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万户侯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生死狙杀重生之极品姑爷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封侯穿越医女嫁贤夫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9章 商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公元前395年,卫国都城帝丘,街巷中弥漫着市井烟火气息。

贩夫走卒的叫卖声、手工作坊的敲打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这个古老国度平凡又生动的日常。

就在这喧嚣尘世中,卫国公室的一处深宅大院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便是公孙鞅。

虽出身卫国贵族旁支,但家族的荣光在岁月流转中已渐渐黯淡,公孙鞅成长的环境,既有贵族遗风的熏陶,也不乏对卫国国运式微的忧虑。

在那遥远的过去,年幼的公孙鞅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和好奇心。

每当夜幕降临,明月高悬,公孙鞅总会乖巧地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眨着那双灵动的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聆听着长辈们口中娓娓道来的列国纷争故事。

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里,有各国霸主的崛起与衰落,有权谋之士的纵横捭阖,还有无数惊心动魄的智计较量。

每一个情节都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深深地吸引着公孙鞅那颗幼小而渴望知识的心。

就这样,好奇与探索的种子悄然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随着时光的流逝,公孙鞅渐渐长大。他开始频繁地穿梭于卫国繁华却又略显拥挤的街巷之中。

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百姓们在沉重赋税的压迫下苦苦挣扎的艰难生活。

他们面容憔悴,身躯佝偻,仿佛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脊梁;他也看到了卫国军队在强大列强面前的节节败退,士兵们士气低落,丢盔弃甲,那一幕幕场景让人心酸不已。

面对如此景象,公孙鞅心中不禁涌起层层疑惑:为何自己所在的卫国,曾经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国,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

为何它难以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中觅得一处宁静祥和之地?

这些问题如同一团迷雾,笼罩在他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怀揣着满心的困惑,公孙鞅毅然决然地踏入了尸佼先生的学堂。

这座学堂虽然简陋,但却汇聚了众多有志之士,大家一同探讨学问,追寻真理。

在这里,公孙鞅犹如鱼入大海,尽情遨游在法家与杂家学说的广阔海洋之中。

他废寝忘食地研读经典着作,虚心向师长请教疑难问题,与同窗好友激烈辩论观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不断积累知识,深化思考,逐渐领悟到法家与杂家思想的精髓所在。

尸佼的学堂里,烛火摇曳,竹简堆积如山。

公孙鞅每日沉浸其中,研读各国法典,从三晋之地的变革律法,到齐鲁的礼治传统,无一遗漏。

他常常陷入沉思,手中的毛笔不自觉地在竹简上比划,试图从这些前人智慧中找到强国富民的通途。

每一个夜晚,他都伴着窗外的虫鸣声入眠,脑海中却还在反复推演着各种治国理念,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盛宴。

学有所成之后,公孙鞅听闻魏国在魏文侯的治理下,广纳贤才,变法图强,成为中原霸主。

那里,似乎是实现他抱负的理想之地。于是,他告别家乡,踏上东行之路。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穿越崇山峻岭,渡过滔滔黄河,终于抵达魏国都城安邑。

在魏国,公孙鞅成为魏相公叔痤的家臣。

公叔痤府中,藏书丰富,公孙鞅得以深入钻研李悝变法留下的成果。

他每日埋首于竹简之间,分析变法前后魏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化,探寻其中的得失奥秘。

同时,他也结识了许多魏国官场人物,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渐了解到魏国官场的复杂规则和权力斗争的暗流涌动。

然而,尽管公孙鞅才华横溢,却始终未得到魏惠王的重用。

公叔痤临终前,极力向魏惠王举荐公孙鞅,言辞恳切:“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可惜,魏惠王并未将公叔痤的话放在心上,公孙鞅在魏国的仕途就此陷入僵局。

