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首页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水浒:我带着梁山好汉以德斧人三嫁夫君超宠的见龙定鼎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大唐:我在长安开商场猛卒全球战国穿书嫁首辅,锦鲤甜妻旺全家浪漫三国行汉道天下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5章 杨戬:肉身成圣的显圣真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杨戬的身世,在明代《二郎宝卷》中有明确记载,其母为玉皇大帝的胞妹瑶姬仙子。瑶姬本居天庭,因不忍见凡间遭洪水肆虐,私自下凡救渡灾民,在此期间与凡间书生杨天佑相识相知,最终不顾“仙凡不得私通”的天规,结为夫妻,生下杨戬、杨蛟二子与杨婵一女。此事被天庭察觉后,玉皇大帝震怒,派天兵天将下凡捉拿瑶姬。杨蛟为护佑母亲与弟妹,持家中菜刀与天兵对抗,终因凡人之躯难敌仙家兵器,惨死于长矛之下;年幼的杨婵被杨天佑托付给灌江口附近的农户收养,瑶姬则被天兵押回天庭,后被压于桃山之下,以示天规惩戒。

杨戬幼时随父亲杨天佑生活,直至杨天佑病逝,他才辗转寻至玉泉山金霞洞,拜玉鼎真人为师。玉鼎真人乃道教十二金仙之一,见杨戬骨骼清奇、心性坚韧,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杨戬在洞中专心修行十余年,不仅精通八九玄功,能变化出鸟兽、草木、人物等七十二种形态,更练成九转元功,肉身坚硬如铁,寻常仙家兵器亦难伤分毫,此外还习得土遁、五雷诀、三昧真火等诸多神通。待神通初成之日,玉鼎真人告知其母亲被困桃山的真相,杨戬当即辞别师父,决意前往桃山救母。

桃山位于西岐以南百里处,山巅常年覆雪,山腰被天庭设下的金光阵牢牢封锁。阵眼处悬着三面杏黄旗,旗面上以朱砂书写“天规”二字,旗风飘动时,阵中便涌出金色光墙,光墙坚如磐石,凡铁触之即断,即便是寻常仙家的法宝,也难以穿透。杨戬抵达桃山脚下时,只携一柄师父亲手锻造的凡铁刀——此刀虽非法宝,却比寻常铁器更为坚韧,是他修行时用来劈砍山石、磨练臂力的器物。他望着山腰的金光阵,没有丝毫犹豫,提刀便朝阵门走去。

守阵的天兵见杨戬孤身前来,皆是面露不屑,为首的天将手持长枪,厉声喝道:“此乃天庭禁地,凡夫俗子速速退去,否则休怪我等不客气!”杨戬未作应答,只是握紧刀柄,猛地冲向阵门。天将挥枪便刺,杨戬侧身避开,铁刀顺势劈向枪杆,只听“铛”的一声脆响,枪杆上被劈出一道深痕。其余天兵见状,纷纷持长矛围拢过来,长矛如林,从四面八方刺向杨戬。杨戬施展九转元功,周身泛起一层淡金色光晕,长矛刺在光晕上,尽数被弹开。

这场对峙持续了整整七日七夜。白日里,金光阵的光墙最为强盛,杨戬需耗费更多功力才能抵挡;到了夜间,光墙威力稍减,他便趁机发起反攻,试图寻找阵眼的破绽。七日内,他未曾合眼,也未曾进食饮水,只靠体内玄功维持体力,铁刀在与天兵兵器的反复碰撞中,刀刃逐渐磨损,先是出现细密的缺口,而后缺口不断扩大,到了第七日清晨,当他再次格挡天将的长枪时,铁刀“咔嚓”一声断裂,只剩下半截刀柄握在手中。

就在杨戬体力将近耗尽,天兵即将合围之际,天空中忽然飘来一朵祥云,玉鼎真人立于云上,手中托着一柄三尖两刃刀。“此刀名唤‘裂穹’,乃上古风后所铸,能破天下至坚之阵,你且拿去。”真人声音未落,三尖两刃刀便化作一道流光,落入杨戬手中。杨戬接过刀,只觉刀柄温热,刀身泛着冷冽的银光——此刀长约七尺,柄为梨花木所制,缠以黑色丝绦,刃身宽阔,两侧各有一枚突出的尖刺,既能劈砍,又能锁拿敌兵兵器,正是破金光阵的利器。

