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四九城的天空格外明净。
轧钢厂区内,高炉矗立,烟囱里冒出的白烟在蓝天映衬下格外显眼。
厂区主干道上,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天上午,王建军正在批阅文件,窗外传来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号子声。
他刚处理完一批生产报表的文件,秘书就敲门进来了。
“主任,工业局来电话。
询问咱们厂支援三线建设技术人员的名单什么时候能报上去。”
王建军放下手中的钢笔,转过身来说:“回复工业局,名单下周一准时报上去。
另外,把这次支援三线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给我拿一份,我要仔细看看。”
“好的,主任。”
秘书应声退去。
王建军站起身,走到窗前。
望着厂区内繁忙的景象,他陷入了沉思。
作为轧钢厂的领导,他深知支援三线建设的重要性。
这次厂里要抽调二十名技术骨干,他必须认真挑选。
既要完成政治任务,又要保证厂里的生产不受太大影响。
另外,因为厂里不少人都希望为支援建设出一份力,所以这名单……
他拿起电话:
“接技术科。老李吗?
关于支援三线的人员名单,你们再仔细研究一下。
一定要选派政治过硬、技术过硬的同志,千万不能……
你可以和赵修远同志沟通一下。”
处理完手头的工作,王建军突然想起秦铁柱来,他怎么这么久还没消息?
这个从农村来的表侄跟秦家两兄弟不一样,他有上进心,是个可造之材。
至于以后会不会被分配到外地,那都是后话了,眼下最重要的是给他一个学习技术的机会。
望着窗外高炉矗立,烟囱冒着白烟,一片蓬勃景象。
王建军想到被送去改造的秦强秦壮,想到即将参加培训的秦铁柱,心中感慨万千。
在这个火红的年代,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的人需要在艰苦劳动中改造思想,有的人需要通过学习技术成长进步。
而像他这样的干部,更要肩负起培养人才、支援国家建设的责任。
他重新坐回办公桌前,拿起钢笔,开始起草推荐秦铁柱参加培训的材料。
这笔不仅关系到一个年轻人的前途,更关系到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的大局。
他必须认真对待,既要给年轻人机会,又要对组织负责。
写完材料,王建军特意嘱咐刚进来的秘书:
“这份推荐信很重要,你亲自送到工业局培训处。”
“明白,主任。”
秘书郑重地接过材料。
处理完这一切,王建军才长长舒了口气。
秦家这团乱麻,总算理出了头绪。该惩戒的得到了惩戒,该引导的看到了希望。
下午,王建军正在批阅文件,门卫打来电话:
“主任,有位部队的同志要找您。”
王建军一愣,还以为是赵晋东那边派人来有事儿找他:
“快请进来。”
来的是一位穿着军装的中年男子,肩章显示是大校军衔。
他递给王建军一份文件:“王主任,这是军区介绍信。”
王建军看完介绍信,立即起身敬礼:“同志,你好!”
来人回礼后说:“王主任,我奉命前来,是想请你协助完成一项紧急任务。”
“请指示!”
“我们了解到,你们厂在特种钢材生产方面很有经验。
之前有过类似任务,你完成得很好。”
大校说:
“现在有个重要任务,需要你们厂承接一批特殊零部件的生产任务。”
王建军心中一动。
“首长,我们厂确实完成过几次特种钢材的生产任务。”
王建军谨慎地回答:“但不知道这次的具体要求是?”
大校取出一份图纸:
“这是具体要求。
另外,为了保密,这批零部件的生产要单独安排生产线。
参与人员也要严格审查。”
王建军接过图纸仔细查看,心中暗暗吃惊。
这些零部件的精度要求之高,确实超出了这个时代的一般水平。
但他很快发现,其中几个关键工艺,正好与赵修远之前提出的技术路线不谋而合。
“明白!”王建军郑重地说:“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送走大校后,王建军陷入了沉思。
军工单位找上门来,确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尽管现在轧钢厂任务比较重,但工作还是要做的,保密工作也必须做好。
这可是别人求都求不到的好事儿。
王建军决定,只向极少数核心人员透露任务的具体内容。
第二天一早,王建军召集全厂班组长以上干部开会。
当他宣布要承接重要军工生产任务时,会场顿时沸腾了。
“同志们!”
王建军提高声音:
“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由于保密要求,具体内容暂时不能向大家透露。
但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这关系到国防建设!”
老工程师马师傅激动地说:
“主任,我们老工人保证,就是不吃不睡也要完成任务!”
“对!绝不给轧钢厂丢脸!”其他人也是群情激昂。
王建军看着一张张热情洋溢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散会后,王建军立即组织了一个由八名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核心成员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
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他们开始研究生产工艺。
“主任,你看这个公差要求。”
马师傅指着图纸:“以我们现有的设备,很难达到这个精度。”
王建军沉思片刻,回忆起前世在工业博物馆见过的一种老式加工工艺:
“老马,如果我们改造现有的龙门铣床,加上自制的高精度导轨,再配合特殊的刀具角度,或许可以试试。”
马师傅眼睛一亮:
“主任,您这个想法很新颖!我们可以试试用铸铁研磨出高精度导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技术攻关小组开始了紧张的技术改造。
王建军凭借着前世的一些见识。
不时提出一些既符合这个时代技术水平,又颇具创新性的建议。
当然,具体能不能成还得靠厂里那些技术人员。
快到猫儿胡同时,他看见父亲正站在胡同口,和几个老邻居聊天。
“建军回来啦!”
周遭邻居都热情地打招呼。
王父看着儿子,难得地露出笑容:“听说你们厂要支援三线建设?”
王建军愣了一下:“啊?哦,对。”
“这可是大事!”
