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年代文六六

首页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孙山,科举大魏霸主见龙定鼎我要做驸马我在明末修仙生死狙杀邪王追妻职场沉浮录郭嘉扶明录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年代文六六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全文阅读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txt下载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21章 朱五六的新措施——按绩定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紫宸殿的早朝气氛,比深秋的露水还要凉。

朱五六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群臣,竟无端想起三日前被拖出午门的赵德昌。

那时的秋日阳光烈得晃眼,可那斩立决的喊声,却让整个长安的官宦人家都觉得后颈发寒。

“户部奏报,三岛贡金新批次已入仓,损耗率不足千分之三。”

宋濂捧着账册上奏,声音里带着刻意压制的平稳。

自清查司成立,这位户部尚书鬓边的白发又多了几缕,可腰杆却挺得比谁都直。

朱五六 “嗯” 了一声,指尖在御案上轻轻叩着。

他记得半年前,户部奏报的损耗率是三成,那时的官员们还振振有词,说什么 “海路艰险,损耗难免”。如今清查司的卷宗堆了半间屋子,那些曾经的 “难免”,都成了天牢里的供词。

阶下的工部官员们缩着脖子,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

王显被抄家那日,从他府里搜出的织锦能铺满半个朱雀大街,其中还有三匹本该进献给太后的云锦,被他小妾改了裁成了屏风套。

此事传开后,工部上下连夜自查,连库房角落积灰的账本都翻出来晒了三日。

“吏部,昨日奏请的江南漕运使补缺,拟好了吗?”

朱五六忽然开口。

吏部尚书慌忙出列,手里的笏板差点滑落在地。

“回、回陛下,已拟定三人,皆是清官能吏,履历已抄录呈上。”

他额角的汗珠子滚进花白的胡须里,竟不敢抬手去擦。

朱五六瞥了眼李德全递来的名录,忽然笑了。

“张诚?此人去年在青州任通判时,不是说母亲年迈,恳请回京任职吗?怎么如今又愿意去江南了?”

吏部尚书脸色瞬间煞白,扑通跪倒。

“臣、臣失察!是他递了新的陈情,说母亲已痊愈……”

“查。”

朱五六的声音没带丝毫波澜。

“看看他母亲究竟痊愈了,还是他觉得江南漕运是块肥缺。”

殿内鸦雀无声,连香炉里的烟都像是冻住了。

谁都知道,如今的 “查” 字,比当年的 “斩” 字更让人胆寒 —— 一旦被查出欺瞒,不仅乌纱帽保不住,祖宗三代的功名都会被扒出来晒。

退朝时,官员们低着头快步离去,袍角扫过金砖地,连脚步声都轻得像猫爪。

往日散朝后扎堆闲聊的相熟官员,此刻都隔着丈许远,眼神交汇时只敢匆匆一点头,仿佛多说一句话都会被安上 “结党” 的罪名。

李德全捧着暖炉跟在朱五六身后,轻声道。

“陛下,这几日各部衙门将卷宗都翻烂了,连十年前的旧账都在核对,翰林院的学士们连夜修订《吏治规范》,说是要让官员们有章可循。”

朱五六停在披香殿的回廊下,望着阶前那丛被秋霜打蔫的凤仙花。

“朕要的不是章可循,是心有惧。”

他顿了顿,指尖拂过廊柱上被摩挲光滑的雕纹。

“但这惧,不能成了畏缩。”

李德全心里一凛,这才明白皇帝的忧心 —— 如今官员们是不敢贪了,却也不敢干事了。昨日收到江南巡抚的奏报,说有个堤坝裂缝,当地官员竟因怕担责,迟迟不敢动工修缮,只派人日夜盯着水情。

........