杨戬握紧三尖两刃刀,再次冲向金光阵。他运起八九玄功,将功力尽数灌注于刀身,刀光一闪,如银龙出海,径直劈向阵眼的杏黄旗。第一刀劈下,最左侧的杏黄旗旗杆应声断裂,旗面飘落,阵中的金光顿时弱了三成;第二刀劈向中间的黄旗,黄旗碎裂,金光又弱三成;第三刀落下,最后一面黄旗也被劈碎,金光阵彻底溃散,化作漫天金粉消散。守阵天兵见阵形已破,皆心生惧意,纷纷后退。杨戬并未追击,只是提着刀,一步步走向桃山主峰。

他站在山脚下,望着高耸的山峰,深吸一口气,双手握刀,将全身功力凝聚于刀刃之上,猛地劈向山体。只听轰然一声巨响,桃山主峰从中间裂开一道宽约数丈的缝隙。杨戬沿着缝隙往里走,约莫行至百丈深处,便看见一间简陋的石洞,洞中有一张石床,石床上坐着一位女子——正是他的母亲瑶姬。瑶姬身着素色衣裙,衣裙上沾着些许尘土,她手中握着一块布料,上面缝了一半的衣料,针脚细密,显然是为家人缝制的衣物。

“二郎……”瑶姬见到杨戬,眼中先是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泪水便涌了出来,她起身想要抱住儿子,却因被困多年,身体虚弱,险些摔倒。杨戬快步上前,扶住母亲,声音哽咽:“娘,我来接您回家了。”瑶姬抚摸着杨戬的脸颊,指尖冰凉,她看着儿子身上的伤口,心疼地说:“苦了我儿了。”

就在母子二人准备离开石洞时,天空中忽然响起一阵钟声,太白金星手持圣旨,驾云而来。“瑶姬仙子,玉皇大帝有旨,你私配凡人,违逆天规,虽有救渡灾民之功,却难抵其过。念你修行不易,免你魂飞魄散之刑,令你即刻入轮回道,待来世再入仙籍,不得有误。”太白金星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杨戬闻言,急忙上前一步,挡在母亲身前:“金星大人,我娘已被困多年,为何还要让她入轮回?我愿代娘受罚!”太白金星摇了摇头:“天规不可违,真君虽有孝行,却也不能破例。”瑶姬拉住杨戬的手,轻声道:“二郎,莫要为难金星大人,娘知道天规难违。你已长大成人,娘很欣慰,日后你要好好生活,莫要再为娘牵挂。”

说完,瑶姬松开杨戬的手,朝着轮回道走去。她的身影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在缝隙深处。杨戬站在原地,手中的三尖两刃刀落在地上,他望着母亲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动弹,直到山间的寒风将他的泪水吹干,才缓缓捡起刀,转身离开了桃山。

救母之事过后,杨戬并未久留桃山,而是遵玉鼎真人之命,前往西岐,辅佐师叔姜子牙开启武王伐纣大业,此事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有详细记载。彼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残害忠良,天下诸侯皆愿归顺武王姬发,杨戬抵达西岐时,正值商军派魔家四将率军攻城,周营将领屡战屡败,军心涣散。

魔家四将分别为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其中魔礼寿持有一件法宝,名为“花狐貂”。此貂通体乌黑,形似狐狸,却比狐狸更为凶猛,獠牙外露,能口吐青黑色毒雾,凡吸入毒雾者,轻则头晕目眩,重则昏迷不醒。一日,花狐貂随魔礼寿出战,冲入周营,咬伤数名士兵,周营将领黄天化、雷震子上前迎战,也被毒雾所困,险些丧命。

