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康城郊的栖霞山(今南京),该地区因常有猛虎出没伤人食人,百姓因此称此山为“虎窟山”。
当地的县令为了平息虎患,于是发布公文:杀一只大虎者,能得五十纹银。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地几个胆子稍大的猎户一起进山,各设陷阱,随带弓箭刀枪。可没想到这山中的大猛虎那是活了七八十年,接近成妖的老虎。这个老虎身形有三个成年人那么大,可以说是庞然大物的了。前去捕杀的那些猎户,都没有能活得走出栖霞山。弄得附近百姓人心惶惶,大多数人纷纷搬迁,建康城中的百姓,平时不到日暮时分,都纷纷关门闭户,不敢出门。甚至有人害怕到大多时候蜗居在家中,鲜少出门。甚至有的人,在家中隐匿不出,直到食物用尽,最终饿死。
栖霞山中除了这只寿命超乎寻常的“妖虎”,还有一只修炼五百年的黑蛇精,经常潜伏夜出,吃人吸血,作恶害民。
志公法师知道建康有妖虎和蛇精作恶,于是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干粮前往栖霞山。这座荒废已久的山峰,植被茂密,参天大树随处可见,很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什么人迹了。
志公和尚找到一个能容纳单人栖身的岩洞,仔细清理了这个天然居所,随即决定在此居住修行和降服妖虎和黑蛇精。
大妖虎已经连续吃了几个人,自然饱腹不饿,所以在栖霞山中蛰伏休息。那黑蛇精则是在志公和尚旁边的另一个山洞里面休眠,居然不知道志公和尚就在她旁边住的石洞里面。
妖有妖气,人有人气。那个黑蛇精正在休息,志公和尚刚来到栖霞山,其身未浓。等到两个多时辰过后,黑蛇精方才隐隐约约感觉到活人的气息,睁开眼睛苏醒过来。
黑蛇精自言自语道:“这个气味,看来是有修为的高僧。要是吃了这个人的肉,可以增加多年道行。如此机会,岂有空劳之理!”
于是大黑蛇从洞里一下子窜了出来,那怪蛇的身子大着哩!上拄天,下拄地;来时风,去时雾。
志公和尚料到情况,从容地从山洞里走到外面,笑道:“善哉善哉,百年修为,已有定性,为何非要食人肉饮人血为活?何不食用奇花异草,受日月精华。”
正讲处,只听得呼呼的风响,还有斯斯的大蛇吐着信子的声音。
接着,一霎时风头过处,但见那半空当中隐隐可见的有两盏灯来,志公和尚说道:“好大的两个眼。”
那半空出现的两盏灯光,就是大黑蛇的两个眼睛。
大黑蛇有五百年修为,已经成精,可口吐人言,听到志公和尚说的这句话,忽失声笑道:“好耍子!好耍子!你也是个有行止的僧人!何苦来这里找死!是想让本座乖乖把你吃了吗?”
志公和尚说道:“贫僧来受你来了。想要好死,就好好认罪伏诛,免得痛苦。”
黑蛇精说道:“这里是老娘的地盘,你闯了进来,会死的是你。”
说罢,大黑蛇张开血盆大口,朝志公和尚咬了过去。
志公和尚纵身打个唿哨,跳到空中,执着铁的木鱼棒子,厉声高叫道:“慢来!慢来!有吾在此!”
那怪蛇见了,挺住身躯,将巨大的尾巴朝志公和尚身上乱舞。
志公和尚闪过一边,挥着铁木鱼棒子重重地打在了大黑蛇的身上。
那个大黑蛇吃了一痛,扭动自己长条水井一般粗大的布满黑色鳞片的身躯。
志公和尚笑道:“好个大蛇妖!不要走!看棒!”