王父拍拍儿子的肩膀:“好好干,别给咱们老王家丢人。”
王建军注意到,父亲只提到了支援三线建设的事,显然对更机密的军工生产任务并不知情。
这让他松了口气,看来厂里的保密工作还是到位的。
晚饭后,王建军又返回了工厂。
小会议室内,技术攻关小组的成员们都已经到齐。
窗户被厚厚的窗帘遮住,门外有保卫科的同志值守。
“同志们,经过这几天的研究,我认为我们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王建军站在黑板前:“但是,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他环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项任务事关重大,从今天起,所有参与人员都要签署保密协议。
在生产期间,大家要暂时住在厂里,不能与外界联系。”
没有人提出异议。大家都明白这项任务的重要性。
“现在,我来分配具体任务……”
王建军详细布置着各项工作,他沉稳有力的声音让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
一周后,改造后的设备终于调试完成。第一批样品开始试制。
在严格保密的第三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设备。
王建军亲自在一线指挥,他的工作服上沾满了油污。
“主任,您去休息会儿吧!”马师傅劝道:“这都连续工作几天了。”
王建军摇摇头:
“老马,这个关键工序我必须盯着。
你看这个切削参数,我觉得可以再调整一下……”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工人急匆匆跑来:“主任,三号机床出现异常震动!”
王建军立即赶过去。
老马等老技术员凭借在机械加工方面的知识积累,很快判断出问题所在:
“是主轴轴承的间隙过大。
立即停机检修!”
经过三十六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第一批样品终于试制完成。
经初步检测,各项指标完全符合要求!
由于任务的重要性和保密要求。
所有参与生产的工人都被安排在厂区内的临时宿舍居住。
王建军特意嘱咐食堂,要给这些工人开小灶,保证营养。
这天晚上,王建军来到工人宿舍慰问。
让他感动的是,工人们不但没有怨言,反而个个精神饱满。
“主任,您就放心吧!”
一个年轻工人说:“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是我们的光荣!”
“是啊!”
另一个老师傅接口道:“想想这是在为国防建设做贡献,再苦再累也值得!”
王建军注意到,有个年轻工人正在写家书。
按照规定,这些信件都要经过检查才能寄出。
年轻工人主动把信递给王建军:
“主任,我写得很简单,就说厂里有紧急任务,要暂时住在厂里。”
王建军接过信看了看,确实只简单交代了几句。
他感动地拍拍年轻人的肩膀:“好同志!
等任务完成,我亲自给你们放假!”
然而,保密工作还是遇到了挑战。
一天晚上,保卫科报告,发现有可疑人员在厂区外围窥探。
王建军立即下令加强警戒,同时向上级汇报。
第二天,来了两位安全部门的同志。
“王主任,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可能有人对这次任务产生了兴趣。”
安全部门的同志严肃地说:“建议你们进一步加强安保措施。”
王建军立即召开紧急会议:
“从今天起,所有参与生产的人员出入都要严格检查。
生产区域实行二十四小时巡逻。”
让他欣慰的是,工人们都非常理解和支持这些措施。
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
“主任,就是要这样严格!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大事!”
半个月后,任务顺利完成。
当最后一批合格产品装箱待运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在简短的庆功会上,王建军满怀深情地说:
“同志们,这半个月来,大家辛苦了!
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的工人阶级是最值得信赖的!”
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更让大家高兴的是,安全部门的同志也传来消息。
可疑人员已经被控制,没有造成泄密。
另外,支援三线建设的队伍即将出发。
欢送大会已经准备就绪,明天就要为支援三线的同志们送行。
秘书进来通报:“王主任,外面有位秦铁柱同志找您。”
“让他进来。”
王建军说着,从抽屉里取出早就准备好的推荐材料。
秦铁柱穿着一身崭新的劳动布工作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手里还拎着个布包,显然是精心打扮过才来的。
“表叔!”
他恭敬地站在办公桌前:“俺按您说的,把推荐信和申请书都准备好了。”
看到秦铁柱来了,王建军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他还真怕这表侄出啥问题。
王建军接过材料仔细翻看,满意地点点头:“写得不错。
公社的章也盖了,看来你们支书很支持你啊。”
“支书说这是好事。”
秦铁柱憨厚地笑着:
“能让俺们农村青年学到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
他还说,要是俺学成了,将来公社农机站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坐吧。”
王建军指指对面的椅子:
“正好有件事要告诉你。
我们厂刚接到任务,要抽调一批技术骨干支援三线建设。
明天就要出发了。”
秦铁柱眼睛一亮:
“三线建设?俺在广播里听过!是不是要去大山里建工厂?”
“对。”
王建军点点头:
“所以现在技术人才很受重视。你这个培训班来得正是时候。”
说到这里,王建军想起什么,从文件夹里取出一份通知:
“明天厂里要举行欢送大会,欢送支援三线的同志。
你要是感兴趣,可以来观摩学习。”
“真的吗?谢谢表叔!”
秦铁柱激动得差点站起来:“俺一定来!俺早就想看看大工厂是啥样了!”
王建军被他的热情感染,笑着说:“不光可以看。
等培训开始了,你还要在这里学习呢。
这次培训就是在我们厂的技工学校办,由厂里的老师傅授课。”
秦铁柱兴奋得脸都红了:
“太好了!表叔,俺一定好好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看着秦铁柱这充满朝气的脸庞,他不由想到另外那两兄弟。
他又不是什么刻薄寡义的人,只要让他感觉这人踏实,肯努力,那他自然会给这些亲戚一个机会。
可像秦家两兄弟一上来就根本不拿自己当外人,不知所谓的样子,他是真没兴趣。
《四合院:我在火红年代悠闲度日》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四合院:我在火红年代悠闲度日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四合院:我在火红年代悠闲度日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