杨戬见状,主动请战。他来到阵前,见花狐貂正扑向一名士兵,当即念动咒语,施展八九玄功中的“元神出窍”之术——只见他周身泛起一层微光,一道与他身形相似的虚影从体内分离出来,化作一道流光,径直冲向花狐貂。花狐貂正欲张口吐雾,虚影已钻入它的腹中。花狐貂只觉腹中一阵剧痛,疯狂翻滚,杨戬的元神在其腹中凝聚力量,猛地发力,将其内脏搅碎。花狐貂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随即倒地身亡,魔礼寿见法宝被毁,心神大乱,被周营将领哪吒趁机用火尖枪斩杀。

不久后,商军又派将领余化率军来犯。余化持有一柄“化血神刀”,此刀刀刃泛着暗紫色光芒,刀身上刻有诡异的符文,凡被此刀砍中者,伤口会流血不止,且伤口周围会逐渐发黑,寻常药物无法止血。周营将领哪吒、杨戬的师兄弟黄飞虎等人,皆被此刀所伤,一时间周营内伤者众多,人心惶惶。

杨戬得知后,并未贸然出战,而是先查看了伤者的伤口,又询问了余化的形貌特征。他发现余化生性多疑,且对自己的刀法极为自负,便心生一计。当晚,杨戬施展七十二变,化作余化的模样——头戴金盔,身披黑袍,手持化血神刀,神态举止与余化一模一样。他大摇大摆地来到商军营地,对余化的亲信说:“你速将解药取来,我要检验解药的药性。”

亲信见“余化”语气威严,且形貌无误,便没有怀疑,连忙取来解药配方与解药。杨戬拿到解药后,假意查看了片刻,说:“果然是解药有问题,你且在此等候,我去调整配方。”说罢,他便转身离开商军营地,化作一道清风返回周营。回到周营后,杨戬立即为受伤将领敷药,不过半日,伤者的伤口便止住了血,发黑的皮肤也逐渐恢复正常。

伐纣之战后期,商军阵营中出现了一位强劲的对手——袁洪。袁洪本是白猿成精,修行千年,也习得七十二变,神通与杨戬不相上下。他率军攻打周营,多次与杨戬斗法,二人变化多端,你来我往,从地面斗到空中,从山林斗到江河,始终难分胜负。姜子牙见袁洪难以制服,心中焦急,便前往女娲宫求助。女娲娘娘怜悯众生,将一件法宝“山河社稷图”赠予姜子牙,命他转交杨戬。

山河社稷图乃上古神器,图中蕴含天地万物之景,展开后能将敌人吸入图中幻境,幻境与现实无异,被困者若不醒悟,便会永远困在其中。杨戬接过山河社稷图后,再次与袁洪斗法。他故意示弱,且战且退,将袁洪引至一片空旷之地。待袁洪靠近时,杨戬猛地展开山河社稷图,图中顿时涌出青山绿水,云雾缭绕,宛如真实的山林。袁洪以为是杨戬逃入山林,急忙追入图中,却不知自己已陷入幻境。他在图中奔跑许久,始终无法找到出口,反而被图中的江河阻拦,被山林困住。杨戬见袁洪已入幻境,便收起图纸,将其擒获,交由姜子牙处置。

伐纣之战结束后,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姜子牙奉命封神。杨戬因功绩卓着,且未在战争中殒命,得以“肉身成圣”,无需入封神榜。后来玉皇大帝召他入天庭,封其为“二郎显圣真君”,命他镇守灌江口,掌管人间水旱、疫疾之事,同时负责降妖除魔,护佑凡间百姓。

杨戬镇守灌江口期间,留下了许多降妖护民的事迹,这些事迹在多部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小说《西游记》中,便详细记载了他两次出手降妖的经历。

第一次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当时孙悟空偷吃蟠桃、盗饮御酒、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围剿,却始终无法将其擒获。玉帝无奈,只得派人前往灌江口,请杨戬前来相助。杨戬接到旨意后,立即带着哮天犬与梅山六兄弟前往花果山。

