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越这番话,轻飘飘的,却比任何刀剑都要伤人。
天幕之下,大明的皇宫之中,朱元璋只觉得心头那股因儿子暴行而燃起的滔天怒火,被这盆冰水浇得干干净净。
诛心!
这才是真正的诛心之言!
他真的错了吗,难道真的是因为他对待宗室的方法,才导致大明从根上就烂掉了吗?
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是为自己子孙们后代铺好了一条万世不移的康庄大道,想让他们过的好点,可到头来,他亲手缔造的“朱家”,竟成了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了百姓眼中吸血的毒瘤?
一瞬间,无数纷乱的念头涌上朱元璋的心头。
他忽然想起了在幻境之中,李今越对自家老四说过的话:这事简单得很,你们皇帝不是有私库吗?你们就拿自己的钱,养着他们到十八岁。等成年了,就自己出去找活干,养活自己。这有什么好说的?凭什么拿老百姓的钱养着他们?凭他们脸大吗?
此刻,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般,震得他头脑发昏。
随即,朱元璋缓缓的坐在龙椅上,如今看来,他必须重新审视这一切,必须尽快重新梳理宗室之法了。
而此刻,现代
餐厅里,刘怀瑾咂了咂嘴,继续说道:“是啊,从明初开始,朱元璋封的那些藩王里,好像除了蜀王朱椿、周王朱橚,好像也就太子朱标和叔您比较正常一些,没什么欺负当地百姓的记录,至于其他的,都挺一言难尽的。”
李今越也是点了点头。
朱棣闻言,嘴唇不由得抿成了一条直线。
他自己就是藩王出身,当然知道藩王宗室有着种种弊病,但此刻,还不是他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
但他现在更关心李今越提到的另一个问题。
“所以,今越,怀瑾,你们认为,明末,究竟有什么问题?”
李今越和刘怀瑾互相看了一眼,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吐出了两个字:
“没钱。”
“四哥,”李今越靠在椅背上,看着朱棣,“明朝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逐渐累积起来的,他的问题太多太多了,我敢说如果你看了,你都得跟崇祯一样找根绳子上吊。”
“不可能!”朱棣立刻就想反驳,自己是谁啊!朱棣!怎么可能遇到一点问题就想找根绳子上吊!
然而,李今越却微微一笑,直接一摆手,打断他道:“四哥,你先别急,这样吧,我先给你说一份崇祯七年的殿试策论考题,你就能明白了。”
刘怀瑾闻言也是当即笑了:“啊!那个策论考题嘛!我也看过,确实看得让人心累。”
李今越嘴角一勾,随即给出了第一题:“所与共治天下者,士大夫也,今士习不端,欲速见小,兹欲正士习以复道,何术而可?”
此刻,刘怀瑾闻言也是有些懵,拉了拉自己哥哥的衣袖问道:“这啥意思啊?”
刘怀瑾见自己妹妹有点懵,便解释道:“意思就是说,和皇帝共治天下的是士大夫,可是现在士大夫的品行不端出了问题,但我呢,又想让这些士大夫恢复先辈们那样品行,有没有什么办法?”
李今越见状也是笑着点头,接下来的问题,干脆直接用白话文复述了下去:
“第二题,女真人原本是归附我大明的蛮夷,地窄人寡,可如今他不仅把我们大明给打了,还把大明一向听话的小弟朝鲜给打了,结果朝鲜呢?也不抵抗,直接就投降了。这可怎么办?”
“第三题:辽东、山东、天津这一带,这些年为了打仗,朝廷每年都大把大把地花钱。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后金直接给灭了,给国家省点钱?”
“第四题,现在除了边境有敌寇蠢蠢欲动,国内呢,又在到处闹起义,朝廷年年都要花钱打仗。结果,地方呢,一些官员天天让我给老百姓免税。我难道不知道要给老百姓留条活路吗?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够解决老百姓的问题,又能解决军队军饷的问题?”
“第五,军队一直以来都是一边屯田,一边驻守的,为什么屯田制度不能够解决军队吃饭的问题了呢?军营里为什么永远都是物资短缺?这物资都去哪里了呢?”
“第六,河套地区的蒙古人总联合起来,时不时的打咱们一下,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第七,国内年年起义,海上也不太平,现在到处都是海盗,该怎么办?”
“最后,唐宋的时候文武一体,文武不分家,今奈何牢不可破?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军人待遇低的问题?”
李今越一口气说完,好整以暇的看着朱棣,笑道:“四哥,怎么样,要不答答看?”
此刻的朱棣,简直是脑瓜子嗡嗡的。特么的!这特么的是大明?大明怎么特么的会搞成这个样子!!!
外有强敌!内有反民!军队没钱!物资短缺!百姓活不下去!结果还打着仗呢!想免税都免不了!
