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古典白话合集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金融帝国之宋归奋斗在沙俄重生,双杀大周姐妹花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生死狙杀江山战图郭嘉全球战国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三嫁夫君超宠的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四十四回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汤镇台和两个儿子商量后,决定收拾行囊返回家乡。雷太守送来四两银子作为饯行酒席的费用,还让汤镇台府上的厨师准备酒菜,邀请他到自己的衙署赴宴。启程那天,全城的官员都前来送行。他们从水路出发,途经常德,渡过洞庭湖,沿着长江一路向仪征行进。一路上,汤镇台询问两个儿子平日的学业情况,一同欣赏江上的风景,倒也惬意。不到二十天,便抵达了纱帽洲。汤镇台先派家人回家准备迎接事宜,六老爷得知消息后,一路迎到黄泥滩。见面后,六老爷请安,兄弟几人也相互见礼,聊起家乡的种种事情。

汤镇台见六老爷说起话来油腔滑调,心中十分不悦,斥责道:“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都长大成人了,怎么养成了这么一副轻浮的样子!”后来又听他开口闭口都是“禀老爷”,更是怒道:“你这没规矩的!胡说!我是你叔父,为什么不叫叔父,反倒称呼老爷?”说到两个儿子,六老爷又喊“大爷”“二爷”,汤镇台勃然大怒:“你这个不成器的东西!简直该死!他们是你的兄弟,你不教导照顾,怎么能叫大爷、二爷!”一番责骂,把六老爷说得垂头丧气,再也不敢多言。

一行人回到家中,汤镇台先是拜祭了祖宗,安置好行李。他那位在高要县做知县的哥哥已经告老还乡,兄弟俩久别重逢,都十分欢喜,一连几天饮酒叙旧。汤镇台回到家乡后,既不到城里闲逛,也不与官府往来,只是在河边建造了几间别墅,平日里在那里抚琴读书、教导儿子,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过了三四个月,汤镇台看了儿子们写的应试文章,觉得不太满意,不禁感慨道:“照这样的文章水平,怎么能考中呢!趁我现在在家,得请个先生来好好教导他们才行。”此后,他每天都在为这件事发愁。

一天,仆人慌慌张张地进来禀报:“扬州的萧二相公前来拜访。”汤镇台一听,说道:“这是我的世侄,只怕见了面我都认不出来了。”他连忙吩咐将人请进来。萧柏泉走进门,与汤镇台见礼。汤镇台见他容貌俊美,衣着得体,举止儒雅,心中很是喜欢,连忙还礼并请他就座。萧柏泉说道:“世叔荣归故里,侄儿早该来请安了。只是这段时间南京翰林侍讲高老先生告假回乡,路过扬州,侄儿陪他盘桓了几日,所以来迟了,还请世叔恕罪。”汤镇台问道:“世侄如今已经考中秀才了吧?”萧柏泉得意地说:“托前任学政大人的福,考中了秀才。这秀才的身份倒不算什么,只是侄儿前几天写的文章,这几天在城里都传遍了,还得到了现任学政大人的赞赏,可见学政大人选拔人才眼光独到。”

汤镇台见萧柏泉谈吐机敏,便留他在书房吃饭,还让两个儿子作陪。到了下午,汤镇台亲自出来,说起想请一位先生教导两个儿子学习科举文章的事。萧柏泉马上推荐道:“侄儿近来认识一位评点文章的先生,是五河县人,姓余,名特,字有达,是位贡生,他在科举文章方面的造诣非常高。今年他在一个盐商家里教书,但不太顺心。世叔要是想请先生,这位余先生最合适不过了。世叔写一封聘书,让一位世兄和侄儿一起去拜访余先生,说不定就能把他请过来。一年的束修大概五六十两银子。”汤镇台听后大喜,留萧柏泉住了两晚,写好聘书后,就让大儿子雇了一艘快船,和萧柏泉一同前往扬州,到河下卖盐的吴家拜访余先生。萧柏泉让汤大爷写个晚辈的帖子,说等进了学馆,再换成学生的帖子。汤大爷却坚持道:“我们和先生算是半师半友,写‘同学晚弟’就好。”萧柏泉拗不过他,只好拿着帖子一同前往。

