏抵京后没两天,被贬到陕西固原镇就任袁崇焕,也发来了奏疏,而他的奏疏是告发了一桩大案。

这据他所说,陕地固原镇的卫所情况是十分糟糕,不但有士兵逃亡和吃空饷的问题,军田的情况更是达到了“十室六空”的恐怖现状,故此他便请奏朱由检派遣钦差大臣彻查此案。

除了陕西的奏疏之外,还有袁可立这位迟暮老臣发来的奏疏,而他的奏疏是在讲辽东的整体布局,而作为布局的重中之重,他主张增添一百万两军饷,用于构筑大凌河城的防御及军户军饷。

而他的计划是分三步走,第一步于崇祯四年内完成大凌河城的建设,第二步以散兵游勇的方式渗透沈阳一域破坏其生产劳作,第三步寻其重镇以“围点打援”的策略来削弱其势兵力。

当然了,他这计划的实施前提,是要建立在大凌河城更够修筑完成,及朝廷能再追加一百万两现银的预算,条件下才有可能实施。

毕竟想要让那群“私兵”卖命,是一定要给予大量赏钱的。

当然,除了这些军国之事之外,自然也少不了各地的灾情及恢复报告。

面对这诸多奏疏,朱由检也有些拿不住,不但连夜召集毕自严等内阁大臣开会研讨,更是派人到天津来询问张书缘的意见了。

看完了送来的奏疏,张书缘便沉思了起来。

对于杨鹤所提的策略,他是没感到什么意外的,毕竟那杨鹤在历史中针对农民军的问题上,一开始便就提出了“剿抚并用”的策略。

而反倒对于袁可立所提出的方针,感到了惊讶与不解。

袁可立作为宁锦防线的缔造者之一,他是十分明白敌我战力的差距的,这怎么会突然提出这等计划?

想了片刻,张书缘是重重的吐了口浊气,然后便提笔书写了一封建议密奏,同时又对着面前的太监说道。

“这位公公,对于这奏中各事,我都在这疏中详细列明了,唯独对辽东之事放心不下,还请公公回宫之后能陈明陛下,最好能派遣如范景文这等干员御使前往辽东一探,若是形势真如袁总督所言便可照他之计形势。”

“张大人言重了,奴婢定然会原话转给陛下。”

“恩。去吧。”

打发走了朱由检的内臣心腹,张书缘便靠在了椅背上发愁了。

“唉,这到处都缺银子,我怎么样才能让那群豪族世家把钱给掏出来呢?”

捏着鼻梁,张书缘是头疼不已。

就在他对此头疼的时候,毕际壮是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大人出大事了!”

“出什么大事了?!”

一听出大事了,张书缘转瞬间就站了起来。

“速讲,出何事了!”

“大人,山东那边的船运停了,还有不少大户出走,这是静海县令传来的!!”

“什么?!船运停了?那你可曾派人去调查?”

听到船舶停运的消息,张书缘顿时就怒了,连城内大户出走的消息都没放在心上了。

“大人,卑职已经是派人去查了,但据我司主事在船夫间的打听来看,这件事恐怕是有人从中……”

“恩,我知道了,际壮,你现在去将吴应箕给我喊来。还有让人去通知静海与武清县令,让他们暂停发放路引,尤其是有关于搬迁方面的。”

“是!”

毕际壮历经这一年多来的历练,早已是蜕变成了一皮肤黝黑的壮硕汉子,身上那是连一点书生气都看不到了。

“对了,这几日我城内物价变化如何?”

“大人,城内物价涨幅还在控制之内,但若再不想办法,只怕仅我商司一家也挡不住了。”

“恩,这样,你去找一番孙居相问问其能否开仓平稳粮价,另外再去将殷尚质给我请来。记住此人要礼遇。”

“是!”

