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合集

喜欢血叶兰的钱公公

首页 >> 群英荟萃合集 >> 群英荟萃合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娇软闺女两岁半:全皇朝都团宠我穿成太后,护小皇帝,守他江山!飘渺仙道仙途退婚又何妨,豪门宠妻没商量重生1971,整个大海都是我的渔场脱离奴籍后,长姐回家种田了调查我孙连城,你侯亮平够格吗?末世向导:四大哨兵争着宠酆都门人医妃独宠俏夫君
群英荟萃合集 喜欢血叶兰的钱公公 - 群英荟萃合集全文阅读 - 群英荟萃合集txt下载 - 群英荟萃合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50章 郭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郭象其人

(一)生平概述

郭象生于约 252 年,字子玄,河南洛阳人。年少时便展现出卓越的才理,对老庄学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善于清谈玄理,在当时的玄学领域崭露头角,被赞誉为 “王弼之亚”。

郭象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起初,他拒绝了州郡的征辟,选择潜心着述。这段时间里,他深入钻研老庄之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玄学素养。三十二岁时,他受邀参加贵无派领袖王衍为其四女儿与裴遐结婚举行的清谈会,并以主辩者的身份与清谈家裴遐对垒。这一事件标志着寒门出身的郭象得到了士族上流社会的认可。

然而,州、郡征辟他为佐史时,郭象却拒绝出任此职。据《晋书?郭象传》记载,他常闲居在家,写作文论自娱自乐。直到三十七岁,郭象被辟为司徒掾,正式步入仕途。在司空府中,他得到了东海王司马越的赏识,随后出任黄门侍郎,得以在皇帝身边参与机要事务,为司马越控制朝政助力。

此后,郭象的仕途不断发展。八王之乱后,司马越的太傅府掌握了朝廷实际控制权。四十一岁时,郭象就任太傅主簿,手握较大权力。永嘉元年,司马越率军离开洛阳,郭象作为太傅主簿随行。同年十一月,司马越在许昌自任丞相,郭象转为丞相府主簿。永嘉三年,司马越回师洛阳 “清君侧”,并对宫廷禁卫军进行改造,由郭象兼管宫廷禁卫军。永嘉四年,面对刘聪、石勒等人的进攻,西晋王朝面临生存危机。司马越以讨伐石勒为借口,准备放弃洛阳东行。郭象再次作为太傅主簿随行。部队进驻项城后,司马越宣布自任豫州牧,郭象转任长史。最终,郭象于晋永嘉末年病逝。

(二)着作成就

郭象主要着作有《庄子注》《论语体略》《老子注》《郭象集》《碑论》十二篇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着作都已亡佚,存世着作仅有《庄子注》。

在玄学发展过程中,《庄子》成为了玄学的基本经典。魏晋时期,众多玄学家纷纷对《庄子》进行注解。郭象对《庄子》的注解并非简单的注释,而是借《庄子》来诠释自己的哲学见解,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

在《庄子注序》中,郭象对《庄子注》的篇目选择进行了说明。他以当时较为流行的篇目为例,认为这些篇目多为巧杂之作。于是,他删繁就简,只留下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这便是后世流传的《庄子》。郭象的《庄子注》广泛吸收了当时各家《庄子注》的成果,综合各家之长,集其大成。在当时,它代表了玄学发展的高峰,在后世也取代了各家的《庄子注》一直流传下来。

郭象的《庄子序》与他为《庄子注》所作的序不同,是为《庄子》这部书所作的序。实质上是一篇《庄子》的提要,文中对庄子的哲学体系、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并简要论述了《庄子》的要点。

此外,据《晋书》记载,郭象还着有《碑论》十二篇。《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均着录了郭象的《论语体略》。江熙在《论语集解》中将郭象列入为《论语》作注的十三家中,可见《论语体略》体现了郭象个人的思想体系,在东晋时为人所重视。郭象还着有《老子注》,文廷式《补晋书艺文志》中也有着录。另外,他还有《庄子音》《致命由己论》《郭象集》等着作。

二、郭象的哲学思想

(一)独化论

定义出处。郭象在注解《庄子?大宗师》时提出 “独化” 概念。在他看来,“独化” 意味着事物的存在发展都是自我独立的展开,不存在任何造物主。如果要寻找事物赖以产生的根源,则推上去永无穷尽,无所结果,必然得出事物是自己产生和自己运动的 “独化之理”。

诞生背景。魏晋玄学的发展与社会政治因素紧密相连。郭象所处的时代,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们思考的焦点。在对王弼 “贵无论” 和裴頠 “崇有论” 的反思与批判中,郭象提出了独化论,以调和名教与自然间的张力。