杨戬抵达花果山时,孙悟空正与天兵厮杀,他见状,大喝一声:“泼猴,休得放肆!”孙悟空回头见是杨戬,不屑地说:“你是何人,也敢来管你孙爷爷的事?”杨戬并未答话,手持三尖两刃刀便冲了上去。孙悟空急忙举起金箍棒迎战,二人战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孙悟空见难以取胜,便施展七十二变,化作一只麻雀,想要飞走。杨戬见状,也施展变化,化作一只饿鹰,展翅追去。孙悟空见饿鹰追来,又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起;杨戬便变作一只大海鹤,紧随其后。孙悟空又变作一条鱼,潜入水中;杨戬便变作一只鱼鹰,俯冲到水面,喙部直逼鱼身。

孙悟空见始终无法摆脱杨戬,便心生一计,变作一座土地庙——庙门朝南,窗户朝东,庙前立着一根旗杆。杨戬追至此处,见只有一座土地庙,心中顿时起疑:“寻常土地庙的旗杆多立在庙前,此庙却立在庙后,且旗杆颤动不止,定是那泼猴所变!”他走上前,故意用三尖两刃刀去戳庙门,说:“这庙门修得如此简陋,待我拆了它!”孙悟空见被识破,急忙现出身形,想要逃走。杨戬早有准备,放出哮天犬,哮天犬纵身跃起,咬住孙悟空的腿肚子。孙悟空吃痛,踉跄倒地,杨戬与梅山六兄弟趁机上前,将其擒住。

第二次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当时唐僧师徒行至祭赛国,得知该国金光寺的舍利子被碧波潭的九头虫偷走,导致祭赛国连年干旱,百姓受苦。孙悟空与猪八戒前往碧波潭索要舍利子,却被九头虫击败——九头虫有九个头颅,每个头颅都能喷吐火焰或毒液,神通广大。孙悟空无奈,只得前往灌江口请杨戬相助。

杨戬见孙悟空前来求助,并未推辞,立即带着哮天犬与梅山六兄弟前往碧波潭。碧波潭水色碧绿,潭面雾气缭绕,九头虫见杨戬等人前来,立即从潭中飞出,九个头颅同时张开,左侧三个头颅喷吐红火,右侧三个头颅喷吐绿毒,中间三个头颅则发出刺耳的叫声。杨戬手持三尖两刃刀,挡在孙悟空与猪八戒身前,刀光一闪,将火焰与毒液尽数格挡。他对哮天犬说:“此妖头颅众多,需先伤其要害。”哮天犬闻言,纵身跃起,朝着九头虫最左侧的头颅扑去,一口咬住其脖颈。九头虫吃痛,想要甩脱哮天犬,杨戬趁机挥刀,斩断了它最右侧的头颅。九头虫受此重伤,不敢再战,带着剩余的七个头颅遁入深海,再也不敢出来。孙悟空与猪八戒趁机潜入碧波潭,找回了舍利子,祭赛国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除了降妖除魔,杨戬还曾为凡间百姓主持公道,断阴阳冤屈。清代蒲松龄所着《聊斋志异·席方平》中,便记载了他为席方平之父伸冤的故事。席方平的父亲席廉,是灌江口附近的一位书生,因得罪了当地富豪羊某,被羊某买通冥府的判官与阎王,打入地狱受苦。席方平为救父亲,魂魄离体,前往冥府告状,却遭判官与阎王百般刁难——先是被打板子,后又被投入油锅,险些魂飞魄散。

席方平不甘屈服,一路告至天庭,最终将诉状递到了杨戬面前。杨戬得知此事后,立即传召冥府判官、阎王与羊某前来对质。他端坐于真君殿上,案上堆叠着冥府的卷宗,目光锐利如刀,对判官说:“席廉一生行善,从未作恶,为何会被打入地狱?你且将卷宗拿来,我亲自查看。”判官见杨戬威严,不敢隐瞒,只得将羊某贿赂他与阎王的事情和盘托出。

杨戬见状,怒喝道:“冥府本是掌管阴阳轮回、评判善恶之地,你等却收受贿赂,滥用职权,害人性命,简直胆大包天!”他当即下令,将判官与阎王杖责八十,革去其官职,打入凡间受轮回之苦;富豪羊某因买通冥府、害人性命,被判入地狱受“沸油烹身”之刑,待刑满后再入畜生道轮回。同时,杨戬命人将席廉的魂魄从地狱中救出,送回凡间使其复活。