他们到了吴家,仆人将帖子传进去后,两人被请到书房里等候。不一会儿,只见余先生头戴方巾,身穿旧宝蓝色长衫,脚蹬红鞋,面容白净,留着三绺胡须,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五十多岁的样子。他出来与两人作揖行礼,然后坐下。余有达问萧柏泉:“柏泉兄,前些日子去仪征,什么时候回来的?”萧柏泉回答:“去看望我的世叔汤大人,在那里住了几天。这位就是汤世兄。”说着,从袖中拿出汤大爷的名帖递了过去。余有达接过名帖放在桌上,谦虚地说:“这可万万不敢当!”萧柏泉便把想请他做先生的来意说了一遍,还说:“今日特来拜请,若先生应允,我们马上就把束修送过来。”余有达笑着推辞道:“老先生身份尊贵,公子才华出众,我学识浅薄,能力有限,实在担当不起先生的重任。让我考虑一下,再给你们答复吧。”两人见此,只好告辞离去。

第二天,余有达来到萧家回访,说道:“柏泉兄,昨天的事我恐怕不能答应了。”萧柏泉十分不解,忙问:“这是为何?”余有达笑道:“他既然想拜我为师,怎么能用‘晚弟’的帖子来拜见我呢?可见并非真心求教。这也就罢了,我有个老朋友在无为州做刺史,前些日子来信邀请我去那里相聚,我正打算去走一趟。要是他能帮衬我一些,可比教一年书强多了。我这几天就准备辞别东家动身。汤府请先生的事,柏泉兄还是另请他人吧。”萧柏泉见他态度坚决,无法勉强,只好回去向汤大爷回复,汤家也只能另寻他人做先生了。

没过几天,余有达果然辞去了东家的教书工作,收拾好行李返回五河县。他家住在余家巷,一进家门,同胞弟弟余有重就出来迎接。余有重也是五河县颇有名气的秀才,兄弟俩都饱读诗书。

当时,五河县出了一户姓彭的人家,家中好几人考中进士,还有两人入选翰林。五河县的人见识有限,全县人都争着去奉承他们。还有一家徽州来的姓方的,在五河县开当铺、做盐生意,还冒充本地籍贯,想和当地人结为姻亲。起初,余家巷的余家和当地一位老乡绅虞家世代通婚,这两家都不愿和方家结亲。后来,这两家出了几个贪图钱财、不顾廉耻的子弟,为了方家丰厚的嫁妆,娶了方家的女儿,从此便和方家做起了亲家。再后来,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方家不但不再给予额外的陪嫁,反而四处宣扬是这两家仰慕自己有钱,主动求着结亲。于是,这两家不顾祖宗脸面的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愚蠢之人,他们的行事准则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非方不亲,非彭不友”;另一类是狡猾之人,他们的行为也能用八个字形容——“非方不心,非彭不口”。这话的意思是,那些愚蠢又无耻的人,要是五河县没有姓方的富户,他们就觉得没必要结亲;要是没有姓彭的高官,他们就认为没必要交友。这样的人,自以为把势利二字做到了极致,其实愚蠢到了极点。而那些狡猾的人,心里想着和方家结亲,方家却看不上他们,他们也不敢明说,只是嘴上说谎骗人,一会儿说“彭老先生是我的老师,彭三先生邀我到书房说了半天知心话”,一会儿又说“彭四先生从京里给我寄信来了”。别人听了这些话,常常请他们吃饭,就为了听他们在席间说这些话,好去吓唬同席吃饭的人。五河县的风气就是如此恶劣。

余有达、余有重兄弟二人,恪守祖宗家训,闭门读书,从不参与这些趋炎附势的事情。余大先生在各地游历,结交的州县官员也不少,但回到本县,他从来不敢声张。因为五河县人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总认为只要是举人、进士,就和知州、知县是一类人,不管什么事情都能说上话,知州、知县也不得不给面子。要是有人说县官是敬重某人的品行,或者因为某人是名士才与之交往,全县人都会笑掉大牙。就像没中过举的人,要是拿着帖子去拜会知县,知县能直接把人叉出门去。大家都是这样的见识。余家兄弟二人,论品行和文章,在当地堪称一绝,但因为县官从不来拜访他们,他们又不和方家结亲,也不攀附彭家,所以亲友们虽然不敢轻视他们,却也不怎么敬重他们。

那天,余有重把哥哥迎进家门,行过礼后,摆酒为哥哥接风洗尘,兄弟俩详细地说起分别一年多来的事情。吃过酒后,余大先生也不回房休息,兄弟俩就在书房里同榻而眠。夜里,余大先生向弟弟说起要去无为州看望朋友的打算。余有重劝道:“哥哥在家多住些日子吧。我马上要去府里参加科举考试,等我考完回来,哥哥再走也不迟。”余大先生解释道:“你有所不知,我在扬州教书的东家给的束修已经用完了,我得赶紧去无为州想办法弄些银子回来,好应付接下来的日子。你去参加考试没关系,家里有你嫂子和弟妹操持。我们兄弟俩一向过着闭门读书的日子,我留在家里也没什么事。”余有重说:“哥哥这次去,要是能多得到些资助,回来就把父母安葬了吧。父母的灵柩放在家里十几年了,我们在家心里都不安生。”余大先生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回来就办这件大事。”又过了几天,余大先生便前往无为州了。