毕际壮转身就去办差了。

“看来得跟殷尚质做一次交易了,弄不好还得去锦衣卫指挥衙门一趟。”

敲着桌子,很快张书缘就想好了怎么处理天津城的事情了。

但对于山东航道的船舶停运之事,他却有些犯难了。

一是因为船舶业本身就是重资产行业,眼下的税率其肯定是不能接受,而自己也没跟那群搞船业的有交集。

二是山东那边的情况自己也不熟悉,万一突然杀过去,导致局势更糟了怎么办?

脑中想着这个两个问题,不知不觉的就沉浸在了其中,甚至连吴应箕到了都不知道。

“大人?大人?”

吴应箕来到屋内,见张书缘一直是低着头宛如假寐,他也就没好意思打搅,可等了半晌见人始终的是低着个头,吴应箕就感觉到了事情不对了,赶忙上前拍打。

被吴应箕拍了一下,张书缘这才回过了神来。

“哦,风之(吴应箕的字)来了啊。”

“恩,卑职刚到不久,打搅了大人困觉……”

“诶,无妨。你可知本阁叫你来是所为何事?”

见吴应箕有些抱歉,张书缘是微微一笑,然后站起来便活动了一圈说道。

“大人唤卑职来,可是为了舆论二字?”

吴应箕不是傻子,能从被喊着到天津来这事上能看出,这喊自己来肯定是有关于先前所谈的舆论一事。

“不愧是我朝的翘楚,本阁喊你来正是因为此事。”

“那卑职该如何做?”

对于掌控舆论一事,吴应箕到此时还是一知半解,下意识就认为是要他去读书人的圈子里宣扬近来的事情。

“怎么做?简单,想要操纵舆论无非是将真假之事参半。你现在去召集书社之人,在城中最繁华之地购买间铺子,然后挂上“大明第一日报”的牌子,具体手续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做完这些后,你去招募些灾民,让他们帮忙卖报做工,这也算是给了他们一口饭吃。”

“而报纸的具体内容,本阁要你等用白话书写,里面不可全是大事,也可登录上些小故事,比如三藏取经之类的。”

张书缘微微笑着,就讲起了新闻学的皮毛。

“卖报?大人可说的是贩卖京报?”

在吴应箕的记忆里,这“报纸”一事可不是什么稀罕物,在大明朝里有官办的“邸报”民办的“京报”还有民间私人传递的小纸条“小报”。

没错,据史料记载,明朝官方是有报纸的,只不过其内容很是生涩乏味,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以大词汇来表述的。

而流传于民间的“京报”倒是贴近了生活不少,但其书写用字却也还是不接地气,只有士绅阶层能够看懂。

至于私人传递的小纸条,那大多就没什么事实依据了,基本上都是处于传闲话的范畴。

……

我们再说回来。

“是京报但又不是京报,若要我说,咱们开设的日报才是真正面对民间的官报。而且本阁也不妨告诉你,此事已入天听之耳,你就放心去做吧。”

张书缘依旧是微微笑着,眼神里也没有任何倨傲之意,要知道后世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传承自古人的,是没有什么可看不起的。

“什么?陛下…陛下知道了?”

“自然,此等大事若陛下不知,本阁怎能要你去做?放心吧,有不懂之处尽可来问我。”

“是,卑职明白了。”

虽然有些纳闷张书缘的要求,但吴应箕却还是应了下来。

因为,张书缘所说的东西,对他来说有些太过超前了,他还从来没看过一份如此驳杂的京报……

由于吴应箕身在衙门供职,而且这报社还是得到过内阁大臣和皇帝的首肯,于是仅用不到半天“大明第一日报”便就在天津落地了。

而在吴应箕的属下忙着筹备报社住址及牌匾之事时,他也亲自带着陈定生、侯方域等人在临时驻地里忙着书写明日的新闻。

起初,这些才子还是在用老套的文言文书写,可被张书缘连续批驳了三次后,才让他们改变了写法。

没办法,此时的文人还是处于字字如金的观念里,再加上这报纸也不能做的太大,于是他们便选择是缩减字数或用词的方式。

经过了一天的忙碌,一份经过张书缘指点的报纸便新鲜出炉了。

而其内容,不但有事情经过,还有评论员表述看法,总之那规格很像是后世的报纸规格了。

当然,在写评论时,中州书社的有人还是很胆寒惧怕的,因为若是评价错一个字,那等待他们的结果便就是举家进坟了。

可有张书缘在场,再加之他的连番保证下,这群文人便也就慢慢的放开了手脚,反正有内阁大臣做保,出了事情第一个被问罪的也不是自己。

再者说,能被吴应箕拉进书社的人,那也都是有着匡国之心的才子,所以在他们这群人之中,自然是有些人想来做这件事的。

……

“卖报卖报,三文钱买国运,五更天送平安!”

