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大部分人都没啥问题。
有几个实在不敢上手的,只得又找了几个人顶上。
好在,他们是用雪橇拉石炭,路上的速度估计也快不起来。
甚至,为了马儿能省力些。
回程的时候,人根本不会坐上雪橇,都是在旁边牵马的。
再加上去的时候,有个适应的过程。
如此,便也不担心会翻车把石炭洒了。
一番适应过后,时间也来到了辰时六刻。
一行人在两位族老和村民们的注视下,赶着马车离开了。
陆青青和秦朗在最前头领路,坐在小白拉着的雪橇里。
小白是匹极聪明的马儿,哪怕拉着的东西从车厢变成雪橇,也适应良好。
基本不用陆青青控制方向,自己就能走得很好。
它身上穿着之前买的防风雪的厚实蓑衣,算是这批马儿里穿得最好的一个。
这会迎着风雪走在前头,那股子气势倒像是马王。
他们这儿不用操心,后边的人却出了问题。
有几个汉子,实在不怎么会赶车。
走出去没一会,马儿便停下,怎么也不肯走了。
陆青青和秦朗见状,只得停下车过去帮忙。
又教了一遍技巧后,才重新赶路。
只是,新人赶马车总有个熟悉的过程。
秦朗时不时便回头看看,若是有哪个没跟上,就跳下车,再过去教一教。
费了好一番功夫,村民们才都渐渐上手,车队也总算驶出了富山镇。
这也是时隔多日以来,陆青青和秦朗首次在白天出镇子。
抬眼望去,周遭白茫茫一片,连棵树木都见不到。
确切来说,是富山镇周边三四公里内,都见不到棵树木。
自从降温开始,村里人柴火不够,就开始想法子。
这种情况,在近些日子气温低到让人受不了时,村里人又开始行动。
要说,之前是离村子一两公里内的树木,被人砍光。
那近些日子,就已经有村民向更远处进发。
周遭三四公里内,只要有树木的地方,也都被人砍回家了。
要不是距离再远些,往回拖的难度太高。
怕是不少人家,能走得更远去砍树。
不过,就算三四公里,这树想要烧,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今家家都吃不饱,砍树本就是个极耗费力气的活。
砍完树后,往家拖就更麻烦了。
好不容易带回家,这些树木还不是干柴。
需要将树木,一点点砍成小块,堆在灶膛边。
每日里烧火时,利用火堆的热量和烟雾熏烤,慢慢把它们熏干。
若是很着急用的,便在每日做完饭后,直接将灶台上的锅取下来。
在上头铺上一层没干的树木,如此也能加快树木烤干的速度。
当然,这些都是之前孙大海和麦穗他们过来闲聊时,说起来的。
言归正传,车队离开富山镇后,路上的雪层明显更厚了些。
这会,雪层已经到小白的肚子了。
只能说,幸好蓑衣是覆盖到肚子上的。
要不,长时间接触雪面,也不知道小白会不会被冻得拉肚子。
陆青青腹诽着,视线却落到路亮边的沟里。
因着降温后,这寒风基本就没停过。
期间,甚至还发生过数次暴风雪。
因此,路两边沟里的雪层厚度,远远超过路面。
她甚至怀疑,她这会跳到沟里,雪层能直接没过她的头顶。
她这边正想着,前头的小白却突然停了下来。
秦朗忙跳下雪橇,下去看情况。
此时,路上的雪层厚度,已经到秦朗的大腿。
陆青青想想俩人的身高差,很怀疑她若跳下去,怕是要没到腰。
罢了罢了,还是在雪橇上等着吧。
秦朗一路淌着雪,来到小白前边,弯腰在雪里扒拉了一会。
发现这处雪层中间,不知道啥时候藏了根挡路的木头。
这木头不算太沉,秦朗自己便将木头拖到了路边。
身后的孙大海见他不要,忙招呼弟弟上前,搬到了自家车上。
这根免费的木头,省着些能够他们家烧两天了!
清理掉这根木头后,车队继续前行。
走出去约莫三分之一的路程时,陆青青怕小白体力消耗太大。
就把车赶到一边,让后边的车顶到最前边。
如此,他们的车便落到第二位。
要知道,这种雪层极厚的路,最前头的马儿体力消耗最大。
换完马儿后,秦朗跟后头众人说好。
往后每走一刻钟左右,就换一匹马儿顶到前边。
行程过大半时,马车经过山脚。
陆青青正为了避免雪盲症,闭眼休息。
突然听见最前头的汉子大喊。
“哎哎哎,那儿是什么脚印啊,怎么那么清楚!”
这一嗓子,把车队人的视线全都吸引了过去。
陆青青和秦朗也朝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就见路上有一长串细细地三趾脚印。
这脚印,明显是野鸡脚印。
只是,看痕迹明显显然只有一只鸡。
孙二河是个馋嘴的,站在雪橇上朝前张望。
等发现脚印最终进了山,很是遗憾地叹口气。
车队众人见状,也都熄了吃肉的心思,继续往前走。
车队赶到炭窑时,已经接近午时。
陆青青上前敲门,敲了好一会,才有人出来开门。
大门打开一条缝,见到外头真有人,那汉子惊呼一声。
“娘来,外头还真有人,老沟子那耳朵还真够好使的!”
说着,朝后看了看他们这一排车队,问道:
“你们是来买石炭的?”
陆青青和旁边的孙成昆忙应下。
得到确切答复后,汉子朝屋里大喊。
“老钩子,有人来买石炭了,带着兄弟们出来装炭!”
这一嗓子喊完,没多久就有几个,穿着鼓鼓囊囊厚棉衣的汉子走了出来。
看着门缝里的陆青青二人,很是好奇。
“嘿,这大冷天的,你们咋过来的啊!
我估摸着,路上的雪都得没过大腿了吧!”
孙成昆笑着上前,接话道:
“可不是嘛,这路上的雪厚的要命。
要不是村里做了些雪橇,可够呛能过来。”
两人说话间,陆青青几人也在炭窑汉子的指挥下,开始往里赶车。
老钩子看到那简易版的雪橇,研究了一番,笑道:
“这东西,应该是北方那边用的吧!
你们里边,有北方人?”
喜欢天灾末世:童养媳的古代生存日常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天灾末世:童养媳的古代生存日常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