三日后的御书房夜谈,成了转折点。

朱五六正对着一幅《三岛舆图》出神,图上用朱笔圈着共津港的位置 —— 那里是王显与扶桑贵族走私的关键据点,如今已派驻了天策府的精兵。

窗外的桂花香混着秋雨的潮气飘进来,案上的龙涎香燃得正稳。

“陛下,诸葛先生到了。”

李德全轻声通报。

一身素色锦袍的诸葛亮缓步而入,手里捧着个青布包裹的卷宗。

他刚从洛阳考察回来,据说沿途查访了二十多个州县的吏治,眼下眼底还有淡淡的青影。

“臣参见陛下。”

诸葛亮躬身行礼,声音温润如古玉。

“先生一路辛苦,坐。”

朱五六指了指案旁的锦凳.

“洛阳那边的官风如何?”

诸葛亮打开卷宗,取出一叠誊抄的记录.

“洛阳令行事还算勤勉,但属下官吏多有懈怠。臣暗访时见,税吏收税只按旧例,不问商户盈亏;驿站的驿丞更是将朝廷拨下的马料克扣一半,说是‘反正马儿也吃不完’。”

朱五六的眉头蹙了起来。这些事不大,却透着一股得过且过的暮气。

“他们是怕了。”

诸葛亮看穿了症结,语气平静.

“怕做多错多,不如不做不错。可朝廷设官,是为牧民安邦,不是为养一群只知守成的木偶。”

朱五六沉默着,指尖在舆图上的三岛位置重重一点。

他何尝不知,靠雷霆手段震慑出的清明,终究是沙滩上的楼阁。

诸葛亮忽然话锋一转。

“臣在洛阳见了个织锦商,他说如今的织工,按织出的锦缎品质领工钱,手艺好的能得三倍酬劳,最差的连饭钱都不够。这法子,或许能用到官场上来。”

朱五六抬眼:“先生的意思是?”

“按绩定禄。”

诸葛亮的声音斩钉截铁。

“如今官员俸禄皆按品级发放,同是五品官,在京的与在边关的、勤勉的与懈怠的,俸禄一般无二。长此以往,谁还肯尽心办事?”

他翻开卷宗里的账册,上面列着各州府的赋税完成度、民生改善指标、案件审结率。

“臣以为,可将官员俸禄分为‘本禄’与‘绩禄’。本禄保障基本生计,绩禄则按实绩发放 —— 税吏能超额完成赋税且不伤商户,加三成;地方官能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加五成;若只是守着摊子无所作为,绩禄全免,甚者降其本禄。”

朱五六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着,目光越来越亮。他想起阿雪织锦时说的话。

“同样的丝线,用心织的能卖出十倍价,敷衍了事的,只能当抹布。” 原来治国与织锦,竟是一个道理。

“可这绩如何定?”

朱五六问出关键。

“若由上官评定,难免徇私;若由下官互评,又会结党。”

诸葛亮早有准备,取出另一卷文书。

“臣已与宋尚书、御史台商议过,可设‘考绩司’,直属陛下管辖。考绩官由寒门出身的进士与退役的军卒组成,他们不涉党争,只按章程核查 —— 查赋税账册,看商户口碑,验堤坝质量,问百姓冷暖。”

他指着其中一页。

“比如三岛织锦坊,以往只看贡锦数量,如今还要查织工的月钱是否足额、新织机的推广进度、桑苗的成活率。这些都能量化,便难作假。”

朱五六拿起那卷文书,指尖触到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忽然笑了。

“先生这是要让天下官员,都成了织锦的匠人 —— 手艺好不好,一看成品便知。”

诸葛亮躬身。

“陛下明鉴。赏罚分明,方是长久之道。雷霆手段能止贪腐,却不能兴教化;唯有让勤政者得厚禄,让庸碌者受薄待,方能让吏治如活水,奔流不息。”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亮从云缝里钻出来,照在御书房的窗纸上,映出两个身影交叠的剪影。

“按绩定禄” 的旨意,在早朝时宣读的那一刻,整个紫宸殿落针可闻。

吏部尚书捧着圣旨的手微微发颤,念到 “绩禄可超本禄三倍” 时,阶下传来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那些原本低着头装鹌鹑的官员,此刻都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震惊。

“陛下,此举恐生乱!”