“城内豪族连夜搬津,这背后有何原因?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且看大明第一日报为您解析!”

经过两天的筹备,到了腊月二十二这天,整个天津城便传响了这类话。

许多孩童是走街串巷的叫卖,而被他们所吸引到的人,是纷纷出手购买。

“我的天,这群豪族竟如此腌臜。陛下不过是让他们多交些税而已,他们却竟然敢出逃?”

“就是,莫说是让他们交三十税十五,哪怕是交三十税二十都应该!就我那三亩地一年还得交二两银子,只让他们交十五都算是便宜他们了!”

“诶,他们那儿交十五了?你可别忘了,这朝廷新商法里可是说了,根据收入不同,上交的税钱也不同,你可别以为他们那群人都有资格交这十五。”

“这位兄弟说的没错,若按这么算来,那这小半个月的涨价,也是他们捣的鬼,想让这钱让俺们替他们交!”

一时间,购买了报纸的百姓们是议论纷纷,大有一种被煽动起来要搞事的架势。

由于这明末的百姓被压榨的太狠了,再加上日报内分析清了涨价的缘由,于是很快便就有百姓爆发了,带着一家老小就去围堵各大店铺要个说法了。

而这件事也很快的传向了静海与武清县衙,以及本地的锦衣卫指挥衙门、天津卫所里。

可对于这件事,锦衣卫衙门里却是如睁眼瞎一般装作没看到,而他们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在忙着招待上司亲临。

至于卫所里的殷尚质则是对此感到头疼,而在前天他之所以没去见张书缘,主要是不想牵扯上税改一事,可到了如今,这再不想有牵扯也不行了。

“来呀,随本指挥进城维稳!”

“是!”

军营里,殷尚质是黑着一张脸,只得是如此下令。

“唉,张书缘啊,真是给老夫出了道难题……”

他这边是如此,但静海与武清县的县令则是因这事儿差点没被烦死,因为这城内的很多百姓,见围堵没用后,就按新商法来告昔日的老板主顾了。

对于百姓们的状告,分管北门和东门的武清县令就很是头疼,因为他这里有不少达官贵人的产业分布在此,这哪一个他都吃罪不起。

听着毕际壮陈述的情况,张书缘就哈哈一笑,转而就准备等着地方势力登门了。

不过,就在他张书缘还没等到殷尚质等人的上门时,却是反倒见到了一位熟人。

而那个人正是被朱由检委任为,镇府司镇抚使且督北所一切要案的骆养性!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师弟茅山升棺人40k,但随身携带讲话器刀与剑的征程仙武神皇无敌从仙帝传承开始带着霸总去逃荒,我造反称王了!倾城大小姐爱上我萌娃修仙:我的姐姐是个老妖怪茅山升棺人张初九斗罗:武魂殿团宠路子野惹她干嘛快穿:穿成炮灰后她飒爆了青梅是个恋爱脑,非我不嫁怎么办全球冰封十日终焉我的道士老婆趁女帝受伤,忽悠她做老婆有凰来兮之冷酷小神尊太子女儿身?九千岁助我当女帝一世容晴单调的星空
经典收藏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宋晋府录天下兴亡三国第一奸贼药满田园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诸葛亮魂穿崇祯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国宝的文明密码我的帝国弗利兰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在下九千岁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凤倾妆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重生之再造华夏
最近更新大楚武信君史上最强县令万浪孤舟,沧海一粟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高门庶子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大周第一婿清宫秘史十二章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txt下载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最新章节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