正始前期,正始名士与世家大族子弟对《老子》进行解读并基于玄学进行儒道融合。王弼提出 “贵无论”,试图把名教纳入自然统率之下。此时竹林名士隐居山林,思考道家思想。正始中后期,曹氏与司马氏矛盾加深,竹林名士转向对老庄思想的研究,探讨 “名教” 与 “自然” 的关系。高平陵政变后,竹林隐士转变立场入世。西晋建立后,元康名士分为 “贵无” 和 “崇有” 两派。永康时期,八王之乱爆发,众多元康名士遇害。在司马越当政的西晋末期,郭象等小人物被委以重任。面对名教与自然矛盾调和的需求,郭象提出了独化论。

内容思想来源。郭象扬弃了王弼、裴頠 “有”“无” 思想。他认为 “无” 不是相对于 “有” 而言的,既不是 “有” 的 “本”“体”,也不是 “有” 的消失状态,从根本上取消了 “无” 作为造物主的地位和作为 “有” 存在的超越性根据。同时,他也否定了裴頠 “有” 必须有所 “须”、有所 “资” 的观点,认为 “凡得之者,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郭象的 “有”,是一个个独自突然发生和变化着的孤立个体,无根无源,互不相关,万物的生成、变化,既不需要外部的条件,也不存在内部的原因。

论证过程。郭象强调事物的生成、变化既不需要外部条件,也不存在内部原因,是一个个独自突然发生和变化着的孤立个体。“一者,有之初,至妙者也。至妙,故未有物理之形耳。夫一之所起,起于至一,非起于无也。”

(二)自然与名教的结合

郭象倡导自然与名教的结合,认为名教就是自然,自然与名教是合二为一的。名教即世界上存在的各种政策、伦理纲常等一切世间的教条和理论体系,自然则是不受任何约束的存在。在这种思想下,理论主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让人们不要做无谓的抗争,同时克己复礼,使天下老百姓成为仁义之人。

郭象以其独特的方式调和了儒道两家的矛盾,为统治者有效运用纲常伦理与刑法礼教提供支撑。他肯定名教的存在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认为仁、义、礼、信和刑、君、臣等社会礼仪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他也反对只重形式而违反人情的假礼法。他认为社会制度、道德原则包含于人类的自然性情之中,德性的获得就在于适性无为、顺应自然。将名教寓自然之中,内化于心,兼取二者之优,这样就能达到社会的和谐。

三、郭象的历史评价

(一)褒贬不一的《庄子注》

后世对郭象《庄子注》的态度确实褒贬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郭象曲解了庄子原意。许多学者指出郭象以己意注解《庄子》,与庄子本意大相径庭,如张远山在《庄学奥义》中认为,今传的《庄子》三十三篇,无一是全真原文,均被郭象先以儒学观点篡改曲解,郭象以注庄来反庄,用伪庄学遮蔽真庄学长达 1700 多年。吴昕玥和郭淑新在《郭象对 <庄子> 的 “误读”》中也提到,学界对《庄子注》褒贬不一,盖因郭象诠释《庄子》并未完全契合原意,其诠释方法更有别于以往逐条疏解文字章句的路径,而是在对文本原意的把握之上,创造性地加以改造,进而有意识地 “误读” 了《庄子》思想。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郭象复兴了庄子思想,超越了时代局限性。不少学者对《庄子注》的评价极高,言 “惟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推崇其为魏晋庄学思潮的理论高峰。在庄学发展史上,郭象总结了魏晋时期数十家的研究成果,把庄学发展成为一门显学,他把《庄子》书改编成流传至今的定本,并且按照玄学的思路提出了自己对庄学的理解,给后世树立了一个解庄的范例。

(二)政治追求与品行争议

郭象虽为玄学清谈大师,但热心追求权势,被批评 “曲说媚势”“任职当权,熏灼内外”。郭象一生经历了西晋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积极步入仕途,从司徒掾到黄门侍郎,再到太傅主簿等职位,手握较大权力。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他始终追随有权势的人物,如东海王司马越,为其控制朝政助力。这种对权势的热衷追求,在当时就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批评。

同时,也存在关于其抄袭向秀《庄子注》的争议。向秀是竹林七贤之一,曾注《庄子》,仅差《秋水》《至乐》两篇未完。向秀去世后,儿子太小,无法接手,郭象乘虚而入,“以 (向) 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郭象虽然吸收了向秀很多内容,但他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是有自己个人想法的。唐代的陆德明就对向秀与郭象的注释进行对比,在《经典释文》中,他分别着录了向秀和郭象的《庄子注》,并给予郭象很高的评价:“唯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 人们对完好保存下来的郭象版《庄子》和仅剩二百多条的向秀版《庄子》做过对比,在现存的条目中,向、郭完全相同的有二十八条,词义相近的有三十七条,向秀有注但郭象没注的有四十八条,而剩下的条目两者完全不同,可以说虽然有抄袭和洗稿的行为,但郭象版的注释还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郭象的《庄子》注释,是在向秀注文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是向秀启迪了郭象,也可以说郭象的《庄子》是向秀与郭象二人合力完成的。郭象的《庄子》有着很明显的时代特色,他这部庄子着眼点放在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冲突,在这部被自由者视为经典的着作中,完成自然与世俗的融合。