户部侍郎张瑾的堂弟,如今暂代侍郎之职的张瑜出列上奏,脸色涨得通红。

“官员品级乃是朝廷定规,若按绩定禄,岂不是让五品官的俸禄超过四品?尊卑何在?”

朱五六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淡淡扫过他。

“张侍郎觉得,是品级尊贵,还是百姓安康尊贵?”

张瑜噎了一下,嗫嚅道。

“自然是百姓安康…… 可规矩不能破。”

“规矩是人定的。”

朱五六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当年高祖定俸禄时,是因天下初定,需以品级安人心。如今四海升平,当以实绩论英雄。若一个七品县令能让辖地丰衣足食,难道不该比只会在京里清谈的五品郎官得更多俸禄?”

这话像一记重锤,砸在众官心上。那些在地方上实干的官员,眼里燃起了光亮;而那些靠着资历混到高位、却无甚实绩的,脸色则变得煞白。

诸葛亮出列补充道:“陛下仁慈,考绩司会先在三岛、江南、漠北三地试行三月,期间若有不妥,可随时修订。

且绩禄并非只增不减 —— 若考绩不合格,不仅绩禄全无,还要扣减本禄,连续三年不合格者,直接罢官。”

殿内又是一阵骚动。这不仅是激励,更是釜底抽薪 —— 以往只要不犯错就能混到致仕,如今不行了,得实实在在做出成绩来。

李元霸性子最急,粗着嗓子道。

“陛下,这法子好!就像军中论功行赏,斩敌多的得重赏,缩在后面的喝稀粥,公平!”

宋濂也出列附和。

“臣附议。臣已让户部拟定了各地考绩的基础指标,确保因地制宜 —— 江南重桑蚕,漠北重军屯,三岛重贸易,各不相同,却都以‘民生’为根本。”

有了两位重臣支持,反对的声音渐渐弱了下去。

张瑜还想再说什么,被旁边的吏部尚书悄悄拉了拉衣袖 —— 如今谁都知道,跟皇帝唱反调,尤其是在吏治革新上唱反调,无异于自寻死路。

散朝后,官员们的反应比当初查贪腐时还要激烈。

.......

回到府邸的张瑜摔碎了三个茶盏,对着幕僚怒吼。

“这不是要了我们这些京官的命吗?地方官还能靠兴修水利、催收赋税挣绩禄,我们在京里,难道靠抄录文书比快慢?”

幕僚苦着脸道。

“大人息怒,听说考绩司给京官定的指标是‘案牍审结时效’‘政令推行效率’,比如吏部选官,以往三个月定的,如今若能一个月定且无差错,就能得绩禄。”

张瑜愣住了,随即瘫坐在太师椅上 —— 他这才明白,这新政是要把所有人都逼起来干活,再没有混日子的余地。

而在千里之外的江南,收到消息的苏州知府却精神一振。

他上任三年,修了七座石桥,疏通了两条淤塞的河道,百姓们都叫他 “李青天”,可因不善钻营,俸禄始终平平。

如今有了绩禄,他连夜召集幕僚,要把接下来的水利规划再细化三分。

......

三个月后,三岛的考绩结果送到了长安。

朱五六在御书房里翻看考绩司的奏报,脸上渐渐露出笑意。

三岛织锦坊的贡锦数量比以往多了两成,且织工们的月钱足额发放,连带着共津港的贸易税都涨了三成 —— 这是阿雪和板垣的功劳,他们不仅改进了织机,还帮着新派去的算学馆生员核对账目,把织工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负责三岛军屯的校尉,因将荒地开垦出千亩良田,绩禄是本禄的两倍,奏报里附了军卒们捧着新米的笑脸画像,黑黢黢的脸上满是憨厚的喜悦。