又过了十多天,学政的告示牌送达,即将巡视凤阳。余二先生随即整理行装前往凤阳,租下一处住所安顿下来。这天是四月初八日,第二天学政前往文庙上香,初十开始受理诉讼文书,十一日公布凤阳八县儒学生员的考试名单,十五日公布生员复试名单,每个县选取三名学生参加复试,余二先生成功入选。十六日,他参加复试,十七日复试结果公布,余二先生考了一等第二名。他在凤阳一直待到二十四日,目送学政离开后,才启程返回五河。

与此同时,余大先生抵达无为州。知州与他交情颇深,热情地挽留他住了几日,并说道:“先生,我刚到任不久,没办法多送您银子。如今有件事,您若出面说情,我一定应允。这桩事情办成后,对方能拿出四百两银子,由三个人分,您大约能分到一百三十多两。您先拿这些钱回去操办令尊令堂的后事,日后有机会我再帮您。”余大先生满心欢喜,向知州道谢后,便去会见当事人。当事人姓风名影,牵涉一桩人命案。余大先生出面说情,知州批准了请求。事情办妥后,余大先生拿到银子,告别知州,收拾行李踏上归途。

返程途中经过南京,余大先生想起:“天长的杜少卿住在南京利涉桥的河房里,他是我的表弟,何不顺便去探望一下?”于是进城来到杜少卿家中。杜少卿见到表哥,十分高兴,两人行礼后坐下,畅聊起分别十多年来的经历。余大先生感慨道:“老弟,你祖上留下的那么好的家业,就这样放弃实在可惜。你从前是富家子弟,如今靠卖文为生,能习惯吗?”杜少卿坦然道:“我现在在这里,有山水美景相伴,有知心朋友往来,倒也住得自在。不瞒表哥说,我也没什么特别的嗜好,和妻子带着几个孩子,粗茶淡饭,内心平静。过去的事,后悔也没用了。”说完,他给表哥奉上茶水。

喝过茶后,杜少卿进内屋与妻子商量,想置办酒席为表哥接风。可此时杜少卿家境窘迫,拿不出钱来,正琢磨着要去典当东西。这天是五月初三,恰巧庄濯江派人送来一担过节礼物。小厮挑着礼物,拿着拜匣,一同走进来。礼物有一尾鲥鱼、两只烧鸭、一百个粽子、二斤洋糖,拜匣里还有四两银子。杜少卿写了回帖表示感谢,收下礼物。小厮离开后,杜少卿对妻子说:“这下可以好好招待表哥了。”于是又添了几个菜,妻子亲自下厨准备酒菜。迟衡山、武正字住得不远,杜少卿写了请帖,邀请二人前来作陪。

两人到来后,彼此表达了仰慕之情,随后在河房里一同饮酒。席间,余大先生说起想寻找风水宝地安葬父母的事。迟衡山说道:“先生,只要墓地干燥温暖,没有风患蚁害,能让先人安息就好,那些关于发富发贵的说法,不可轻信。”余大先生点头道:“正是如此。我们家乡对这件事极为看重,很多人因为难以找到合适的墓地,迟迟无法安葬先人。我对风水之术也没什么研究,想请教二位,郭璞的风水学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迟衡山长叹一声,说:“自从古代负责墓地管理的官职不再设置,家族合葬的制度也不再施行,许多人受风水学说影响,一心想着家族兴旺发达,却不知已经陷入大逆不道的境地。”余大先生惊讶地问:“怎么就大逆不道了?”迟衡山念了一首诗:“气散风冲那可居,先生理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这是前人凭吊郭公墓时写的诗。我最痛恨如今的风水先生,打着郭璞的旗号,动不动就说‘这块地能出状元,能出大官’。您想,状元这个官职始于唐朝,郭璞是晋代人,他怎么会知道唐朝有这样的官号,还提前定下什么样的地能出状元的说法?这简直荒谬!如果说古人的功名利禄都能从风水上看出来,那韩信葬母在地势高敞之处,后来虽然封王封侯,却惨遭灭族,这块地到底是好是坏?更可笑的是,有人说本朝孝陵是刘伯温先生挑选的风水宝地。刘伯温是旷世奇才,每天忙于筹划军事、发展农业、制定礼乐,哪有闲工夫去看风水?洪武皇帝即位后,自有风水先生负责挑选皇陵,和刘伯温又有什么关系!”