就在公孙鞅郁郁不得志之时,西方的秦国传来一则震撼天下的消息——秦孝公颁布求贤令。

这份求贤令,言辞诚恳,向天下广纳能使秦国富强之人,承诺给予高官厚禄和广阔的施展空间。

公孙鞅被秦孝公求贤若渴的诚意深深打动,他意识到,自己一直在等待的机会或许已经来临。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西行入秦,踏上这片充满未知与希望的土地。

初入秦国,公孙鞅举目无亲。

为接近秦孝公,他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终于获得面见机会。

第一次会面,公孙鞅满怀期待,大谈五帝之道,讲述上古圣君以仁德治天下的故事,试图以这套理想化的治国理念打动秦孝公。

然而,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对这些过于高远的方略兴致缺缺。

公孙鞅并未气馁,第二次见面时,他调整策略,讲起三王之道,阐述夏商周三代圣王如何通过礼义教化治理国家。

可秦孝公依旧反应冷淡,只是礼貌性地敷衍。

公孙鞅陷入沉思,他明白,秦孝公想要的是能迅速让秦国强大起来的实用之策。

终于,在第三次会面时,公孙鞅抛出霸道强国之术。

他详细阐述如何通过严明法律、奖励耕战和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实现富国强兵。

秦孝公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间,膝盖向前挪动,两人一连交谈数日都毫无倦意。

秦孝公被公孙鞅的才华和独特见解所折服,认定他就是能帮助秦国实现崛起的人。

然而,确定秦孝公支持变法后,公孙鞅却面临秦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朝堂之上,甘龙、杜挚等老臣站出来,言辞激烈地主张遵循旧制。

甘龙满脸怒容,大声说道:“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

依照旧有的习俗进行教化,不费力气就能成功;沿袭旧有的法度治理国家,官吏熟悉,百姓也安定。”

公孙鞅毫不畏惧,针锋相对地反驳:“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如果一味遵循旧制,秦国如何能摆脱积贫积弱的困境?如何能在诸侯争霸中立足?”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最终,秦孝公力排众议,坚定地站在公孙鞅这一边,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启变法大幕。

公元前356年,第一次变法正式启动。

公孙鞅深知,变法的关键在于取信于民,于是制定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法令。

首先是连坐法,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家有罪,其余九家需告发,否则同罪连坐。

这一法令旨在加强社会管控,让百姓互相监督,维护社会秩序。

其次是奖励军功,公孙鞅深知秦国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规定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贵族若无军功,不得列入宗室簿籍。

这一举措打破旧贵族世袭爵位的特权,激发普通士兵的战斗热情。

同时,公孙鞅还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可免除徭役,而从事商业或因懒惰致贫者,全家罚为官奴。

他希望通过此举,让更多人投身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经济实力。

这些法令一经颁布,便在秦国掀起轩然大波。

旧贵族们利益受损,纷纷跳出来抵制变法。

一些贵族暗中串联,企图煽动百姓反对变法;还有的直接上书秦孝公,要求废除法令。

普通百姓也对新制度心存疑虑,他们习惯旧有的生活方式,对这些陌生的法令感到不安。

公孙鞅深知,此时若稍有退缩,变法便会功亏一篑。

他一方面加强对法令的宣传,派人到各地讲解变法的意义和内容;另一方面,坚决打击反对变法的势力,对那些暗中破坏变法的贵族毫不留情地进行惩处。

为取信于民,公孙鞅在咸阳城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下令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百姓们围在木头旁,议论纷纷,觉得此事太过容易,且赏金丰厚,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公孙鞅见状,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人壮着胆子将木头搬到北门。

公孙鞅立即兑现诺言,当众将五十金赏赐给他。

这一举动让百姓们相信官府的诚信,也为变法的顺利推行奠定基础。

然而,变法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太子驷触犯法令。

在秦国,太子是储君,地位尊崇,不能施以刑罚。

公孙鞅陷入两难境地,但他深知,法令若不能公正执行,变法必将失去公信力。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处罚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一个被割鼻,一个被黥面。