那怪蛇更不怕,乱舞蛇尾攻击志公和尚。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地斗了几个回合。
志公和尚知这个黑蛇精野性难驯,滥害人命,自当怀着除恶务尽,防止再有受害者。
黑蛇精看见自己用蛇身打斗,还是打不过志公和尚,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身穿黑衣的女子,提着两把大刀,和志公和尚打了起来。
原来那女蛇怪舞枪遮架,却无半分能攻杀到,志公和尚手里的玄铁木鱼棒不离那怪的头上。
黑蛇精被志公和尚用铁木鱼棒子一直敲打脑袋,生疼得厉害。黑蛇精一怒之下,一下子变出原形,一个大蛇张开血盆大口就把志公和尚吞了下去。
志公和尚在巨大黑蛇的肚子里,猛然使用神通,一下子像炮药一样,从黑蛇的肚子里面爆炸飞出,黑蛇一下子被炸成两段。志公和尚站在被分尸的黑蛇面前,用木鱼棒子直接打烂了黑色蟒蛇的脑袋,念了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害人的黑蛇精终于气绝身亡了。
栖霞山的祸害就只有那个妖虎了。
志公和尚消灭了黑蛇妖,回到山洞打坐。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志公和尚吃了一些干粮,但见密林深处的灌木林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虎啸。接着一只斑斓大老虎蹿了出来,志公和尚眼疾手快,一边念佛号一边用铁棒一下子就敲在大老虎的脑门上,顿时脑浆迸裂。老虎死了,志公和尚把大黑蛇和大老虎扛下了山。建康的百姓看见了,一个个拍手称快。
志公和尚伏虎降蛇的事情也被民间传到王宫,南齐萧氏一族,对志公法师更加心生尊重。皈依宝志和尚的在家居士和僧人也是增加了不少。
志公和尚教化于世间,留有《志公禅师大乘赞十首》,僧俗皆得其化。
其曰:
一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
若欲悟道真体,莫除声色言语。
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
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
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
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
生死业常随身,黑暗狱中未晓。
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
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
但能不起吾我,涅盘法食常饱。
二
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
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
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
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
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
烦恼因心有故,无心烦恼何居。
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
翻思觉时与梦,颠倒二见不殊。
改迷取觉求利,何异贩卖商徒。
动静两亡常寂,自然契合真如。
若言众生异佛,迢迢与佛常疏。
佛与众生不二,自然究竟无余。
三
法性本来常寂,荡荡无有边畔。
安心取舍之间,被他二境回换。
敛容入定坐禅,摄境安心觉观。
机关木人修道,何时得达彼岸。
诸法本空无着,境似浮云会散。
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热病得汗。
无智人前莫说,打尔色身星散。
四
报尔众生直道,非有即是非无。
非有非无不二,何须对有论虚。
有无妄心立号,一破一个不居。
两名由尔情作,无情即本真如。
若欲存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
徒费功夫无益,几许枉用工夫。
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
一切不憎不爱,遮个烦恼须除。
除之则须除身,除身无佛无因。
无佛无因可得,自然无法无人。
五
大道不由行得,说行权为凡愚。
得理返观于行,始知枉用工夫。
未悟圆通大理,要须言行相扶。
不得执他知解,回光返本全无。
有谁解会此说,教君向己推求。
自见昔时罪过,除却五欲疮疣。
解脱逍遥自在,随方贱卖风流。
谁是发心买者,亦得似我无忧。
六
内见外见总恶,佛道魔道俱错。
被此二大波旬,便即厌苦求乐。
生死悟本体空,佛魔何处安着。
只由妄情分别,前身后身孤薄。
轮回六道不停,结业不能除却。
所以流浪生死,皆由横生经略。
身本虚无不实,返本是谁斟酌。
有无我自能为,不劳妄心卜度。
众生身同太虚,烦恼何处安着。
但无一切希求,烦恼自然消落。
七
可笑众生蠢蠢,各执一般异见。
但欲傍鏊求饼,不解返本观面。
面是正邪之本,由人造作百变。
所须任意纵横,不假偏耽爱恋。
无着即是解脱,有求又遭罗羂。
慈心一切平等,真即菩提自现。
若怀彼我二心,对面不见佛面。
八
世间几许痴人,将道复欲求道。
广寻诸义纷纭,自救己身不了。
专寻他文乱说,自称至理妙好。
徒劳一生虚过,永劫沉沦生老。
浊爱缠心不舍,清净智心自恼。
真如法界丛林,返作荆棘荒草。
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
所以失念狂走,强力装持相好。
口内诵经诵论,心里寻常枯槁。
一朝觉本心空,具足真如不少。
九
声闻心心断惑,能断之心是贼。
贼贼递相除遣,何时了本语默。
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
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
头陀阿练苦行,希望后身功德。
希望即是隔圣,大道何由可得。
譬如梦里度河,船师度过河北。
忽觉床上安眠,失却度船轨则。
船师及彼度人,两个本不相识。
众生迷倒羁绊,往来三界疲极。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十
悟解即是菩提,了本无有阶梯。
堪叹凡夫伛偻,八十不能跋蹄。
徒劳一生虚过,不觉日月迁移。
向上看他师口,恰似失奶孩儿。
道俗峥嵘聚集,终日听他死语。
不观己身无常,心行贪如狼虎。
堪磋二乘狭劣,要须摧伏六府。
不食酒肉五辛,邪眼看他饮咀。
更有邪行猖狂,修气不食盐醋。
若悟上乘至真,不假分别男女。
《济公传奇》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济公传奇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