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穗都的第一场雪落了。
神农先锋队的营地早已改成“农科院”,刘耀文正带着工匠们在暖房里调试“温室育苗箱”,箱子里的菜苗绿油油的,完全不受室外严寒影响。“有了这箱子,冬天也能种出新鲜菜,明年开春就能提前移栽。”他搓着冻红的手,眼里满是期待。
张真源裹着厚棉袄,在绘制“冬季水利图”。他计划趁着农闲,带领农户们修缮水渠,再挖几条暗渠,既能储水防春旱,又能在雪融时排涝。“冬天多下点功夫,来年春耕就省力。”他对着图纸呵出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
宋亚轩的试验田里盖着厚厚的草帘,他每天都会掀开一角,用手感受土壤的温度。“麦子在土里睡觉呢,不能冻着也不能热着。”他对跟着学的老农说,指尖拂过冻土,像是在和沉睡的种子打招呼。
贺峻霖的“神农粮行”里暖意融融,他正和鹿晗核对冬储粮的账目。“今年收成好,每家都有余粮,咱们的粮仓得再扩建两倍。”贺峻霖指着账本上的数字,“还要给偏远地区备些救济粮,万一开春有雪灾呢。”
鹿晗点头应着,手里把玩着刘耀文新做的“暖手炉”——用废铁桶改造的,灌上热水能暖一整天。“我让乡兵们多做些,给孤寡老人送去。”他看着窗外的雪,“这雪下得好,瑞雪兆丰年嘛。”
丁程鑫陪着王俊凯在城里巡查,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堆着麦秸垛,屋檐下挂着玉米、辣椒,一派丰收景象。“往年这个时候,总有农户愁过冬的粮,今年再也听不到了。”王俊凯感慨道,“你们真的把‘农家乐’变成了‘家家乐’。”
丁程鑫笑着指向街角的戏台,沈腾和马丽正演着《瑞雪丰年》的小品,台下挤满了裹着棉袄的百姓,笑声压过了寒风。“能让大家笑着过冬,比什么都强。”
贾玲的菜馆推出了“冬补套餐”,用新粮做的腊八粥、麦仁炖羊肉,每天都卖得脱销。她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额头上冒着汗:“多给乡亲们盛点肉,天冷,得吃点好的抗冻!”
华晨宇坐在炉边,弹着木琴唱《冬藏谣》:“雪盖麦田像棉被,粮入粮仓心不慌,守着暖炉盼春到,来年再种万亩粮……”歌声混着菜香,在暖烘烘的屋里打着旋。
开春后,一场倒春寒突如其来,不少农户的秧苗受了冻。宋亚轩急得在试验田里唱了一整天的歌,嗓子都哑了,那些受冻的秧苗竟慢慢缓了过来。“轩禾公子的嗓子是金嗓子啊!”老农们围着他,眼里满是感激。
刘耀文的“温室育苗箱”派上了大用场,他紧急调了一批幼苗给受灾农户补种。“别着急,有这箱子在,咱们能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他一边教大家使用育苗箱,一边让工匠们加班赶制,“不够就说,我让工部的人也帮忙做!”
张真源的暗渠在融雪时发挥了作用,积水顺着暗渠排得干干净净,没淹到一亩田。他踩着泥泞在渠边巡查,裤脚沾满了泥,却笑得踏实:“还好冬天没偷懒,这渠没白挖。”
到了夏天,一场暴雨突袭,秦阀旧部趁机造谣,说暴雨是“神农鼎惹怒了上天”,煽动百姓去砸鼎。严浩翔早有防备,带着乡兵在祭坛守着,还让沈腾马丽编了个小品,揭露谣言的荒唐。
“神农鼎要是能惹怒上天,怎么会让咱们年年丰收?”沈腾敲着快板,“那些造谣的,就是见不得咱们过好日子!”台下百姓恍然大悟,纷纷指责造谣者,秦阀旧部见状,灰溜溜地跑了。
马嘉祺站在神农鼎前,看着鼎身被雨水冲刷得愈发光亮,上面的农耕图谱在雨中仿佛活了过来。他突然明白,所谓“黄金甲”,不仅是丰收的金色,更是历经四季流转、风霜雨雪后,依旧坚韧的生命力。
这年秋天,大穗王朝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皇帝亲自来到穗都,在神农鼎前举行祭祀仪式,看着万亩金黄的麦田,感慨道:“朕本以为‘黄金甲’是强军的铠甲,今日才知,是这沉甸甸的麦穗,是百姓碗里的粮食,是你们这群让土地发光的人啊!”
他下旨,将每年的秋收日定为“农耕节”,让全国百姓共同庆祝。而神农先锋队的众人,也各有了新的使命:
马嘉祺成了农桑大臣,推广新的农耕技术;
丁程鑫出使各国,传播大穗的农业文化;
宋亚轩带着徒弟们走遍全国,改良各地的作物;
刘耀文和张真源在工部主持农具革新,让耕者越来越省力;
贺峻霖的“神农粮行”开到了邻国,成了远近闻名的“粮界使者”;
严浩翔成了农务督查,守护着每一寸良田不被侵占;
鹿晗的乡兵成了“农卫”,既护田又教农,走到哪都受百姓欢迎。
多年后,穗都的孩子们在课本上读到“王者农家乐”的故事,指着插图里穿着铁甲的乡兵问:“他们的铠甲为什么是金色的?”
教书先生笑着说:“因为那是用汗水和麦穗染的色啊——真正的黄金甲,从来都在土地里,在庄稼上,在每个认真生活的人心里。”
而神农鼎依旧立在祭坛上,历经岁月打磨,却愈发温润。鼎里偶尔会生出新的稻种,风吹过时,仿佛还能听到宋亚轩的歌声、刘耀文的打铁声、贾玲的吆喝声,混着千万耕者的笑声,在穗都的上空,久久回荡。
这,就是“王者农家乐·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最终章——一个关于土地、关于传承、关于烟火人间的,永不褪色的故事。
喜欢西游记师徒穿越现代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西游记师徒穿越现代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