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杨嗣昌这种人……”朱棣干巴巴地说了半句话,再也说不出来后半段了。
他原本还觉得杨嗣昌虽然很多方面都不怎么样,也能力不足,很不满这个人成为朱由检最信任的大臣——可能是之一也可能不是,也不满意这个人能够成为兵部尚书乃至后来的内阁大臣,但是他一直都以为,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大臣,且还是父亲同样入朝为官且位置不低的人,有着家学渊源,尽管能力不行,但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基本常识,指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比较出色能够入朝为官的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
这其中就包括了临阵换将的危害和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后果。
但是,现在,朱棣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对杨嗣昌大大的高估了。
他竟然连这些基本常识都不清楚!或者说,不是不清楚,要是有人专门问他这个问题,他肯定是能够回答上来的,但是一到他自己身上,一到他自己要办事儿的时候,他就能够全都抛之脑后,忘个一干二净。
呵呵,呵呵。
好一个杨嗣昌!
这种完蛋玩意儿,没有一点自知之明,竟然还真的要换掉左良玉,转头又后悔——一个普通百姓做事儿又后悔也就罢了,祸害的最多也就是他自己和他的家人,但是走到杨嗣昌这个位置上的官员,来一个反复无常转头后悔,且最开始做的决定还相当错误……
那是会祸害到整个天下的!
别说是真正的治国理政,或者是维护朝廷统治秩序了,就算是朝堂上各个党派党争,相关的官员也不能这么来吧?党争的时候谁要是能先是做一个大错特错的决定,然后立刻反悔走向另一个错误,那第二天就能玩儿完!
党争都知道不能这么做,怎么杨嗣昌就能这么搞??
……难道是讨好朱由检时间长了,开始向宦官学习了,随时能够为了揣摩皇帝的心意而冲动决定不考量更多,并且能够随时更改自己的决定,然后产生了惯性,被应用到了他处理正经政务上去?
朱棣不由得恶意揣测。
但是他转头一想,又觉得不对,如果说随时更改自己的态度和说法还能勉强说是和太监们学习的,那冲动决定就绝对不是——太监们,皇帝跟前的太监们要是真的一个个这么冲动而不加考量就做下决定,那根本混不到皇帝跟前,就算是混进去了,如果他一冲动,那转头也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御前的太监们,可没有一个是冲动的蠢货,也没有一个是心里面没有精密考量的家伙。
那还能是什么原因?还是说,这个杨嗣昌本来就是这么个人呢?只不过之前故事里面没有讲,或者,之前杨嗣昌处在朝中,还不能特别显露出他这方面的特点?
当然,这其实还不是重点。
杨嗣昌再怎么样,那也是个大臣而已,大明的皇帝,末代皇帝,肉眼可见并不是如唐朝汉朝末年那样彻底没有权力完全任人摆布的情况。
大明的皇帝手里头可还是很有权力的!
所以,朱棣最不爽的,还是朱由检——怎么,杨嗣昌是个蠢货无知无能,你这个皇帝也是这样的?
哦,看样子,他可能还真的是这样的。
杨嗣昌讨厌左良玉,原因已经讲明白了,为了权力和功劳;而朱由检这么爽快地同意撤换左良玉,原因又在哪里?新任杨嗣昌,大概可以算是一个;觉得左良玉骄横,想要控制一下他的权力,大概也能算一个;想要找一个听话的赶紧把张献忠抓住,大约还能算一个……
其他的呢?
好吧,原因不说了,那么撤换的后续,你朱由检考虑了吗?换谁?杨嗣昌说谁就是谁?换人之后,要是军中不服气呢?哦,杨嗣昌说他能处理就行,或者你觉得杨嗣昌全都可以解决?换人之后,要是这个人的能力真的很不如左良玉呢?哦,杨嗣昌说没问题你就觉得可以,或者,你觉得这个贺人龙的能力可以和左良玉抗衡?
什么玩意儿!
朱棣深深好奇,那个朱由检的脑子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的脑子又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临阵换将,其通常会造成的恶劣后果,稍微读过点书的人都知道,更不要说他这个真正亲自上阵领兵打仗的人了,他都已经懒得说了。
但是,有的时候,临阵换将确实也能带来好结果,比如当前线将领非常无能的时候,飞速换一个人才上去;比如当前线将领不怎么听话的时候,飞速换一个听话且有能力的上去……
总之,虽然临阵换将总体来说确实结果不怎么好,但也不能一竿子打死。
如左良玉这种,那就是前线将领比较有能力,但是不怎么听话,骄横跋扈,拥兵自重,居功自傲,违抗命令不说,还贻误战机——这种将领,临阵换下去也不是不行。
如果换人换得比较好,那就能抓紧机会抓住张献忠,然后乘胜追击把那什么罗汝才也给他抓了。
非常好!
但是——这里的前提是,“换人换得比较好”。
这个“比较好”,需要以下几个条件:其一,替代的人选要足够合适,听话,且有能力,就算威望不那么高,功劳也还没有立那么多,但是能力摆在那里,很快就能掌握军队让大部分人心服口服,不至于让军中因为更换主将而产生大规模的长期的混乱。
至于说听话,那就不用说了,左良玉又不是因为无能才被换的,他就是因为不听话才被换的。
其二,对军中的后续处理做好相应准备。新任主帅本身的能力是一方面,但是朝廷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不能说全都指望新的将领去处理换将的后续……那就太欺负人了,也太愚蠢了。
其三,对可能的短期内军队战斗力和士气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和处理准备——比如说,至少要保证在换将的这段时间中,粮草得充足吧……
当然,这里面最关键的还是第一点,新的主将本人的情况。
要是第一个不行,后面几点做得再好,可能还是需要迎来第二次换将……而次数越多,负面影响就会越大。
喜欢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