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首页 >> 大唐储君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阴天子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诡三国神武太医俏女帝重生之极品姑爷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伊庇鲁斯的鹰旗楚臣枭臣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8章 均田入琉 编户齐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琉球的晨雾还没散尽时,丈量土地的木尺已在山南的沙滩上划出第一道刻度。新到任的县令李崇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手里捧着抄录工整的《大唐均田令》,声音透过雾霭传得很远:“今日起,琉球推行均田,丁男百亩,丁女二十亩,老幼减半——皇恩浩荡,不分山南渔户、山北耕农,一例平等。”

台下的人群起初静悄悄的。山南的渔民们攥着渔网,脚边还沾着昨夜的海泥,他们祖祖辈辈靠海吃海,从没听说过“分田”;山北的农夫们扛着锄头,眼神里半是期待半是怀疑,旧年里部落首领一句话,好地永远轮不到普通农户,这“大唐的规矩”真能算数?

李崇似乎看穿了众人的心思,朝身后挥了挥手。八个精壮的吏员抬着八块木板走上前,木板上用朱砂画着琉球全图,山川、海湾、滩涂标注得清清楚楚,连哪片礁石适合晒盐、哪片坡地能种番薯都标得明明白白。“各位看好了,”李崇指着山南的浅滩,“这片涨潮时没入水中、退潮后能种芦苇的沙田,共三百亩,分给山南十二户渔民,每户二十五亩,既可晒盐,也能种耐湿的杂粮。”

他指尖移向山北的平地:“那片黑土,亩产最高,分给山北十八户农夫,每户七十亩——别嫌少,均田制讲究‘还授’,丁男年满六十,要还田一半给官府,再分给新成年的后生,保证代代有田种。”

人群里忽然有人喊:“李大人,俺是山南的阿潮,俺家四口人,俺爹六十多了,俺媳妇刚生了娃,这田咋算?”喊话的汉子皮肤黝黑,胳膊上还缠着被渔网勒出的红痕。

李崇笑着点头:“问得好。你爹年过六十,算‘老男’,授田四十亩;你是丁男,百亩;你媳妇是丁女,二十亩;婴儿算‘幼童’,授田十亩。全家合计一百七十亩,这是官府算好的名册,你看——”他让人把户籍名册递过去,阿潮的名字旁果然列着明细,连婴儿的乳名都写上了,墨迹新鲜。

阿潮摸着名册上自己的名字,忽然红了眼眶。他家祖辈是山南“渔奴”,别说土地,连渔船都是部落首领的,打上来的鱼七成要上交。上个月他儿子出生,连块干净的布都买不起,如今名册上明明白白写着“阿潮家宅地二亩”,旁边还画了个小方框,标注着“可建瓦房三间”。

丈量土地的队伍很快分成十二组,每组都有吏员、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两个手持“均田司”令牌的监察官。木尺划过沙滩时,溅起的水珠沾在吏员的官服上;量到山北的梯田时,老农们主动扛来长梯,帮着丈量陡坡上的零碎地块。有个叫阿禾的农妇,非要把自己种了十年的桃树移栽到新分的宅地里,说“这树认主,跟着俺家新宅走”,引得众人笑起来,笑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最棘手的是处理部落首领的私田。山北最大的首领原有良田千亩,豢养着上百个佃户,听闻要“还田于官”,当即带着家丁堵在村口,扬言“谁敢动田,就别怪刀枪不长眼”。李崇没带一兵一卒,只揣着《均田令》和一卷账册去了首领府。

“首领请看,”李崇铺开账册,“您家现有丁男五人,按制可授田五百亩,比寻常百姓多了四倍,足够子孙衣食无忧。剩下的五百亩,官府会折算成丝绸、铁器补偿,您看这清单——”他指着上面的“蜀锦二十匹、曲辕犁五具、环首刀十把”,都是首领平日里求而不得的唐货。

首领看着账册,又瞥了眼门外——不知何时,他的佃户们都围了过来,手里攥着官府发的“授田凭证”,眼神里满是期待。他忽然明白,大势已去,再硬扛下去,怕是连这五百亩都保不住。最终,他咬着牙在“自愿还田”的文书上按了手印,佃户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有人当场就往新分的田里跑,生怕晚了一步。

编户入籍的摊子就设在丈量队旁边。负责登记的小吏是从长安派来的,一笔好字写得龙飞凤舞。“姓名?”“山南,阿海。”“职业?”“渔民。”“家中人口?”“父、母、妻、子,共五口。”小吏笔尖沙沙响,很快填好一张户籍文书,末尾盖着鲜红的“琉球县印”,还粘着一小块桑皮纸——那是防伪的“骑缝印”,撕开一半留官府存档,一半给百姓收好。