作为掌管一方的神只,杨戬的封号与神职在不同典籍中有着不同的记载。道教典籍《二郎显圣真君宝诰》中,称其为“清源妙道崇密真君”,赞其“代天理物,赏罚分明”“督众生体大道,掌阴府判阳间”;而玉皇大帝所封的“二郎显圣真君”,则明确了他的职责——镇守灌江口,掌管人间水旱、疫疾之事。凡灌江口周边地区遭遇旱灾、水灾,或爆发瘟疫,百姓只需前往二郎神庙焚香祈祷,杨戬便会感知到百姓的诉求,降下甘霖或驱散瘟疫;若有妖邪作乱,危害百姓,他也会亲自前往降妖,护佑一方平安。

民间对杨戬的信仰,还与都江堰有着密切的关联。据宋代《宋会要》与范成大所着《吴船录》记载,民间曾将杨戬与秦代蜀守李冰的次子混淆,认为他协助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治理了岷江的洪水。都江堰是秦代着名的水利工程,由李冰主持修建,分为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部分,能有效分流岷江洪水,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民间传说中,李冰的次子曾协助父亲巡查堤坝、修补裂缝,甚至在洪水爆发时,亲自跳入江中疏导水流。后来,百姓为纪念他的功绩,便将他奉为“灌口二郎”,并修建了二郎神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说逐渐与杨戬的形象融合,百姓便将杨戬视为都江堰的守护神,每逢汛期,都会前往庙中祭祀,祈求江水安澜,避免水患。虽然后世考证发现,这一说法是传说的融合,但它在四川地区流传甚广,至今都江堰附近仍有二郎神庙的遗迹,每年都有百姓前往祭祀。

民间还以六月二十四日为杨戬的诞辰。每逢此日,各地的二郎神庙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据明代地方志记载,祭祀当天,百姓会携带供品前往庙中——供品多为酒、肉、水果等,家境富裕的百姓还会献上整猪整羊。庙前会搭建戏台,上演与杨戬相关的戏曲,如《劈山救母》《二郎斗悟空》等,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观看。尤为特别的是,明代江南地区的祭祀活动中,妓女群体的参与度极高。她们会凑钱购置精致的供品,如绣品、糕点等,亲自前往庙中祭祀,祭祀结束后,次日还会结伴乘坐画舫游荷荡,画舫上摆放着水果与美酒,船头的采莲女唱着江南小调,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景观。此外,明末辽东战事期间,明军士兵因听闻“二郎神好用弹弓”,便将桃山出产的石头制成弹丸,用于作战。士兵们认为,用桃山的石头制成的弹丸,能得到杨戬的护佑,提高作战的胜率。

杨戬最常用的兵器是三尖两刃刀,关于这柄刀的来源,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来自《封神演义》,称杨戬在玉泉山修行时,偶然在山洞中发现了这柄刀,当时刀身被尘土覆盖,杨戬擦拭干净后,才发现它是一柄稀世神兵;第二种说法称,此刀为上古时期黄帝的大臣风后所制,风后是黄帝的谋士,擅长兵法与兵器制造,他将此刀藏于清风山望英洞,后被杨戬寻得;第三种说法来自民间传说衍生的《宝莲灯前传》,称此刀是杨戬炼化三首神蛟所得——三首神蛟本是作恶多端的妖物,杨戬将其制服后,以玄功将其炼化,铸成了三尖两刃刀。无论来源如何,这柄刀的神通却是一致的:它可随杨戬的“法天象地”神通变大,最大时能长至数十丈,刀身泛着银光,劈山时能引发轰然巨响,山石碎裂的烟尘弥漫数里;作战时,它既能劈开敌人的兵器,又能以两侧的尖刺锁住敌兵的兵刃。

