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

古代小王子

首页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名门我在明末修仙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江山战图道家祖师伊庇鲁斯的鹰旗藏国扼元水浒:我带着梁山好汉以德斧人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 古代小王子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全文阅读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txt下载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8章 百姓的做法让朱元璋和朱允熥沉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金陵皇宫。

宋忠快步上前,跪地禀报道:“陛下,城外养病的太上皇有个请求,他希望能与朱允炆见上一面,说上几句话。”

此言一出,原本还有些嗡嗡议论声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空气变得异常凝重,每一个大臣都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赵谦站在朝臣前列,原本微微扬起的下巴瞬间低垂,眼神也变得躲闪起来,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黄观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朱允炆曾经的所作所为他历历在目,如今太上皇提出这样的请求,让他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沉默着,等待陛下的决断。

解缙则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夏元吉深知此事的敏感性,他不敢轻易发表意见,只能屏住呼吸,等待局势的发展。

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都带着一丝紧张。

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都没了主意。

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都在等待着朱允熥的反应。

朱允熥坐在龙椅上,表情平静,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思索。

良久,朱允熥缓缓抬起手,摆了摆,“罢了,让他去见一见皇爷爷。”

“待他见过皇爷爷后,再把他绑回城头。”

随后,朱允熥下令安排朱允炆去见朱元璋。

几名侍卫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将朱允炆带到了朝堂之上。

“朱允炆,皇爷爷想见你,你去吧。”

朱允炆原本低垂着头,听到朱允熥说让他去见皇爷爷,猛地抬起头,眼神中满是惊愕与不可置信。

他呆呆地站在原地,嘴巴微微张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发不出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朱允炆的眼眶渐渐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紧接着,夺眶而出。

他双手捂住脸,身体微微颤抖。

“皇爷爷……竟然还想着我……”

朱允炆泣不成声。

哭了好一会儿,朱允炆渐渐止住了哭声。

他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泪水,一言不发地转身,跟着侍卫一起离开朝堂。

当他走到门口时,脚步突然停了下来。

他犹豫了片刻,缓缓转过身,看着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熥。

“谢谢……”

这两个字,包含了他此刻所有的情感。

朱允炆站起身来,再次看了朱允熥一眼,然后转身大步走出了朝堂。

在前往金陵城外的路上,朱允炆坐在马车里,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

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在他眼中却显得有些陌生。

马车在颠簸中前行,朱允炆的思绪也越飘越远。

他不知道见到皇爷爷后该说些什么,是忏悔自己的过错,还是诉说这些日子的思念。

但他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皇爷爷了。

他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地和皇爷爷告别。

当朱允炆踏入朱元璋养病的居所,屋内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朱元璋正半靠在榻上,虽面容憔悴,但眼神中仍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朱允炆脚步有些踉跄,走到榻前,扑通一声跪下,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他双手伏地,声音颤抖着说道:“皇爷爷……孙儿不孝!”

朱元璋伸出那干枯却依然有力的手,轻轻摸了摸朱允炆的头,说道:“允炆啊,来了就好。”

那声音虽微弱,却满是慈爱。

朱允炆抬起头,看着朱元璋,哽咽着说:“皇爷爷,您瘦了,孙儿心疼。”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人老了,自然就瘦了。”

“你这些日子,过得可好?”

朱允炆鼻子一酸,说道:“皇爷爷,孙儿过得不好。”

“这些日子,孙儿每日都在反思自己的过错,后悔自己做了那么多糊涂事。”

他低下头,满脸的悔恨。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人都会犯错,只要能知错就改,就还是好孩子。”

他轻轻拍了拍朱允炆的手,给予他安慰。

朱允炆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说道:“皇爷爷,孙儿记住了。”

“您一直教导孙儿要做个好人,孙儿却没做到。”

“以后,孙儿一定听您的话。”

朱元璋听完朱允炆的话,浑浊的双眼微微眯起,脸上浮现出一抹复杂的神情,最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允熥会如何处置允炆,对此,他不会干涉,毕竟允炆做的事情实在是不对。

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朱允炆看着朱元璋疲惫却满足的神情,心中满是不舍。

但他知道,分别的时刻还是到了。

“皇爷爷,孙儿该走了。”

