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布是进口的丝绒材质,触感细腻,却不如他掌心的温度滚烫。
“三位都是行业前辈,”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我知道规则,也懂分寸。
卫星网络的核心是‘补全’不是‘替代’——城市里该用基站还用基站,偏远地区、海上、空中,这些基站覆盖不到的地方,才是我们的主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明年年底,第一颗通信卫星就会上天。
网络速度预计是现有宽带五倍,延迟控制在200毫秒以内。
合作,你们能拿到比市场价低三成的带宽资源;
不合作,我们就在海外建地面站,用卫星给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反正天星的产品在海外已经有1千万用户了。”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水里,连邻桌的人都竖起了耳朵。
谁都听明白了,林墨不是在商量,是在摊牌——要么一起把国内的网络短板补上,要么他就带着技术去赚全世界的钱,让国内用户看着眼馋。
李市长在一旁打圆场,给三人递了个眼色:“小林总也是一片好意,想让咱们国家的通信覆盖再上一个台阶嘛,三位回去研究研究,我看这事儿大有可为。”
他心里清楚,星辰集团的卫星要是真去了国外,第一个急的就是发改维——这么好的技术,哪能放出去给别人做嫁衣?
三大运营商的老总交换了个眼神,彼此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无奈。
2002年的国内通信市场,还在为3G牌照的发放争得不可开交,谁也没想到,一个18岁的少年已经跳过地面网络,直接把目光投向了太空。
吴总放下酒杯,语气终于松了些:“林总,三个月,我们给您答复,但有一条,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国家规范,安全审查也得通过。”
“没问题。”林墨笑了,端起面前的果汁杯,“我等三位的好消息。”
碰杯的瞬间,水晶灯的光落在杯壁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周围的人假装闲聊,耳朵却都支棱着——三大运营商居然真的松口了?这个林墨,到底有多大的底气,敢跟这些巨头叫板?
只有主桌上的人知道,这不是叫板,是实力的底气。
当一个企业手里握着“能自己造卫星”的技术时,谈判的天平早就悄悄倾斜了。
林墨放下杯子,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清楚,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但他有耐心,也有信心——毕竟,他的火箭能冲破大气层,这点地面上的阻碍,又算得了什么?
周围的人多多少少也听到了一些谈话,纷纷都小声地讨论了起来。
“你们说林墨说的一年就把卫星送上天,是真的还是假的?”
“具体的进度到了哪一步,我不清楚,但看李市长长和三大运营商的态度,显然星辰航天肯定是有点东西的。”
“也是,能跟三大运营商这么谈话的人,背后肯定是有底气的。”
就在这些人议论的时候,晚宴前的拍卖环节正式开始。
第一件清代官窑瓷器刚拍出800万。
第2件赫然是一幅古画。
当这个副古画一出来,林墨立即发现了猫腻。
因为这幅画前世他看过,甚至那个故事他也听过。
而这里面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应该藏着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上一世他就听过这个典故,这幅画就是出现在这场慈善拍卖中,最终的拍卖价格为600万。
这个秘密一直到10年后才被发现,而其中藏着的那幅画,也就是那个怪石图,在18年的佳士得拍卖会上更是以4.6亿的港币成交。
现在既然能凑到一起,他自然不会放过。
随着主持人喊出100万起拍价的时候,现场举牌的人却寥寥无几。
“很好,这位先生出价200万请问还有更高的吗?”
“我出1,000万,另外我代表星辰集团再捐款4000万。”
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
这话一出。
全场瞬间安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王董带头叫好,李市长频频点头,连一直沉默的张司令都端起茶杯,朝他举了举。
那是军人特有的敬意。
席间,有人小心翼翼地问起星辰航天的融资计划,林墨只是淡淡一笑:“目前不缺钱,缺的是能造火箭的人才。”
这话落在有心人耳里,立刻有人掏出手机,给自家在海外学航天的孩子发消息:“别管奖学金了,赶紧回国投简历!”
离场时,李市长特意送他到门口,握着他的手说:“下次来金城,我带你去看看咱们的航空产业园,地方给你留着,随时能落地。
”张司令拍了拍他的胳膊,声音洪亮:“需要场地测试?军区的靶场给你用,保证清净。”
林墨坐进车里时,窗外的霓虹正缓缓后退。
他看着后视镜里那些仍在挥手的身影,忽然想起刚穿越时,在县城奶茶摊前数硬币的日子。
不过两个月时间,他竟已站在这样的高度。
不是因为年龄,不是因为财富,而是因为那些被他握在手里的技术,那些能真正改变生活的力量,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收起了轻视,露出了最真诚的恭敬。
车窗外的风带着京城的桂花香飘进来,林墨轻轻按下车窗,秋夜的凉意拂在脸上,清醒又踏实。
他知道,这场晚宴只是开始,当火箭真正升空的那天,会有更多人明白:有些敬意,从来与年龄无关,只与脚下的土地和头顶的星空有关。
看着窗外的风景,他不禁想到这段时间身体的变化。
或许,是时候找个真正的对手切磋一下了。
林墨想着,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车窗,发出清脆的声响。
反观此时的米国却早已经吵翻了天。
随着视频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同时这些人发现天星视频居然可以留弹幕留言,这一下子就勾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这才是真正的未来生活”,
“原来科幻照进现实,是这种感觉。”
互联网相关的科技公司股票更是接连上涨,海外合作的邮件塞满了服务器。
林墨的系统面板上,情绪值的增长曲线已经陡峭得像座山峰。
他知道,这股热潮不仅仅因为一台发动机、一段视频,更因为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能。
原来科技可以很温暖,梦想可以很具体,一个18岁的少年,真的能带着一群人,把20年后的未来,拉到此刻的阳光下。
就像视频里那台不知疲倦的机械臂,在2002年的清晨,为这个时代,递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关于“可能性”的咖啡。
喜欢重生:从高中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生:从高中开始逆袭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