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朱瞻基这么说,朱高煦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侄儿,本王自然知道公司有这样一部,你二叔我的演技不错吧,您看您那么投入,以为是真的吧?”
朱高煦心里暗骂道:“朱瞻基这只小狐狸,比他爹狡诈而且还恶毒,明明说的是真话,还要说是排练演戏。”
“二叔,我当然知道你是在接我的戏,也知道您是知道好坏的。如果我有心害您,上次您送枪伤,整个太医院的太医们都说救不活了,我也不会把你送到现代医院抢救。我和堂哥保证过,只要你不跟我父王作对,我绝对不会动你一根汗毛。大家一家人好好相处。”朱瞻基笑呵呵的说。
说的话却把朱高煦差点噎死。
朱瞻基和朱高煦在大明你来我往,话里话外的明争暗斗。
而在现代,好学的朱瞻壑晚上还要用模型做一场切肠手术。
朱吾能给朱瞻煦买下别墅后,他就花了巨资给学医的朱瞻壑在别墅建了一间手术室,所有的设施设备,医疗条件都是比着医院来的,而且是最高装备。
“堂姑,晚上做个盲肠切除手术,你要不要给我做助手?”朱瞻壑问宁陵。
“好啊,好啊!”宁陵立马答应,“朱吾能你先回去,我去给壑儿做助手,皇伯母,等会让嬷嬷给我留门,我大概要晚点回来。”
朱吾能看宁陵一脸兴奋的样子,无奈的摇摇头,送朱瞻壑和她回朱高煦的别墅。
朱瞻壑的手术室设在别墅的地下一层,宁陵换好淡蓝色的手术服,清理好双手,走进手术室。
“堂姑,准备好了吗?”朱瞻壑的声音从手术台后传来,他也早已换好手术服。
手术室的无影灯亮得有点晃眼,不锈钢台上有一具按人体比例复刻的高级仿真模型。
这模型皮肤是接近真人的硅胶质地,皮下埋着模拟血管的红色软管,腹腔里的肠管,脏器用特殊材料制成,连触感都和真实组织相差无几。
“堂姑,你先检查一下器械,持针器,组织剪,止血钳等都齐了吗?”
宁陵扫过器械盘,熟练的检查了一下每一件工具:“齐了。”
朱瞻壑带着无菌手套的手悬在模型腹部上方,指尖轻轻按压左下腹的位置,对站站旁边的宁陵说:“堂姑,你看这里,麦氏点的体表投影,对应模型里的阑尾。今天我要练的是急性阑尾炎切除术,重点在结扎血管和肠管吻合。”
朱瞻壑想着堂姑从来没有在正规化的手术室做过手术,突然朝宁陵说:“堂姑,要不今天这场手术你做?我给你做助手。”
“可以吗?”宁陵高兴的有些手足无措。
“当然!”朱瞻壑点点头,示意她开始。
宁陵深吸一口气,手术刀准确的落在模型的肠管病变处,刀刃切开组织的阻力均匀,没有像初学者那样忽快忽慢。
她用组织碱分离周围粘粘的细膜,动作利落的不像个大明医者,要知道一年前,朱瞻壑教她认现代医学器械时,她还觉得不如银针和草药顺手。
“止血钳递一下。”宁陵头也不抬,声音冷静。
朱瞻壑立刻将弯头止血钳递过去,看着她稳稳夹住渗血点,心里暗道:“比起第一次手抖的差点把猪皮戳穿,现在的宁陵姑姑已经有了外科医生的样子。”
“做的好。”朱瞻壑眼里闪过一丝赞许。
“壑儿,你看这里,”宁陵突然停住,用镊子挑起一段肠管,“细膜血管好像比你上次给我用的那个模型更细,结扎时是不是要用更细的缝合线?”
“没错。”朱瞻壑递过0号可吸收线,“这种线张力够,吸收速度也合适。你试试三重结,不是你以前用桑蚕丝线的手法,现代缝合也认这个,说是最牢的结。”
宁陵指尖翻飞,思倩在他手里像有了生命,第一个列收紧时,朱瞻壑特意凑过去看:“角度刚好,松紧度也合适,比我第一次强多了。”
朱瞻壑跟着朱主任学习了快四年了,是朱主任认可的,他带的学生里最勤奋的,别人练打结,一天练10遍,他就练100遍,甚至200遍。
现在朱瞻壑虽然才是15岁的少年,但一些简单的手术,都是他给朱主任做的一助。
吻合肠管时,宁陵用的是间断缝合,她牢记朱瞻壑曾经教她的外翻缝合要点,左手扶着墙壁,右手时针器穿针,针尖从浆膜层刺入,黏膜层穿出,角度始终保持45度,这样可以防止术后肠粘连。
朱瞻壑在一旁用吸引器吸走模拟渗液,偶尔提醒一句:“这边针距可以再密点。”
“您这手法。”朱瞻壑突然开口:“有点像我老师说的古法改良,明明是现代西医手法,偏偏带着股中医的整体观,连缝合都想着怎么让肠管术后更顺利。”
宁陵嘴角微扬:“在伤兵营缝肚子,老军医说针脚得顺顺着肠子的劲,不然长不好。应该和你说的肠管生理弯曲是一个理。”
她剪断线头,最后一针收尾,线头留了个半厘米,不多不少正好是朱瞻壑教的安全长度。
清理完腹腔,开始剖腹。
宁陵用的是皮下连续缝合,针线穿过皮下脂肪层,皮肤表面几乎看不出针孔。
朱瞻壑看她收线的动作,忍不住说:“要是被我老师看见,肯定会收你做学生的,你想不想去现代医院上班?”
“做你老师的学生,我愿意,但我还是更想回安沙坊。”宁陵摘下手套,“这里的技术再好,终究是要用来救人的。等练熟了,再把这些法子交给大明的医官,也可以让大明的百姓和士兵们少受些罪,少死些人。”
朱瞻壑拿起手术刀,刀刃上还粘着模拟组织液,他仔细擦拭着说:“你那套手术刀,我给你换新刀片,下次练血管缝合正好用。”
手术台的模型还躺着,腹腔里的肠管吻合得整整齐齐,关腹后的皮肤也平滑如初。
朱瞻壑收拾器械时,宁陵在一旁写手术笔记,字迹娟秀却透着利落,纸上画的缝合示意图,即标了现代的解剖名称,又备注了中医的经络走向。
“您这笔记。”朱瞻壑凑过去看,“能当教材了。”
“等我学会了血管缝合再说吧。”宁陵合上笔记,眼里闪着期待的光,“壑儿,明天教我用那个电刀好不好?我在网上看到说那止血很快,适合战场急救。”
“没问题。”朱瞻壑笑着应下。
喜欢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