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长,为人民服务的感觉如何?”
“哈哈,之前朝廷只往县里索取钱粮,我身为一县父母,不得不拷粮一县子民。”嵩县会长王启源唏嘘道,“如今县里只往总会索取钱粮,我身为一县父母,分粮供养一县子民,这真是为官乐事,乾坤颠倒啊。”
众人听了前嵩县知县,现嵩县会长之言,不免有些好笑,好笑中又透着深意。
总务院院长黄必昌笑道:“你是开心了,但可把我们总会愁坏了,四县之民,粮食短缺,都需要保民商行运粮贴补到各杂货店,十八个小学午餐供应,消耗也是极为可怖,现在周会长早上都开始节食了,就盼着赶紧夏收能缓一缓。”
周怀民叹道:“总会盼着夏收,朝廷盼着夏收,山贼土寇们也盼着夏收。”
王启源听了颇有感触,兴办书院学校,此乃士人乐事。
但周会长这手笔,实在令自己震惊,令所有县会长震惊,令附近乡绅、士子、朝廷官员震惊。
当初听他说,还以为只是空想,可谁想到真的说干就干呐!
建筑厂入驻本县,县内三所小学拔地而起。
总会布告:所有适龄儿童,应收尽收,午餐全免,着令招募善厨妇女,及校餐管事。
自己捧着布告的手,微微颤抖,就冲着这件千古未有之伟业,自己拼了这条命,也要做好!
他引着一行人进入县城,道:“这其实还是农会想帮村民减轻负担,这些小子们在校吃饱了,就少耗家里粮米盐巴,同时也解决了十几户村民就业。”
“我们一路来,到地里也打听了,家家歉收,不过免除会粮,撑到秋收是没有问题的。我看村民都还不知道免除之事。”
王启源带着众人进城:“是,我考虑到村民手里有余粮,就会乱花,想等到收粮时再说。”
禹允贞问道:“王会长,村民把粮食看的像金豆子一样,怎么会乱花呢?”
王启源道:“对于村民来说,这世上还有比粮食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子嗣。他们会用粮买儿子。”
保户院院长苏绍第经常在村民之间解决纠纷,他道:“就是人口贩卖。有生不出儿子,或者死了儿子的,想买大胖小子,或者给儿子买个童养媳。”
周怀民夸赞道:“不愧是老知县,王会长对民情掌握比其他会长强许多。”
进了县城,街道有民妇在清扫,两旁铺面林立,路上熙熙攘攘。有拉粪便的货夫从旁推车而过,边走边打招呼:“县尊!吃饭了么?”
王启源屏住呼吸,微笑点头。
“这些洒扫老妇,都是孤寡户,干不了打麦挑水的重活,家里私田包租给别人,在县城月领一斗,干些洒扫。”
商务院院长周怀祺,看着远去的粪车,从挎包中取出一纸。
“王会长,我们此来,可没有空手啊,给你送上一份大礼。”
王启源接过来一看,大为惊喜,竟是嵩县昌荣肥厂的商契。
“太好了!我看咱们民报,巩县竟然一亩收了两石,真乃祥瑞啊~有水、有肥,让村民收入翻了一番,但比起朝廷征税等支出却降了一番,这一来一去,村民怎能不富?”
报社总编苏文佩笑道:“那也是咱格学的功劳,可不是什么祥瑞。”
王启源道:“习惯了,习惯了。格学好啊,我在丁香集吃小摊就发现了。格学能让村民致富,所以我是支持新学的,在援助团传帮带之下,我县也成立了打井队,就等着白窑工具厂送来打井设备。”
周怀民点头道:“现在都忙着收麦,各厂基本停转,可以等一等,秋种咱们也有新种子,可以宣讲一下。黄至光呢?”
“黄宣教带着社兵在湖边操练水兵。”
“啊?”众人皆吃惊。
一行人来到县外两里,此处地势低洼,伊水在此形成一个小湖。
岸边停了十几只小板船,社兵们在操练划船和跳船。
黄至光远远见一行人来,正是周会长和王会长等人。
“你这是在捣鼓啥?”