完溜!
这一刻,朱棣真的感觉自己跟李今越说的一样,恨不得现在就找根绳子给自己吊死算了。
他想来想去,脑子里只剩下那两个字。
没钱!特么的,全是钱的问题!
就在他脑中一片混乱时,刘怀瑾又补上了一刀。
“叔,咱们这还有个前提条件哈。崇祯时期,朝廷税收虽然名义上还有个近两三千万两白银,可实际上到账的,能有百分之六七十就不错了。”
“加上每年军费开支就要消耗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两白银,有时候战事紧急甚至要追加。这么算下来,朝廷每年都可能有近千万两的财政缺口,只能靠加派、借债这些手段来填窟窿。”
“噗——”
朱棣感觉自己喉头一甜,差点没喷出血来。
人已经彻底麻了。
本来就难搞!自己还在想着怎么开源节流,结果你告诉我,特么的这不是没钱,这是还有巨额赤字!
还有,屯田!咱大明的屯田为什么会崩溃啊!
李今越看着朱棣那张从铁青到煞白,再到灰败的脸,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也没继续为难他。
“其实这些问题的原因,咱们之前已经说过了,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
“就说第一个,士大夫问题。这也不难猜,明朝官员的俸禄,从朱元璋那时候开始,就整体偏低,养活一家人都勉勉强强,那不就只能从灰色地带去摸点钱吗?”
“这在古代王朝里其实也算潜规则,可问题是,整个国家这么大一块蛋糕,你给官员们的俸禄就这么点,早期国家欣欣向荣,头顶上还有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皇帝死死压着,官员们不敢乱来。”
“可问题是,你们老朱家还不节制,把最大的一块蛋糕拿去养那帮宗室!那就没得说了!”
李今越的语气变得有些不客气:“说句难听的,你们要是真把那些蛋糕分摊到老百姓身上,要苦大家一起苦,人家有些官员,心里头还有些理想的,想名垂青史的,心里头还不一定会不平衡。结果呢?明末的那些近亲藩王一个个富得流油!李自成,清军拿下河北的时候,那些个藩王的田产到底有多少,理都理不清。”
“我就举一个例子吧,孔尚任,传奇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的六十四代孙。他当时偷偷占了信阳王朱弘福两千多亩的土地,结果你猜怎么着?人家信阳王压根就没发现!”
“你们可以推算一下,这个信阳王,他的赐田加上他自己兼并来的田,再加上那些地主为了避税挂靠在他名下的田,加起来究竟能有多少?”
“而且我再补充一句,这些藩王名下的所有田产,可都是不用交税的。那这些税,最后都分摊到谁的头上了?他们兼并和挂靠的这些土地,又让大明朝少了多少税收呢?这些,不用我多说了吧。”
这一番话,让朱棣的嘴唇抿得更紧了,几乎成了一条直线。
这时,刘怀瑾又接上了话。
“啊,还有军屯。说起来,明朝的屯田制度,早早就开始崩溃了。我记得,好像就是永乐晚年的时候,就开始有这个迹象了,虽然当时问题还不是很大。”
“永乐晚年?”
朱棣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心头猛的一沉。
刘怀瑾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好像是从宣德以后吧,明朝的军屯事务就开始荒废了,屯田被内监、军官大量侵占,屯粮越来越少。然后到了正统年间,军屯就几乎被占了七七八八了,屯军也开始大规模逃亡,导致屯粮大幅度减少。”
“再到正德、嘉靖年间,土地兼并盛行,军屯基本就走进了死胡同。万历以后就更不用说了,基本形同虚设。”
“到了崇祯时期,它不崩溃才有鬼了呢。”
听到这番话,朱棣心里头真是要多悲凉有多悲凉。
可他随即又想到了关键。
他奶奶的!
这军屯竟然是从自己晚年开始出现的迹象!
自己晚年不知道,可后来的皇帝呢!他们也都不知道吗!为什么不整改!
李今越看出了朱棣的想法,直接说道:“至于为什么军田的问题暴露后,明朝皇帝不整改,那可能是他们都比较相信后人的智慧吧。”
“噗!”刘怀瑾直接笑出了声。
“那确实,老朱家的皇帝还是挺有智慧的,尤其是万历,好家伙的,从明宪宗开始明朝皇帝直接接力式地旷工,不上朝,差点把明朝干报废了。”
“而且从土木堡之变,明堡宗出门留学以后,明朝对边境外族就基本没有再像朱元璋朱棣那样定期清理,结果就是等国内出问题以后,谁都想上来咬明朝一口。”
“只能说,如果当时明朝的皇帝能发现问题,每代多少解决一个,那明朝可能也不至于是后期那样的局面吧。也难怪教员读到朱由检的时候会批注一句,问题扎了堆,那就不好办了。”
喜欢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