山河社稷图是杨戬最重要的法宝之一,为女娲娘娘所赠。此图展开后,能生成与现实无异的幻境,幻境中包含青山、江河、云雾等景象,被困者若不醒悟,便会永远困在其中。杨戬在助周伐纣时,便是用这张图擒获了袁洪——袁洪误入幻境后,以为自己身处真实的山林,拼命奔跑却始终无法找到出口,最终被杨戬轻松擒获。此外,山河社稷图还能抵御敌人的攻击,若遇强敌,杨戬只需展开图纸,便可将敌人的攻击引入幻境,保护自己与身边的人。

哮天犬是杨戬最亲密的伙伴,也是他降妖除魔的得力助手。哮天犬的原型为白色细犬,动作迅疾如电,嗅觉极为灵敏,能识破妖邪的变化。宋代画家所绘的《搜山图》中,便已出现哮天犬随杨戬狩猎的形象——图中杨戬手持三尖两刃刀,哮天犬跟在他身后,正朝着山中的妖邪扑去。《封神演义》中首次将其命名为“哮天犬”,并记载了它的神通:平时可被杨戬收于袖中,战时放出后,身形会逐渐变大,獠牙变长,能撕咬妖邪,即便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被它咬住过腿肚子。关于哮天犬的来历,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称,杨戬在灌江口镇守时,收养了一只流浪的白色细犬,这只细犬在杨戬的悉心照料下,逐渐修炼出神通,成为了哮天犬;另一种说法称,哮天犬是玉鼎真人送给杨戬的神犬,天生具有降妖之力,能感知妖邪的气息,帮助杨戬降妖除魔。

杨戬的外貌在典籍中有着不同的描述,但都凸显了他的仙者气质。宋代《夷坚志》中称其“丰神秀整,举动雅静”,形容他容貌俊美,气质端庄,举止优雅;《西游记》中则描绘为“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说他容貌清秀,身材高大,两耳垂肩,眼中有光,尽显神只的威严;《封神演义》中则记载他“戴扇云冠,穿水合服,骑白马”——扇云冠是道教神仙常用的头饰,形似云朵,能遮风挡雨;水合服是用防水材料制成的道袍,适合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穿着;白马则是他的坐骑,日行千里,能在山林与江河中行走自如。

杨戬最显着的特征,是额间的“天眼”。这只天眼平时闭合时,只是一道浅浅的纹路,与寻常人的额头并无二致;一旦睁开,便会泛着金色的光芒,能洞察妖邪的本质——无论妖邪变化成何种形态,在天眼的注视下,身上都会泛起黑气,天眼能透过黑气看到妖邪的本体。此外,天眼还能看穿幻境,若遇擅长幻术的敌人,杨戬只需睁开天眼,便可识破幻境,找到敌人的真身。

杨戬的神通以八九玄功为核心,包含七十二变、九转元功等。七十二变是一种极为精妙的变化之术,能让他变化为鸟兽、草木、人物等各类形态:变化为鸟兽时,能模仿其叫声与动作,甚至能飞行或潜水;变化为草木时,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隐匿行踪;变化为人物时,能模仿其声音与神态,让人难以分辨真假。九转元功则是一种护体神功,练成后肉身坚硬如铁,能免疫大部分物理伤害——寻常兵器砍在身上,只会留下一道白痕,无法造成伤口;即便是仙家的法宝,也需耗费极大的力气才能伤其分毫。此外,杨戬还擅土遁之术,施展时脚下会出现一道土黄色的光圈,身体会逐渐沉入地下,在地下移动时,能感知地面上的动静,且速度极快,片刻间便能移动数十里;他还会五雷诀,能召唤雷电攻击敌人——念动咒语后,天空中会乌云密布,降下一道道闪电,劈向敌人;同时,他也能使用三昧真火,这是一种极为厉害的火焰,呈青蓝色,温度极高,能焚烧妖邪的魂魄,即便是千年老妖,也难以抵挡三昧真火的灼烧。

关于杨戬(二郎神)的原型,学界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李冰次子说”。秦代蜀守李冰在任期间,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治理了岷江的洪水,让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民间为纪念他的功绩,便将他的次子奉为“灌口二郎”,认为他协助父亲修建了都江堰,甚至在洪水爆发时,亲自跳入江中疏导水流。据《宋会要》记载,宋代时,都江堰周边的二郎神庙最初供奉的便是李冰的次子,庙中还摆放着他的塑像——手持铁锹,神态坚毅,仿佛正在巡查堤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说逐渐与杨戬的形象融合,百姓便将杨戬视为李冰次子的化身,进一步扩大了杨戬的信仰范围。