“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孙儿盼着您能快快好起来。”

朱允炆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也有些哽咽。

朱元璋看着他,点了点头。

朱允炆一步一步地走出屋子,每走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他回头望去,看到朱元璋还坐在屋内,正静静地看着他。

在屋外等候的侍卫走上前来,将朱允炆重新绑了起来。

朱允炆没有反抗,只是默默地跟着他们走。

回到金陵城头,朱允炆被重新绑在原来的位置上。

城墙上的风很大,吹得他的衣衫猎猎作响。

他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皇宫,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但这次与皇爷爷的见面,却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亲情。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人被紧紧绑在一旁。

他们的手脚早已被冻得麻木,身体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当听闻朱允炆被允许去见朱元璋时,三人眼中瞬间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但是看到朱允炆这个沉默不语的样子,心中“咯噔”一下子。

方孝孺的心猛地一沉,他看着朱允炆,试探性地问道:“见到太上皇,情况如何?”

朱允炆缓缓抬起头,看了他们一眼,眼中满是无奈和悲凉。

他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话来,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齐泰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声音也变得哽咽:“难道……难道没有转机了吗?”

黄子澄的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他瘫坐在地上,喃喃自语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方孝孺虽然表面上还保持着镇定,但他紧握的拳头却出卖了他内心的紧张。

他长叹一口气,说道:“看来,太上皇也无法改变陛下的决定。”

“我们犯下的过错太重,如今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了。”

一时间,四人陷入了沉默。

……

金陵皇宫内,华灯初上。

朱允熥端坐在主位。

下方,赵谦、黄观、解缙、夏元吉、杨士奇、杨溥和杨荣等人分列两旁,气氛严肃而紧张。

“诸位爱卿,如今西北战事正酣,蒋忠将军在前线奋勇杀敌,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但帖木儿帝国势力庞大,蒋将军后续作战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

“朕今日召你们前来,便是要商议派兵、调配物资增援西北之事。”

赵谦率先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蒋将军在西北战场表现英勇,我军虽初战告捷。”

“但帖木儿帝国地域广袤,兵力众多,若要彻底将其击败,增派兵力和物资是当务之急。”

“依臣之见,可从周边卫所抽调精兵三万,携带充足的粮草、弹药和器械前往西北。”

黄观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赵大人所言极是。”

“不过,调兵遣将需谨慎行事,周边卫所也要保留一定的兵力以防不测。”

“同时,物资的运输至关重要,要确保道路畅通,避免在途中出现延误或损失。”

解缙摸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除了兵力和物资,还应派遣一些熟悉西北地形和气候的将领前往协助蒋将军。”

“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或许能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让我军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夏元吉站出来,神情忧虑地说:“诸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

“但增派兵力和物资意味着巨大的财政支出,如今国库虽有一定的储备,但也需精打细算。”

“臣建议在调配物资时,优先保障急需的武器装备和粮草,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杨士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我们还需考虑到帖木儿帝国可能会采取的反击措施。”

“在增兵的同时,要加强情报收集,了解敌军的动向和部署,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杨溥和杨荣也纷纷发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声此起彼伏。

朱允熥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眼神中透露出思索和决断。

待众人的声音渐渐平息,他缓缓站起身来,说道:“诸位爱卿所言都有可取之处。”

“朕决定,从京营和周边卫所抽调精兵四万,由经验丰富的将领率领前往西北。”

“物资方面,优先保障火炮、火枪所需的弹药,以及足够的粮草和御寒衣物。”

“同时,加强情报工作,密切关注帖木儿帝国的一举一动。”

众人听了朱允熥的决策,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赵谦说道:“陛下英明,如此安排,定能让蒋将军如虎添翼,在西北战场上取得更大的胜利。”

朱允熥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就交由诸位爱卿负责办理。”

“朕希望你们能够齐心协力,确保增援事宜顺利进行,为我大明的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宁贡献力量。”

“臣等领命!”