余大先生赞叹道:“先生这番见解,真是让人豁然开朗。”武正字接着说:“衡山先生说得一点没错,前年我们城里发生一件奇事,说给诸位听听。”余大先生连忙说:“愿闻其详。”武正字说:“就是下浮桥施家巷施御史家的事。”迟衡山说:“施御史家的事我也听说过一些,但不太详细。”武正字继续说道:“施御史兄弟二人,施二先生说哥哥中了进士,自己却没中,都是因为大夫人的墓地风水不好,只保佑大房,不保佑二房。于是他请了个风水先生住在家里,整天商量迁坟的事。施御史说:‘已经下葬很久了,恐怕不宜迁动。’施二先生哭着下拜恳求,施御史没办法只好同意。那风水先生又吓唬他说:‘如果不迁坟,二房不仅做不了官,还会瞎眼。’施二先生更慌了,托风水先生四处找地,家里养着一个,外面又结交了许多风水先生。每次找到一块地,就请其他风水先生来评估,结果这些风水先生的说法五花八门,互相矛盾,没有一个相同的。只要找到一块地,就会被人否定说‘不能用’。家里的风水先生着急了,又推荐了一块地,还买通了一个亲戚,让他说夜里梦见老太太穿着凤冠霞帔,指着这块地,说要葬在这里。因为说是老太太自己选的地,其他风水先生才没有反驳,于是他们就把母亲的坟迁了过去。迁坟那天,施御史兄弟俩跪在坟前,刚挖开坟墓,一股热气直冲出来,扑到施二先生眼睛上,他两只眼睛当场就瞎了。这下施二先生更坚信这个风水先生是活神仙,能预知未来,后来还重重地谢了他几百两银子。”

余大先生问:“我们那边也很热衷于迁坟改葬,少卿,你觉得这事该做吗?”杜少卿直截了当地说:“我觉得朝廷应该立个规矩,以后凡是有人要迁坟,让他们到官府递个申请,风水先生要立下字据,写明棺材里有几尺积水、几斗几升白蚁。等挖开坟墓,如果和说的一样,就算了;要是说有水有蚁,挖开却没有,就在挖坟的时候,让刽子手当场把这个骗子砍头。对于那些坚持迁坟的人,就按照子孙谋杀祖父的罪名,立刻凌迟处死,这样或许能刹住这股风气。”余大先生、迟衡山、武正字三人听了,齐声拍手叫好:“说得痛快!说得痛快!拿大杯来喝酒!”

众人又喝了一会儿酒,余大先生说起汤家请他做教书先生的事,讲完后笑着说:“武夫的见识也就这样了。”武正字却道:“武夫中也有风雅之人。”接着,他把萧云仙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又对杜少卿说:“少卿先生,你把那张卷子拿出来给余先生看看。”杜少卿取来卷子,余大先生打开,看到上面的图画和虞博士等人的诗。看完后,他趁着酒兴,依照原韵分别和了一首。三人对他的诗作赞不绝口。当天,他们一直喝酒聊天到半夜。此后,余大先生在杜少卿家住了三天。

这天,一个五河乡下卖鸭子的人送来一封家信,说是余二先生托他带给余大先生的。余大先生拆开信一看,顿时脸色煞白。这封信里究竟写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古典白话合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医武天骄农门辣妻:痴傻相公宠不停我的极品小姨绝宠毒妃:魔帝,很傲娇星宇晨龙无限穿越:从九叔世界开始假装破产,我被踢出家族聊天群团宠冲喜小农女我的高中生活日常四合院:别不信,我比禽兽还禽兽你惹她干嘛!她背后有帝国撑腰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重生80医世风华全能学霸星空奇幻科学开局丧子,德妃她怒掀剧本老婆闺蜜说我渣,转身就想泡我穿越之厨娘的恋爱与冒险村屯里的留守女人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王者:随便禁,禁的完算我输!
经典收藏三国:最强争霸系统重生之再造华夏女帝的内阁首辅三国第一奸贼我真不想当圣人啊!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我在大唐搞农庄请叫我威廉三世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种田之天命福女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贞观天子三国群雄乱舞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穿越成了王子,没有系统怎么办?
最近更新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大唐仵作笔记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汉末听雨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明1914穿越大宋:逆转靖康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红楼之皇权枯骨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乱世:整活小砖家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乱世帝匪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