唯有负责三岛驿道修缮的官员,因工期延误了十日,被扣除了全部绩禄,奏报里他的自陈书字字恳切,说下次定当日夜赶工,绝不再犯。

“陛下,这是考绩司整理的《绩禄试行成效》。”

李德全递上另一本册子。

朱五六翻开,里面记着各地的变化:

洛阳令因催缴积欠赋税有功,得了绩禄,用这笔钱在城郊建了座义学,招收贫家子弟。

漠北的军屯都尉,将绩禄分了一半给手下的士兵,说是 “军功该大家分”,如今军卒们屯田的劲头更足了。

连最清闲的太常寺,都因修订礼乐时采纳了民间乐师的建议,让祭祀大典更显庄重,得了考绩司的 “优” 评。

“看来,水是活起来了。”

朱五六合上册子,望向窗外。

深秋的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进来,落在阶前那丛被重新栽过的凤仙花上 —— 那是前几日李德全让人换的新苗,如今正抽出嫩绿的新芽。

诸葛亮走进来时,手里拿着漠北送来的新茶,叶片舒展,茶香清冽。

“陛下,漠北的军报说,新修的粮仓已能容下三年军粮,再不用怕冬季断粮了。”

诸葛亮将茶盏放在案上。

“负责修粮仓的兵部主事,是个寒门出身的进士,考绩得了‘优’,吏部已拟议提拔。”

朱五六端起茶盏,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暖意从心底升起。

“先生当初说,要让勤政者得厚禄,如今看来,不仅是厚禄,更是民心。”

他想起阿雪托人送来的新锦,上面织着三岛的渔村景象:织工们背着锦缎走向市集,脸上带着笑;孩子们在海边捡贝壳,身后是扬起白帆的商船。那锦缎的角落里,织着一行小字。

“衣食足,天下安。”

李德全进来禀报:“陛下,宋尚书求见,说吏部已将京官的考绩指标拟定好了,请陛下过目。”

朱五六点头。

“让他进来。”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御书房的金砖地上,亮得像铺了层碎金。

朱五六知道,这新政就像投入江中的石子,起初会激起涟漪,甚至浪花,但最终会化作推动江水奔流的力量。

江山万里,终究要靠无数双手共同托举。有雷霆手段震慑宵小,有清明法度规范行为,更要有这 “按绩定禄” 的活水,让每一个为国为民的人都能看到希望 —— 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根基。

他拿起宋濂递来的京官考绩指标,在 “翰林院修书效率” 一条旁,提笔添了句:“以‘传世’为要,不较快慢,只论质量。”

毕竟,治理江山,既要有快马加鞭的紧迫,也要有细水长流的从容。

紫宸殿外的金桂,又落了几片花瓣,香气随着秋风,飘向长安的大街小巷,飘向远方的三岛渔村,飘向漠北的军屯田垄,像一声温柔的承诺,落在每一个期待安稳日子的人心上。

喜欢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茅山升棺人张初九龙舞九天六个哥哥很护短:离我家奶包远点九霄天庭变成猫后,我觉醒技能树我的道士老婆摊牌!我靠吃瓜称霸修仙界王者:随便禁,禁的完算我输!霸天龙帝开局天灵根:我能掠夺机缘规则怪谈:我是普通人温家有娘子娱乐:开局破产,女友跑路趁女帝受伤,忽悠她做老婆叶凡唐若雪医婿诡仙族无敌从仙帝传承开始抄家后,第一美人被权臣强取豪夺西域情怀开局丧子,德妃她怒掀剧本
经典收藏江山名士重生之再造华夏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凤倾妆在下九千岁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庶女攻略穿越成了王子,没有系统怎么办?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大明忠勇侯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药满田园相府毒千金靑海传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
最近更新铁骑红颜:大秦霸业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大楚武信君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道藏辑要真理铁拳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万浪孤舟,沧海一粟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浴血山河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年代文六六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txt下载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最新章节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