众人齐声回应。

随后,众人各自领命而去,开始为增援西北的事宜忙碌起来。

调兵、调粮草的命令下达后,整个金陵都动了起来。

军营之中,号角声急促而嘹亮,士兵们如临大敌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从营帐中鱼贯而出,整齐地排列在操场上,听候着长官的调遣。

军官们大声地呼喊着士兵的名字,下达着各种指令,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士兵们眼神坚定,动作迅速,有的忙着收拾行囊,将武器装备仔细地检查一遍又一遍。

有的则将战马牵出马厩,精心地为它们梳理毛发,喂上充足的草料,为即将到来的长途跋涉和激烈战斗做最后的准备。

粮草征集的地方更是一片繁忙景象。

一辆辆马车在街道上穿梭往来,车夫们挥舞着马鞭,吆喝着马匹,将一袋袋沉甸甸的粮草运往指定地点。

粮库的工作人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仔细地清点着粮草的数量,将其分类存放,确保每一袋粮草都能准确无误地送到西北战场。

搬运工人们汗流浃背,他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将粮草搬上马车,那号子声在空气中回荡。

金陵的百姓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一个个都激动不已。

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西北战事和朝廷的调兵决策。

“咱大明的军队那可是天下无敌的,有咱皇上英明领导,还有那些英勇的将士们,打败帖木儿帝国那是迟早的事儿!”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称是,脸上洋溢着自豪和自信的笑容。

“咱们大明的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咱们在后方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大家说,咱们是不是应该捐些物资,支援支援前线?”

他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响应,大家纷纷回家,拿出自己家中的粮食、衣物等物资,送到了征集点。

妇女们也没有闲着,她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在街头巷尾摆起了摊,为即将出征的士兵们制作干粮和衣物。

她们手中的针线飞舞,脸上洋溢着关切和祝福的神情。

一位年轻的女子一边缝着衣服,一边轻声说道:“希望这些衣服能让将士们在西北的寒风中感受到一丝温暖,让他们能够安心打仗。”

孩子们也受到了这种热烈氛围的感染,他们在街道上奔跑嬉戏,嘴里喊着“大明必胜”的口号。

那清脆的声音在城市的上空回荡,仿佛是对未来胜利的美好期许。

整个金陵城都沉浸在一种激昂的氛围中,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胜利的信心。

当朱允熥、赵谦、黄观、解缙、夏元吉、杨士奇、杨溥和杨荣等人得知金陵百姓自发为支援西北战事贡献力量的消息时。

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复杂而感慨的神情。

朱允熥端坐在龙椅之上,原本严肃的面容此刻也柔和了许多,他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动容:“朕治理大明,一心想让百姓安居乐业。”

“看到他们如今这般自发地支持前线,朕深感欣慰。”

“百姓们如此拥戴国家,可见平日里让他们生活好了,他们便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回报大明。”

赵谦站在一旁,微微点头,拱手说道:“陛下圣明。这些年,陛下推行了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国家有难,他们自然愿意挺身而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观也接着说道:“是啊,百姓乃国之根本。”

“平日里我们让他们衣食无忧,他们便会将国家的兴衰荣辱放在心上。此次百姓们自发捐赠物资、为将士们制作衣物,便是最好的证明。”

解缙捋了捋胡须,笑着说:“百姓们质朴善良,他们懂得感恩。”

“只要我们一心为他们着想,他们便会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这一次的事情,也让我们看到了百姓的力量。”

夏元吉神情严肃,说道:“陛下,这也提醒我们,日后更要注重民生,让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富足。”

“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杨士奇点了点头,补充道:“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将百姓们的这份热情传递给前线的将士们。”

“让他们知道,他们在前方浴血奋战,后方有无数百姓在支持着他们。这样一来,将士们定会士气大振,更加奋勇杀敌。”

杨溥和杨荣也纷纷表示赞同。

朱允熥认真地听着众人的发言,不时地点头。

最后,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

“朕定会继续推行利民政策,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同时,朕也会派人将百姓们的心意传达给前线的将士们,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孤军奋战。”

众人听了朱允熥的话,纷纷跪地,齐声说道:“陛下英明,我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让大明更加繁荣昌盛。”

在这一刻,他们都深刻地意识到,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只有让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国家才能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而百姓们自发的行动,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国家、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

……

当百姓们自发支援西北战事的消息传到朱允炆、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四人耳中时,四人先是一愣,随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朱允炆的嘴唇微微颤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百姓们踊跃捐物、为将士赶制衣物的场景。

