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混混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连头都不敢回。
台球厅里恢复了热闹,麻三儿拍了拍韩云逸的肩膀:“兄弟够义气,以后有事尽管开口。”
“那就谢谢三哥了。”韩云逸笑着递过去一张会员卡,“这是终身免费的,您随时过来玩。”
“哈哈,那我可不客气了!”麻三儿接过卡,心情大好。
开业的第一天就闹出这么一出,但结果还算圆满。有了麻三儿这层关系,以后台球厅的生意肯定能顺顺利利。
接下来的几天,台球厅的生意出奇地好。
附近的年轻人都爱来这里打球,有些还成了常客。老郭的儿子小郭在这里帮忙看场子,韩云逸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古董生意上。
这天下午,韩云逸正在流云斋整理新收来的货,手机突然响了。
他看了看屏幕,是个陌生号码。
“喂,您好。”
“是韩云逸韩先生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语气很客气,“我是市文化局的局长王建国。”
韩云逸愣了一下:“王局长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王建国顿了顿,“我们下属的博物馆最近在清理库房,有一批旧书要处理,其中还有一些老字画。我们这边的专家拿不定主意,欧阳辰老师推荐了您,说您在这方面很有眼光。”
韩云逸心里一动。
博物馆清理库房?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王局长,我马上过去。”韩云逸立刻答应下来,“地址在哪里?”
“在市博物馆,您直接过来就行,我会在门口等您。”
挂了电话,韩云逸收拾了一下东西,骑上电动车就往市博物馆赶。
半小时后,他到了博物馆门口。
王建国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五十多岁,戴着眼镜,看起来很儒雅。两人握了握手,王建国便带着韩云逸往库房走。
“韩先生,实不相瞒,这批东西我们也不太清楚价值。”王建国边走边说,“有些是早年收上来的,一直放在库房里没整理。这次清理才发现,数量还不少。”
“没问题,我看看再说。”韩云逸客气地回应。
两人走进库房,里面堆满了各种旧物——书籍、字画、瓷器、杂件,乱糟糟的一大堆。韩云逸粗略扫了一眼,心里有了底。
这时,门口传来脚步声。
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两个助手。这人五十出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架着金丝眼镜,一副学者派头。
“王局长,我来了。”男人笑着和王建国握手,“听说有批老东西要鉴定?”
“赵教授,您来得正好。”王建国介绍道,“这位是韩云逸韩先生,也是来帮忙看货的。”
赵教授扫了韩云逸一眼,眼里闪过一丝轻蔑。
太年轻了,毛都没长齐,能懂什么古董?
他淡淡地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然后直接走到那堆字画前,拿起一幅展开看了看。
“这些字画啊……”赵教授摇摇头,语气很笃定,“全都是破烂儿,毫无价值。”第七章真假之辩,谁是空子
70年代末的街头依旧热闹。
韩云逸蹬着三轮车穿梭在狭窄的巷子里,车斗里装着从商店采购的各种杂物,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掩人耳目的。
他这次的目标很明确——市文化局。
前几天打听到消息,文化局正在清理一批旧书画和图书,准备整理归档。这种时候往往能淘到好东西,毕竟那个年代很多人对古董字画的价值认识不足。
三轮车停在文化局门口,韩云逸整理了一下衣服走了进去。
“同志,我是来收旧书的。”韩云逸客气地递上介绍信。
接待的工作人员看了看介绍信,点点头:“你来得正好,局长正和几位专家在清点那批东西,跟我来吧。”
韩云逸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一间大房间,里面堆满了各种书籍和字画。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和几个戴眼镜的人围在一堆字画前讨论着什么。
“局长,这位同志是来收旧书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被称作局长的中年男子抬起头,打量了韩云逸几眼:“小伙子,这些东西你都要?”
“要看东西。”韩云逸走上前,扫了一眼那些字画,“不过我主要是来收书的。”
站在局长旁边的一个瘦高个男子推了推眼镜,语气有些不屑:“年轻人,这里可都是文物,不是随便收破烂的。”
韩云逸瞥了他一眼,没接话。
局长倒是和气:“小张别这么说。小伙子,你既然来了,正好帮我们看看这些字画。这位是省博物馆的张教授,刚才我们正在鉴定这批字画的真伪。”
张教授冷哼一声:“局长,这些东西我都看过了,全是赝品,一文不值。顶多就是民国时期的临摹品,留着也占地方。”
韩云逸走到那堆字画前,随手翻了几张。
张教授见状皱眉:“你懂什么?别乱动!”
“这幅《秋山行旅图》是真的。”韩云逸指着其中一幅山水画,“还有这幅《兰竹图》,也是真迹。”
张教授脸色一变:“胡说八道!我研究古画二十多年,还能看错?”
韩云逸淡淡地笑了:“教授说是赝品,那就是赝品吧。”
他转身准备去看那些书籍,张教授却拦住了他:“你给我说清楚,凭什么说这两幅是真迹?”
“教授不是说我胡说八道吗?”韩云逸挑眉,“那我再说也是胡说八道。”
局长倒是来了兴趣:“小伙子,你说说看,为什么认为这两幅是真的?”
韩云逸指着那幅山水画:“这幅《秋山行旅图》的笔触和构图都符合明代浙派的特点,尤其是山石的皴法,用的是大斧劈皴,刚劲有力。而且你们看这印章,虽然有些模糊,但隐约能看出是明代一位画家的私章。”
他又指向另一幅:“至于这幅《兰竹图》,墨色浓淡相宜,竹叶的走向自然流畅,不是一般临摹者能做到的。而且纸张的年代感也对得上。”
韩云逸锁好店门,骑着三轮车穿过时空隧道。
眼前的景象再次变得模糊,等视线清晰时,他已经站在了70年代末的街道上。
《鉴宝:我能穿越到70年代》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鉴宝:我能穿越到70年代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鉴宝:我能穿越到70年代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