第二种说法是“赵昱说”。隋代嘉州(今四川乐山)太守赵昱,是一位清正廉洁、为民造福的官员。当时嘉陵江中有一条蛟龙,经常掀翻船只,淹没农田,百姓深受其害。赵昱得知后,便召集了一批勇士,手持青钢剑,前往嘉陵江斩蛟。他跳入江中,与蛟龙搏斗了三日三夜,最终将蛟龙斩杀,平息了水患。百姓感其恩德,便为他立庙,尊为“二郎神”。唐代杜光庭所着《集仙录》中,详细记载了这一事迹,称赵昱“斩蛟后,百姓为其立庙,岁时祭祀,至今不绝”。后世部分地区,如四川乐山、重庆等地,仍以赵昱为二郎神的原型,庙中供奉的也是赵昱的塑像。

第三种说法是“瑶姬之子说”,即《二郎宝卷》中所载的杨戬为玉帝之妹瑶姬与凡人杨天佑之子。这一说法在明代以后流传渐广,主要得益于《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小说的普及。《封神演义》详细描绘了杨戬助周伐纣的事迹,将他塑造成了一位神通广大、忠勇正直的神只;《西游记》则通过他与孙悟空斗法、降伏九头虫等情节,进一步丰富了他的形象。这两部小说在民间影响深远,百姓逐渐接受了这一设定,将杨戬视为瑶姬之子,“劈山救母”的故事也成为了杨戬最具代表性的事迹之一。

杨戬与妹妹杨婵(三圣母)的关系,也随着民间传说的演变而发生了变化。在早期的《二郎宝卷》中,二人关系和睦,并无矛盾。传说中,杨戬镇守灌江口时,杨婵经常从华山前来探望,每次都会带来凡间的果子与布料,杨戬也会留她在庙中吃饭,与她谈论凡间的趣事。杨婵后来因持有宝莲灯,被尊为“三圣母”,负责镇守华山,护佑周边百姓。

然而,在清代的《宝莲灯》传说中,二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说中,三圣母因私配凡人刘彦昌,违逆天规,玉皇大帝命杨戬前往华山捉拿三圣母。杨戬接到旨意后,心中极为犹豫——他深知仙凡私通的后果,也明白天规难违,但三圣母是他唯一的妹妹,他不忍将其镇压。最终,在天庭的压力下,杨戬还是前往华山,与三圣母斗法。三圣母虽有宝莲灯相助,但神通终究不及杨戬,最终被杨戬击败。杨戬无奈,只得用三尖两刃刀在华山上划出一道封印,将三圣母压于华山之下。这一情节与杨戬早年劈山救母的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民间传说随时代变化的多元性——不同时期的百姓,根据自身对“天规”“孝道”的理解,对杨戬的形象进行了调整,形成了复杂而立体的人物形象。

杨戬的形象自明代以后,广泛出现在戏曲、小说、影视等各类文艺作品中,成为了中国神话中极具代表性的神只之一。元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中,便讲述了杨戬与哪吒联手降妖的故事。剧中,杨戬与哪吒交好,二人共同镇守天宫的“锁魔镜”——这面镜子是天宫的重要法器,镜面泛着银光,刻有道家符文,能镇锁凡间的妖邪,防止它们闯入天庭。一日,二人在天宫的酒肆中饮酒论武,杨戬一时兴起,取出弹弓,朝着锁魔镜的方向射了一箭。石子击中锁魔镜的一角,导致镜面出现了一道裂痕,被镇锁在镜中的桃精、柳鬼趁机逃入凡间。

