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已有不少人学成后,通过考核,成为了地方上的小吏!
而这一切的经费来源,一是庄子自身经营的各项产业,二就是那日进斗金的“千金纸”销售所得!
李斯在心中飞速计算着时间,十六公子嬴昭今年不过十五岁。
也就是说,魏夫人从他还是个稚龄幼童时,就已经开始布局。
默默践行着类似第一份奏折中的构想,而且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她不仅为儿子积累了庞大的潜在人才库,更赢得了广大将士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拥护!
王贲长叹一声,语气充满了复杂的感慨:“怪不得……怪不得十六公子……唉,臣明白了。”
他本想说出“秦太宗”那个来自天幕的称谓,但及时止住。
蒙毅亦是缓缓点头,一切不言自明。
有魏夫人这样深谋远虑、手腕高超的母亲,早在多年前就为其铺好了如此坚实的道路。
奏折中提及十六公子嬴昭八岁起就开始参与管理庄子事务,亲自培养、接触那些学子。
这般早早接触实务、懂得人心向背,十六公子他不脱颖而出,谁还能脱颖而出?
李斯深吸一口气,与王贲、蒙毅一同躬身:“陛下,臣等以为,此二策相辅相成,切实可行,于国大有裨益!臣等并无异议!”
他们不敢反对,也无力反对。
这不仅仅是皇子的谋划,更代表了皇帝的态度,并且捆绑了军方和无数将士的利益。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既如此,明日大朝会,朕会让昭儿上殿,由他亲自呈奏此议。”
……
翌日,咸阳宫正殿,大朝会。
百官肃立,气氛庄重。
当始皇嬴政宣布由十六公子嬴昭出列奏对时,许多大臣,尤其是那些推崇长公子扶苏的儒生,心中都是一沉。
年仅十五岁的嬴昭,身着合身的公子朝服,步履沉稳地走到御阶之下。
他面容尚带稚气,但眼神沉静,举止从容,毫无怯场之色。
他清晰而流畅地将昨日那两份奏折的核心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了一遍。
朝堂之上,先是寂静,随即响起了压抑不住的议论声。
所有人都明白,这策略本身挑不出毛病,是利国利民的长久之计。
但由十六公子提出,其政治意味不言而喻。
一些儒生面露不甘,交换着眼色,似乎还想挣扎一下,提议是否可由长公子扶苏来主导此事。
然而,还没等他们出列,嬴政便已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
“此议既由十六公子嬴昭所倡,其对细节、运作最为熟知。
朕意已决,此事便由十六公子嬴昭总领负责,一应人员调配、章程制定,皆由其主持。”
尘埃落定。
嬴昭并未推辞,坦然领命:“儿臣遵旨!定不负父皇重托!”
他随即抬头,目光扫过殿中众臣,声音清朗:“父皇,此事千头万绪,迫切地需要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来帮忙。
儿臣恳请父皇恩准,允儿臣遴选若干干练之才协助办理,并授予相应职衔,以便行事。”
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嬴政自然准奏。
退朝后,消息如风般传开。
十六公子嬴昭的名字,第一次如此正式、如此强势地进入了帝国权力核心的视野。
尽管仍有儒生为长公子扶苏感到惋惜,但面对这得到始皇明确支持、且深得军心的方案,无人敢公开反对。
利益的链条已经开始转动,明智的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修史、印刷律令、筹建学馆、审核军功、选拔学子……庞大的工程启动。
十六公子嬴昭展现出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干练。
他并未急于求成,而是首先通过丞相府和各地郡守,下发公文至最基层的乡、亭,要求举荐或自荐精通文书、律法、算学的能吏干员,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正是通过这种撒网式的选拔,两个名字从遥远的沛县被挖掘出来——萧何,曹参。
他们带着地方治理的丰富经验和实干能力,进入了嬴昭的团队,成为了他得力的左膀右臂。
在萧何、曹参等人的辅佐下,嬴昭将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善于听取意见,但决策果断。
重视细节,能从繁杂的数据和报告中发现问题。
政治手腕高超,平衡各方势力的手段游刃有余。
赏罚分明,对办事得力者不吝提拔,对玩忽职守者严厉惩处。
更难得的是,十六公子嬴昭似乎有一种从错误中学习的天赋,工作中难免出现疏漏或挫折,但他总能及时察觉,迅速调整,并且确保同样的错误绝不会再犯第二次。
这种务实、高效且不断进步的作风,赢得了朝堂上下绝大部分务实派官员的赞赏。
甚至连原本支持长公子扶苏的儒生集团内部,也开始出现分化。
像叔孙通这样善于审时度势、更看重实际利益的儒生,逐渐被嬴昭展现出的个人魅力和办事能力所吸引。
开始主动向十六公子的团队靠拢,自发地参与到各项文化项目的整理与编撰工作中去。
时光荏苒,两年时间在忙碌中飞逝。
那曾经引发朝野震动的“天幕”,自两年前那次显现后,再未出现。
它所带来的关于“秦太宗”的预言,随着十六公子嬴昭地位的稳步提升和能力的日益显现,似乎已从一种惊世骇俗的预言,逐渐变成了一个正在自我实现的进程。
人们,尤其是上层官僚和军方,已经开始习惯于将嬴昭与未来的储君联系在一起。
两年时间里,在嬴昭的主持下,以魏夫人的庄园体系为蓝本和核心基地,一套初步的军功转授官制度基本建立并顺畅运行起来。
大量立功将士或其子弟得到了进修和晋升的机会,军心空前稳固。
纸张和印刷术的推广,使得文化和律令的传播效率大大提升,修史工程也进展顺利,吸纳了大量士人。
帝国肌体中一些因统一过快而产生的滞涩和梗阻,似乎在这套新生的体系中,找到了润滑和疏通的可能。
这一日,大朝会。
在处理完日常政务后,始皇帝嬴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最后落在站在前列、气度愈发沉凝的十六子嬴昭身上,随即转向一旁的郎中令。
“拟诏。”
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夫人思宁,魏宗室女,敏慧贤淑,教子有方,于国有功。
朕承天序,钦若前训,兹册封魏夫人思宁为大秦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
典仪由奉常择吉日举行。”
《快穿之生子躺赢》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快穿之生子躺赢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快穿之生子躺赢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