四、郭象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一)个体主义思想的代表

郭象成为中国古代个体主义思想潜流的代表人物,其个体主义在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观、社会历史观和美学思想等方面对中国主流思想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否定性和独创性。

在本体论上,郭象提出独化论,认为事物的存在发展都是自我独立的展开,不存在任何造物主。这种观点与传统的以 “有” 或 “无” 为本体的观念不同,强调了个体事物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认识论方面,郭象的独化论也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既然事物是自我独立展开的,那么对事物的认识就不能依赖于外部的权威或既定的观念,而需要通过个体的观察和思考去把握事物的独特性。

人生观上,郭象倡导在名教与自然的结合中寻找人生的价值。他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同时克己复礼,使自己成为仁义之人。这种观点既肯定了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又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社会历史观中,郭象主张顺时而变,认为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过程,个体应该顺应社会的变化。同时,他对 “圣人” 作出独特的阐释,主张臣民自治,强调个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美学思想上,郭象对个体感性生命的肯定和对审美体验的阐发,体现了个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他认为 “性各有分”“适性则一”,只要满足了事物的本性,就能达到美的境界。这种观点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与传统的以统一的标准衡量美的观念不同。

总之,郭象的个体主义思想对于中国主流思想具有极大的挑战和创新意义,成为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股潜流。

(二)对魏晋玄学及后世的影响

郭象标志着魏晋玄学的成熟与终结,代表着玄学的高峰。此后中国思想进入佛玄合流时期,郭象的玄学起了重要作用。

在魏晋玄学的发展过程中,郭象的独化论综合了王弼 “贵无论” 和裴頠 “崇有论” 的思想,提出了自己关于有无的看法,为人们达到 “玄冥” 之境指明了路径。他的《庄子注》广泛吸收了当时各家《庄子注》的成果,集其大成,在当时代表了玄学发展的高峰。

魏晋玄学发展史中,玄学家们对自然和名教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郭象论证了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把儒道说成是一种圆融无滞体用相即的关系,在更高的程度回到玄学的起点,成为合题。从思辨的角度看,合题既高于正题,也高于反题。

此后,中国思想进入佛玄合流时期。郭象的玄学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佛教的缘起理论与郭象的独化论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事物的相互依存和合共生的关系。郭象的玄学思想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共同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在庄子学史上,郭象所删定的《庄子》三十三篇本成为后世的定本,人们对《庄子》的各种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本子和郭象注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东晋时期,徐仙民、李弘范作音皆依郭本;唐初,陆德明依郭象注本而作《庄子音义》,成玄英依子玄所注三十篇为《庄子》作疏解;宋初,王元泽仿郭氏《庄子注》体例着《南华真经新传》;明、清时期,众多学者或以郭注本为底本,或引郭注以为立论的依据。甚而至于,庄子学史上还出现了不少直接整理、研究郭象《庄子注》的着作。

总之,郭象的玄学思想对魏晋玄学及后世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喜欢群英荟萃合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群英荟萃合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黛玉的快穿路史上最强炼气期方羽免费霸天龙帝官场之再做一次弄潮儿又如何诸天之从国漫开始扼元贴身兵皇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我,孙山,科举宝贝乖乖,跟我回家我的极品小姨最佳女婿(最佳赘婿(林羽江颜))绝宠毒妃:魔帝,很傲娇假死多年不回家,带娃和离跑路啦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此情惟你独钟锦鲤弃妇:随身空间养萌娃史上最强炼气期免费修仙兵王在都市重生80医世风华全能学霸
经典收藏jojo:DIO兄妹的不妙冒险鬼魅觉醒摄政王别追了,王妃忙着画符呢第一次当婆婆,我也没什么经验啊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铠甲:我左手黑暗帝皇,右手修罗芍药铺庭四合院:带着签到系统穿刘家捕风捉凶末世重生之丧尸攻略抄家后,第一美人被权臣强取豪夺仙道衍君渡浮虚诡途觅仙穿进火影,但穿劈叉了,好多份湮火者,将赐予你终结!抗战之飞龙突击九阳御天快穿之女配携系统逆袭为王逸世天尊
最近更新拿捏猫妖的千层套路我能看见气运!闪婚植物人赚疯了九叔世界畅游记东方裕和海小棠落魄领主的我,竟契约了天灾魔女离婚独美后,疯批三爷跪求我原谅反盗墓:国宝专案组特工重生之快穿全能女神掌事投喂大佬,我家收购站通古今喀什烟火色雪中:人在北凉,觉醒败家子系统重生之贵女难求—雁回时原着穿书七零,换嫁高冷硬汉后被宠上天携崽强势回归,渣总求复合?没门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啊!我就是神经病凡人修仙:多子多福,白日升仙!家有萌妻——已出版七皇妃
群英荟萃合集 喜欢血叶兰的钱公公 - 群英荟萃合集txt下载 - 群英荟萃合集最新章节 - 群英荟萃合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