他轻声呢喃道:“我真的不如允熥,他才是真正能让大明繁荣昌盛的君主。”

方孝孺原本挺直的脊背此刻也微微弯曲,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与自责。

作为朱允炆的老师,他曾一心辅佐朱允炆,为他出谋划策,可却将他引入了歧途。

他想起百姓们那热情高涨的模样,心中一阵刺痛。

历朝历代,百姓大多是在官府的逼迫下才会为战事出力,像如今这般主动出人出力出物的场景,他从未见过。

“是我们错了,我们的眼界太窄,只想着权力的争夺,却忽略了百姓的需求。朱允熥以民为本,才是真正的明君之道。”

方孝孺长叹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齐泰看到百姓们对朱允熥的支持,他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愚蠢。

“我们与他相比,差得太远了。”

“他懂得让百姓安居乐业,百姓自然会为国家赴汤蹈火。”

“而我们,却让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齐泰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充满了对自己的悔恨。

黄子澄想起自己曾经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煽动朱允炆进行削藩,引发了一系列的动荡。

如今看到百姓们如此团结一心,为国家贡献力量,他才明白,真正的治国之道是赢得民心。

“我们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他的所作所为,才是顺应民心、利国利民的。”

“我们却执迷不悟,走到了这一步。”

黄子澄的声音微弱而颤抖。

四人在沉默中,深刻地反思着自己的过错。

他们意识到,朱允熥以百姓为根本,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做法才是正确的治国之道。

而他们,因为一己之私,背离了民心,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

金陵城外朱元璋养病的居所内。

当朱元璋从宋忠口中得知金陵百姓自发支援西北战事的消息时,原本半眯着的眼睛瞬间睁大,脸上露出了惊奇的神情。

“哦?百姓们竟有如此举动?”

朱元璋缓缓坐直身子。

宋忠恭敬地站在一旁,点头说道:“千真万确,百姓们得知西北战事吃紧,纷纷捐出自己的粮食、衣物。”

“还有不少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主动要求参军,为国家效力。”

“整个金陵城都沉浸在一片热火朝天的氛围中。”

朱元璋靠在榻上,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道:“允熥这孩子,看来是把朕当年的教诲听进去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才会真心拥护朝廷。”

宋忠连忙附和道:“如今陛下推行了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此次百姓们自发支援前线,便是对陛下的认可和支持。”

朱元璋微微点头,接着说道:“朕还记得当年打天下的时候,百姓们也是全力支持我们。”

“那时候,大家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天下太平,让百姓安居乐业。”

“如今看来,允熥也做到了这一点。”

宋忠笑着说:“百姓们还说,有陛下这样英明的君主,有如此英勇的将士,大明必胜。”

“他们对国家充满了信心。”

朱元璋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道:“有这样的百姓,是我大明之幸。”

“不过,这也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百姓的疾苦,要时刻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朱元璋的神情渐渐放松下来。

他知道,有这样的百姓和这样的君主,大明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终极小村医蚕神安陵容重生之女配改命记最佳女婿(最佳赘婿(林羽江颜))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赘婿出山酆都门人诸天之从国漫开始伊庇鲁斯的鹰旗前世仇人绿我,今生抢他女人!一世邪神穿越自救修仙斗罗之我莫名其妙的穿越了炮灰攻略大佬的正确打来方式家有悍妻怎么破黛玉的快穿路人类天柱?别找我,不想当此情惟你独钟真千金直播算命,众妖鬼跪地求饶让你游神,你把真神请来了?
经典收藏金融帝国之宋归西辽崛起:封死欧洲中世纪男配个个是戏精我的帝国弗利兰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我的军火商人生涯贞观天子史上最强太子!【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穿越成了王子,没有系统怎么办?最强战兵时空穿梭者:历史的秘密三国:最强争霸系统画河山三国召唤之西凉崛起靑海传在下九千岁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
最近更新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重生驸马:开局被公主捉奸在床家父入赘,我成了皇位继承人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李世民穿越赵构!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开局拒婚,皇子归来后杀疯了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我执天下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烽烟四起:逐鹿天下我何时可以回去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 古代小王子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txt下载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最新章节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