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曼哈顿中国城。
潮湿的空气里混杂着油烟、香料和若有若无的垃圾腐败气味。霓虹灯牌上的汉字与英文潦草地重叠,狭窄的街道上人流熙攘,各种方言俚语交织成一片嗡嗡的背景音。
石原浩司藏身于一栋老旧公寓楼的三层,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冷漠地审视着楼下喧嚣而混乱的街景。
他身上那件不合身的廉价化纤夹克和略显邋遢的工装裤,与他几周前还一丝不苟地穿着定制西装、以日本总领事馆文化参赞身份出入上东区酒会的模样,判若两人。
那个身份已经死了。当安东·沃洛申和FbI的目光通过小野寺信的线索最终锁定到他时,“石原浩司参赞”就成了一个需要被立刻焚烧的档案。
他不得不抛弃那个光鲜的伪装,以及随之而来的外交豁免权的幻影,潜入这座城市最混乱的肌理之中。
这里与他预想中最安全的藏身地——布莱顿海滩的“小敖德萨”——相去甚远。但他不得不放弃那个更具同质性的环境。
LINK身边聚集了太多前苏联地区的人,安东那双冰冷的灰蓝色眼睛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
在“小敖德萨”,他这条鱼或许能隐藏在海里,但也可能一头撞进更熟悉那片海域的鲨鱼口中。
相比之下,中国城是更好的选择。在他眼中,美国的基层治理能力就像一头臃肿迟钝的大象。
NYpd?那些普通的巡警和辖区警探,他们的精力被这座城市历史高位的街头犯罪、帮派火并和毒品问题消耗殆尽。
他们的追捕,对于石原这种受过最严格训练、执行“高端”目标的行家来说,如同一张网眼巨大的渔网,只能捞起那些咋咋呼呼的小鱼小虾,而他这条潜入深水的“怪鱼”,有足够的信心从缝隙中溜走。
他真正的忌惮,是联邦调查局。一旦FbI将大都会博物馆的“意外”定性为“国家级威胁”的暗杀未遂,追捕的力度和技术手段将天差地别。
所幸,目前一切仍被控制在“可疑事故”的层面。NYpd和oShA那套官僚体系低效的调查程序,以及不同部门间迟缓的信息共享,成了他最好的保护伞。
这座移民大熔炉的“飞地”特性,各族裔社区与主流社会间的信息隔阂,为他提供了绝佳的隐身环境。
他小心地维持着日常:在不同的摊贩处购买食物,使用预付话费的廉价手机进行极简通讯,行动路线毫无规律。他自信已融入了这片由混乱构成的烟雾弹之中。
然而,他低估了对手,也低估了纽约真正的权力脉络。
他没想到,LINK一方并未完全依赖官方那套笨重的机器。
真正的威胁,并非来自自上而下的体制性搜查,而是来自这座城市更深层、更原始的毛细血管——那张由人情、金钱和恐惧编织的地下网络。
当甘比诺家族教父约翰·高蒂亲自放话,要找出那几个在博物馆工地附近出现的“可疑日本佬”,并开出了足以让任何底层混混眼红的高额悬赏时,一股无形的电流瞬间传遍了纽约的每一个阴暗角落。
这道命令不涉及复杂的司法程序,不需要确凿的证据链,它简单、直接、有效:找到人,拿赏金。
中国城并非法外之地,它同样在这张巨网的覆盖之下。
帮派、偷渡蛇头、地下钱庄、甚至一些看似普通的商铺,都与更庞大的地下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甘比诺的悬赏,就像一块投入沼泽的巨石,起初只是涟漪,很快便搅动了底层的淤泥。
石原手下的那两名负责执行“坠石”计划的“安全员”,尽管行动谨慎,但他们需要安全的落脚点、食物和必要的后勤支持。
他们选择的藏身处,一个位于唐人街边缘由越南帮控制的廉价旅馆,另一个在布鲁克林区一个混杂的公寓楼,自以为隐秘,却不知其行踪早已被更基层的“眼睛”所记录。
首先出事的是布鲁克林的那个点。一名急于拿到赏金的小毒贩认出了公寓管理员描述的“安静、很少出门的亚裔男子”特征,将消息卖给了认识的意大利裔中间人。
消息层层上报,经过核实,甘比诺家族的行动队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悄无声息地包围了那里。
石原是在与布鲁克林据点失去预定联络时间超过两小时后,才警觉到危险的。他试图联系另一个点,但线路那头只有忙音。
一种冰冷的预感攫住了他。这不是NYpd的风格,NYpd的行动会伴随着警笛、封锁线和大声的宣告。这种沉默、精准的清除,更像是……私刑。
他立刻销毁了所有敏感物品,只留下必要的武器和伪造证件。中国城的这个安全屋也不能待了。他必须转移,但此刻,每一扇窗外似乎都潜藏着无形的眼睛。
他第一次感到,自己赖以藏身的这片“混乱”,反而可能成为困住他的迷宫。那些他曾经轻视的街头犯罪和帮派斗争,此刻却成了追捕他的最佳工具——因为驱动这些工具的,是比他背后那个遥远的国家指令更直接、更贪婪的欲望。
就在他准备趁夜色离开公寓时,楼下街道的喧嚣声似乎出现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平日里喧嚣的市井声,在某个瞬间仿佛被掐住了脖子,骤然低落下去。
几道看似闲逛的身影,不经意间封住了巷口的关键位置。
他们的动作散漫,眼神却像鹰隼般锐利地扫视着窗户。
不是警察。警察有警察的气场,那种带着程序和法律背书的光明正大。而楼下的这些,是阴影里的同类,是更熟悉这片泥沼规则的猎手。
石原的心彻底沉入冰窟。
他意识到,渔网确实网眼很大,但这一次,撒网的并非那头笨重的大象,而是无数潜藏在浑浊水下的、贪婪而高效的水蛇。
它们不需要覆盖整个海域,它们只需要嗅到他的气味,然后从每一个缝隙里钻出来,将他死死缠住。
他缓缓退离窗边,手按在了腰间冰冷的枪柄上。逃脱的缝隙,正在迅速闭合。纽约的阴影,远比他想象的更浓稠,也更致命。
喜欢纽约1990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纽约1990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