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有人喃喃出声,沉默半天之后憋出来了几个字,“这就是命?”
这就是命吧!
在张献忠已经被打残了的情况下,在他虚弱到不得不带着余部遁入山林的情况下,在明朝朝廷其实已经获得了一个绝佳的彻底歼灭张献忠,或者,至少有可能把他本人抓住或者杀死的好机会的时候——明朝这边就开始出大岔子了!
是天命在此啊!
不然的话,左良玉什么时候不能居功自傲,什么时候不能不理会杨嗣昌,却偏偏就在这至关重要的关头,他这么做了。
而杨嗣昌,杨嗣昌又确实在这个时候指挥不动左良玉……
这不是命,什么是命?
当然,这其实也确实是左良玉本人的性格所致,如果换个人在这里,那可能也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可能还是会居功自傲,但是不至于说是直接放着张献忠不管了,就是要违抗杨嗣昌的调令,就是什么也不干动也不动……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能够在军中有左良玉这样的人物,能够让左良玉在军队里面走到这样高的位置,能够让左良玉拥有这样的权力,不也是命吗?
当然,也可以说,这其实是杨嗣昌办砸了事儿,是他把权力交给左良玉的,是他提拔了左良玉,是他放任了左良玉;也是明朝的军队制度让左良玉这样的人爬到了这个高度,让军中没有其他人能够和左良玉抗衡……
但是,这怎么不能理解为一种天命呢?
再者,不论是杨嗣昌选错了人,办砸了事儿,还是左良玉本人猖狂至极,毫无分寸,那最后拍板让杨嗣昌达成目的,让左良玉走到高位的,都是皇帝本人——皇帝本人,搞出来了这么多事情,放走了明朝的重要敌人张献忠,这就是命啊!
“确实是明朝气数已尽了啊。”对于这个说法,大家都比较认可,并且由此确定了天命已经不在明朝这边的结论。
虽然有些人也觉得不能完全用一个“天命”来解释,但如果大而化之地说的话,直接用“天命”来概括,好像也不是不行……反正这种说法非常易于理解,也没有什么绝对的错误。
至于说张献忠……是的,即便是普通百姓们,也能够从明朝军队内斗的情况中得出结论,张献忠绝对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彻底脱离了明朝军队的包围圈以及视线,没有让明朝军队再有机会追上抓住他。
也由此,获得了喘息和恢复发展的机会……然后,只等一日,再度出山。
【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左良玉傲慢居功并不是这一场内斗的终点。】
【杨嗣昌是个什么人?别的不说,他绝对是个心眼子不大的人,换言之,很有点心胸狭窄的意思,绝对不能忍受他人的轻视——特别是左良玉这种本来是自己下属的人理直气壮的轻视。】
【杨嗣昌忍不了,不能忍,也不愿意忍——他凭什么忍?没有我杨嗣昌,你左良玉现在还是在立功自赎呢,根本不可能掌握主力军队的调动权!是我杨嗣昌之前向皇上请命,才给了你平贼将军印,才让你有了调动各镇兵马的权力!】
【没有我之前的提拔,就算是你判断正确,又有什么用?你也没有相应的军队能够用来调动。】
【以上↑,是杨嗣昌对左良玉不能忍的重要原因。】
“其实从杨嗣昌自己的角度看,也不是没有道理。”百姓们看着杨嗣昌的逻辑,也觉得其中不是没有道理。
当然,这并非是说他们就很认同杨嗣昌的各种做法了,主要实在是左良玉现在的做法也立不住脚,双方都有毛病,而且毛病都不小,没有一个是可以忽视掉毛病然后让人说他做得对的。
既然如此,那当然是杨嗣昌这边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了啊!
一个中年男子赞同道:“这个确实是这样,咱也知道,是左良玉的判断是对的,杨嗣昌可能还是军事方面的能力不如左良玉,判断没有那么准确,如果左良玉不带着主力去四川,那也堵不住张献忠……但是如果倒推回去,左良玉有权力调动主力跟着自己走,那也确实是杨嗣昌之前的提拔。”
如果杨嗣昌当时根本没有选择左良玉,那么纵使左良玉有再准确的判断,那也不能取得如今的效果——因为他没有权力调动大军主力,就算他带着自己的队伍跑到了四川,那么或许也不是张献忠的对手,到时候,获得的不是大胜,反而是大败了。
至于说当时杨嗣昌其实也是打算通过提拔左良玉,来加强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属于是有目的的……那也很正常,总不能指望人家什么也不图的就要提拔你吧?你当时在军中也没有那个地位那个天赋吧?
“我懂,这就是之前就讲过的,那什么千里马和伯乐的问题嘛。”一个少年想起了什么,高高兴兴道。
千里马和伯乐的问题,之前就讲过,具体哪个故事她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这个问题还是记得的——左良玉就可以算是千里马,而杨嗣昌在这件事情上扮演的角色就是伯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虽然左良玉确实有才能,但是如果真的无人赏识……那确实也是不行的。
因此,杨嗣昌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功劳,也不算胡说。
“只不过杨嗣昌也确实有一点点想的太好了……”另一个人叹道,“他以为左良玉会因为自己的提拔而愿意听话,但是他也不想想,之前左良玉已经都盘踞一方谁也不理了,难道他就能是什么例外?就凭一个提拔?左良玉恐怕根本不放在心上。”
要说有恩情,那任用左良玉的朝廷对他有没有知遇之恩?但是左良玉不也是根本不理会朝廷的调令吗?
怎么你杨嗣昌就能是例外呢?
这个人选最开始就没有选对啊!
“而且非要说的话,现在能够取得这样的功劳,也确实是多亏了左良玉……”
还有人思考了一会儿:“但是这只是‘重要原因’,莫不是还有其他原因,让杨嗣昌不能容忍左良玉?”
“?”
“还能有什么原因,左良玉不听指挥难道不是主要原因?”
“他都不听指挥了……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比不听指挥拥兵自重更严重的?”
喜欢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