阿海捏着文书,指尖反复摩挲着“户主:阿海”四个字。这张薄薄的纸,比部落首领的令牌还管用——以后交税、通婚、打官司,全凭这张文书。他忽然想起昨天李大人说的话:“编户齐民,就是让每个人都在大唐的户籍上有个名份,从此不是‘某部落的人’,而是‘大唐的百姓’。”

傍晚收工时,李崇站在高台清点名册,发现竟比原统计多了三十七口人。原来有些躲在深山里的“隐户”,听说分田给籍,主动抱着孩子来登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颤巍巍地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她丈夫当年被部落首领打死的血衣,如今她抹着泪说:“不求别的,就想让俺孙儿在文书上有个名,知道自己是大唐的人。”

入夜后,琉球的星空格外亮。山南的渔民们聚在新分的宅地上,用贝壳在地上画着房屋的格局;山北的农夫们举着油灯,在田埂上插标记,生怕明天忘了地界。李崇站在县衙的廊下,看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灯火,忽然明白为何陛下执意要在琉球推行均田——当百姓在这片土地上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宅,有了写着自己名字的文书,他们望向长安的眼神,自然就有了归属感。

几天后,第一批户籍文书发了下去。阿潮把文书裱在木板上,挂在渔船的桅杆上,出海时风浪再大,只要看到那鲜红的官印,心里就踏实。阿禾在新宅的地基旁种上了那棵桃树,她说:“这树以后结的果子,得叫‘唐桃’。”

而那些被收回的部落首领的土地,改成了“义仓田”,收获的粮食专门救济灾年。李崇让人在田边立了块碑,刻着:“均田不分贵贱,编户皆是大唐民。”风吹过石碑,仿佛在应和着山南山北传来的笑声——那是渔民们计算着今年能多晒多少盐,农夫们琢磨着该种多少亩大唐传来的麦种,连孩子们都在学唱新教的童谣:“田是大唐田,户是大唐户,咱是大唐琉球人,抬头挺胸走大路……”

三个月后,大唐的“租庸调”税制在琉球落地。阿潮按户籍交了两石海盐、三丈麻布,官府给他发了“完税凭证”,凭证背面印着“凭此可优先入学宫、领救济”。他摸着凭证,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给部落首领交鱼税的日子——那时交多少全凭首领一句话,交不出就要被拉去做苦役。如今手里的凭证虽薄,却比任何誓言都让人安心。

山北的老农们则发现,按均田制分到的土地,种上大唐的麦种后,亩产比以前翻了一倍。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沿着唐吏指导的样式修水渠,水渠的石头上刻着各家的名字,却没再分“山南”“山北”。有次山洪冲毁了一段渠,山南的渔民划着船来帮忙修补,山北的农夫则杀了自家养的鸡鸭招待,酒桌上有人说:“以前觉得山南路远,现在才知道,咱喝的是同一片海的水,种的是同一片唐的田。”

李崇把琉球的变化写进奏疏,送呈长安。李承乾看到“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皆知为大唐民”时,提笔批复:“均田者,均民心也;编户者,编民志也。琉球如此,海东可安。”

批复传回琉球那天,李崇把文书抄录后贴在县衙外的墙上。百姓们围着看,识字的人逐字念出来,不识字的人就听着,听完后有人对着长安的方向叩首,有人把家里的户籍文书又仔细叠了叠,藏进贴身的布袋里。

夕阳下,首里城的炊烟与唐式瓦房的飞檐交织在一起,山南的渔歌和山北的田歌顺着风飘远,最终融成一片——那是属于大唐琉球的声音,平和、安稳,带着土地与户籍赋予的踏实,在海东的海面上久久回荡。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唐储君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重生之独步江湖肆刀行冲师逆徒:开局让圣地之主翻白眼穿越:穿越我在购物商城买买买我的高中生活日常妙手风流小神医星宇晨龙医武天骄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刀与剑的征程西域情怀萌娃修仙:我的姐姐是个老妖怪炮灰小师妹发疯后,全宗门求放过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娱乐:开局破产,女友跑路摊牌!我靠吃瓜称霸修仙界叶凡唐若雪医婿真千金直播算命,众妖鬼跪地求饶活人禁忌
经典收藏大唐:开局被太上皇李渊收为干孙我真不想当圣人啊!戒爱此妖:蛇王,别咬我【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贞观天子宋晋府录天下兴亡大唐中兴金牌帝婿鬼明绛色大宋皇帝好多啊特种兵之神级技能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重生之再造华夏相府毒千金穿越成了王子,没有系统怎么办?画河山卫青传奇人生我的军火商人生涯
最近更新我自己搞,新大魏!清史错位录一枪定山河异世召唤之帝王征兵系统五胡烽烟:我的妻妾养成系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谋杀三国精编版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大明执政官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我,刘协,三造大汉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红头册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