玉皇大帝得知后,勃然大怒,命二人下凡擒妖,若不能将妖邪擒回,便要治他们的罪。杨戬与哪吒不敢怠慢,立即下凡追查。杨戬手持三尖两刃刀,哪吒踏着火轮,一路追踪至凡间的一片山林。桃精能变化为村姑,鬓边插着桃花,手中提着装满桃子的篮子,遇到行人便以桃子引诱,趁机用桃木藤蔓将人缠住;柳鬼则能变化为老叟,衣衫如柳叶般轻薄,能引动阴风,使人迷失心智。杨戬用天眼识破了二妖的本体,先取出弹弓,射出石子,将桃精的藤蔓射穿;再挥起三尖两刃刀,斩断了柳鬼引动的阴风。哪吒则用火轮焚烧二妖的妖力,二妖妖力大减,无法再变化,被杨戬与哪吒擒获。二人将妖邪带回天宫,杨戬又以自身法力修补了锁魔镜的裂痕,此事才得以平息。

清代小说《说唐三传》中,杨戬曾出手协助薛仁贵征西。当时薛仁贵率领唐军征讨西凉,行至白虎关时,遭遇了西凉元帅苏宝同部下的妖将杨凡。杨凡本是狐狸成精,修行多年,会“三头六臂”的妖术——施展妖术时,他的身上会多出四条手臂,分别持有月牙铲、长剑、铜锤、铁鞭,战斗力极强。唐军将士无人能敌,薛仁贵亲自出战,也被杨凡的妖术所困,险些丧命。

就在唐军陷入困境之际,杨戬现身白虎关。他并未立即出战,而是施展七十二变,化作一名唐军小校——头戴灰布军帽,身披灰布军服,腰间挂着一柄弯刀,混入唐军阵营中。他暗中观察杨凡的妖术,发现杨凡每次施展三头六臂时,腰间的妖幡都会随风飘动,妖幡上画着骷髅图案,泛着黑气。杨戬断定,妖幡便是杨凡妖术的根源。

当晚,杨凡再次率军来犯,他施展三头六臂,手持兵器冲向唐军。杨戬见状,立即现出身形,大喝一声:“妖将,休得放肆!”杨凡见是杨戬,心中一惊,急忙挥刀砍来。杨戬手持三尖两刃刀,从容应对,二人战了数个回合。待杨凡再次施展妖术时,杨戬趁机挥刀,斩断了他腰间的妖幡。妖幡断裂,黑气消散,杨凡的三头六臂瞬间消失,恢复了常人模样。杨戬紧接着挑落他手中的月牙铲,唐军将士见状,立即呐喊着冲锋,杨凡被薛仁贵趁机用方天画戟斩杀,白虎关之围得以解除。事后,杨戬叮嘱薛仁贵:“西行途中若再遇妖邪,可向灌江口祷祝,我自会前来相助。”说罢,他便化作一道清风,返回了灌江口。

近现代以来,杨戬的形象更是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如《宝莲灯》《封神榜》系列等。这些作品在尊重传统传说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杨戬的人物形象——《宝莲灯》中,他是一位内心复杂的舅父,既坚守天规,又疼爱外甥沉香;《封神榜》系列中,他是一位忠勇正直的将领,为伐纣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影视作品的播出,进一步扩大了杨戬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了他的故事。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中国野史大甩卖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开局丧子,德妃她怒掀剧本仙武神皇开局天灵根:我能掠夺机缘西域情怀你找到我了海贼:十二符咒,成为草帽团双皇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师弟斗罗:武魂殿团宠路子野惹她干嘛穿越:穿越我在购物商城买买买无限背包与无限轮回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霸天龙帝宫宸谋随身一个迷雾世界有凰来兮之冷酷小神尊官之位真千金直播算命,众妖鬼跪地求饶九霄天庭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全球冰封十日终焉
经典收藏庶女攻略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种田之天命福女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唐:开局被太上皇李渊收为干孙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请叫我威廉三世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江山名士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戒爱此妖:蛇王,别咬我女帝的内阁首辅明末不求生金牌帝婿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
最近更新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大楚武信君大周第一婿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靖康前夜:帝业重光三藏还俗锦衣血诏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玉符传奇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历史中的酒馆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云起惊鸿客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 中国野史大甩卖txt下载 - 中国野史大甩卖最新章节 - 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