这一强硬举措震惊秦国上下,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深刻认识到公孙鞅推行变法的决心,法令也因此得以顺利推行。

数年过去,秦国在变法的推动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姓家家富裕,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社会秩序井然。

秦军的战斗力也大幅提升,士兵们为获得军功和爵位,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公孙鞅并未满足,他深知,秦国要想在战国列强中脱颖而出,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公元前350年,公孙鞅趁热打铁,开展第二次变法。

这一次,他推行县制,将秦国划分为多个县,由国君直接任命县令、县丞,加强中央集权。

这一举措打破旧有的分封制,让秦国的政令能够更加顺畅地传达和执行。

同时,公孙鞅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发展。

此外,他还统一度量衡,为秦国的经济交流和国家税收提供便利。

在商业活动中,统一的度量衡让交易更加公平、便捷,促进秦国商业的繁荣。

随着秦国国力不断增强,公孙鞅开始谋划对外战争。

他深知,秦国要想称霸天下,必须通过战争拓展领土和影响力。

公元前341年,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惨败于齐国,国力大损。

公孙鞅敏锐捕捉到战机,向秦孝公建议攻打魏国。

秦孝公采纳他的建议,任命公孙鞅为统帅,率军出征。

公孙鞅亲自率军出征,面对曾经强大的魏国军队,他并未掉以轻心。

他利用与魏国主将公子卬的旧交情,设计将其俘虏。

公子卬本以为是老友叙旧,毫无防备地进入公孙鞅的营帐,却没想到陷入陷阱。

失去主将的魏军顿时大乱,公孙鞅趁机发动进攻,大败魏军。

魏国被迫割让河西大片土地求和,都城也迁至大梁。

经此一役,公孙鞅因功被封于商地,号为商君,自此,他被世人称为商鞅。

商鞅的变法让秦国脱胎换骨,从一个偏居西陲的弱国崛起为令诸侯畏惧的强国。

然而,他的变法也让他成为旧贵族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些旧贵族们虽然在变法中失去特权,但他们从未放弃对商鞅的仇恨,一直在等待报复的机会。

秦孝公去世后,太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

公子虔等人趁机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追捕。

商鞅逃至边关,想找个客栈投宿,却因自己制定的连坐法,店家不敢收留无凭证的客人。

他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最终竟被自己制定的法令所困。

走投无路的商鞅返回封地商邑,起兵反抗,但终究寡不敌众,兵败被杀。

尸体还被带回咸阳车裂示众,一代改革家就此落幕。

商鞅虽死,但他的变法成果却在秦国生根发芽。

秦国沿着他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行,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扫平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他的思想和改革实践,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变革与发展不懈努力。

每当人们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商鞅的名字总是熠熠生辉,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商鞅以生命为代价,在华夏大地上书写了一场震撼古今的变法传奇,他的理念跨越千年,至今仍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荡回响,启迪着后人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中国古代名人传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退婚又何妨,豪门宠妻没商量开局万亩水库,打造神话钓场各类男主短篇合集救命!小透明玩家被冰山大神狂追杨辰秦惜在线阅读秦国第一驸马,原来是个女人都市超级召唤师我一个学生有几万亿资产很合理吧四合院:别不信,我比禽兽还禽兽取代伏羲成为末代人皇,横行暴虐老祖宗人狠路子野伊庇鲁斯的鹰旗惹火小神医:国师大人爆宠妻九霄天庭官场之再做一次弄潮儿又如何重生80医世风华全能学霸星空奇幻科学诸天之从国漫开始茅山升棺人张初九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
经典收藏我的帝国弗利兰大唐第一将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三国之极品纨绔诸葛亮魂穿崇祯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史上最强太子!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庶女攻略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三国群雄乱舞明末不求生大秦:开局赐死?我十万大雪龙骑灭咸阳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相府毒千金金牌帝婿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女帝的内阁首辅三国第一奸贼
最近更新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大明伪君子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凉州布衣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红楼大国师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以捕快之名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