黄至光看了看王启源,答道:“周会长,县边刚好有这么一个小湖,我和王会长三人商量,咱这里修建码头,想吸引汝州来的商人,到嵩县码头换船,咱们护航,顺着水路北上龙门码头,能省不少力气和车马,就先找了一些渔船,操练起来。”
“哦?”周怀民与张国栋惊喜,颇有兴致在岸边来回观看操练,“这么说,咱保民营也有自己的水师了?”
“哈哈……”
王启源介绍道:“咱们均田之后,第六营立刻得社兵五百多人,加上原有两百民壮和一百社兵,共计八百多人,现在绝大多数都回家种麦了,这些都是家里不需出劳力的社兵来操练。”
小湖水波涟涟,西靠着丘陵,东靠着康庄大道,伊河从南注入,又流向北面,缓缓流淌,如同银带。
大路上村民挑着柳筐,往来奔波,一片丰收气象。
湖中社兵们穿着短衫,挽起衣袖,浑身湿漉漉,坐在小船上左右摇着橹,喊起号子。
此时从北面来了几个木排,木排上载着货物,点着竹篙,逆流而上。
为首之人正是张天寿。
张天寿见这一带聚集这么多人,慌忙从怀中拿出执照卷轴,摊开双手朝岸上展示:“农会大人们,俺是栾川合永商行。”
他心里忐忑,这可是载的银两和米面,当下世道,如同腥肉放茅房,俏妇闯贼堂。想不招人惦记都难。
“怎么这里面有些人面熟呢。”他嘀咕道。
越来越近,他心跳加快,喉咙咽着唾沫,不时用余光看向自己的货物。
岸上还是那个姓黄的将军,他喊道:“合永号的,回去和你们东家说,来我们嵩县,有生意相谈~”
张天寿忙答应下来,慢慢的,他们消失在视野中。
他和商队一行人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卢氏县栾川镇张家大院。
不少长工帮着卸货搬运。
“任叔,我回来了,一路平安。”盘点的掌柜进院回报。
张天寿风尘仆仆,流淌着豆大的汗,来到堂内禀告。
张善任不让所有人喊老爷,无论远近,只按辈分喊。
“天寿,这一趟挺快啊!先去洗把脸,吃足喝饱咱们再说。”张善任看着米面,心里踏实,笑眯眯的关怀道。
他听张天寿讲述这一路之行,惊异道:“你是说,直接把货卸到了龙门码头,并没有去洛阳?”
“这反贼真是好本事,杀人的反贼常见,懂商的反贼真是稀罕。”他负手踱步,略作思虑,拿着张天寿递来的执照,边看边道,“这么以来,他们得益,我们得益,吃亏的是洛阳府县。”
“嵩县有一个姓黄的反贼首领,他说让咱们派人到嵩县谈笔生意。”
“哦?可有说是啥生意?”
张天寿摇了摇头。
“天寿啊,听说你家也买了一个小闺女,是给你儿子作伴的?”
张天寿本是穷哈哈的佃农,最早时替张善任看守大山。
因为为人忠实可靠,办事还算得力,被张善任逐步提拔,成了商队小头目,手里攒下了几两银子。
前些日子在卢氏县人牙子手里,买了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婆娘给她起了个名叫招福。
他家在镇西六里外的竹林沟,刚进门,便看到招福背着自己五岁的儿子,在院里吃力推着木掀,翻着晾晒的麦子。
婆娘得闲,坐在小木凳上,正乐呵呵的瞧看。
“她这么小,你也帮她翻一翻。”
张招福一脸受宠若惊的样子,翻的更起劲,怯怯的喊道:“爹,我可以的,让俺娘歇一会吧。”
婆娘得意道:“一两银子白花的?你有多少钱就学善任叔发慈悲?”
婆娘木着脸站起来,要翻他的衣兜:“这次跑一趟挣了多少?”
喜欢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