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胖的很显眼

首页 >>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靖王府之乱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狂魔战神杨再兴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伊庇鲁斯的鹰旗封侯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刚穿越就被四百斤的女人退婚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胖的很显眼 -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全文阅读 -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txt下载 -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42章 新时代,新战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烈武十七年,春穿暖花开,北京紫禁城!

文华殿外的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被暖风卷着,偶尔有几片调皮地穿过雕花长窗,落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上。

殿内,熏香袅袅,却不再是往日那种沉重压抑的檀香,而是换上了更为清雅淡远的兰芷之香,仿佛也预示着帝国气象的焕然一新。

二十二岁的皇太子朱和塳端坐在属于父皇的紫檀木大案后,身姿挺拔,着一袭杏黄色的常服,唯有领口与袖缘用银线绣着四爪蟒纹。

他面前堆叠着高高的奏章,但他批阅的速度极快,朱笔挥洒,时而停顿沉吟,时而疾书数行,决策果断,条理清晰。

偶尔抬起头时,那双年轻却已沉淀下足够深度的眼眸里,锐利与沉稳交织,竟已有其父烈武帝朱慈炯的七八分神韵。

五十岁的朱慈炯,此刻却悠闲地坐在窗下的紫檀木躺椅上,手中把玩着一对温润的玉球,半眯着眼,看着窗外流云变幻。

又听着身后好大儿翻动奏章、笔下沙沙的声响,以及偶尔与侍立一旁的新任总理大臣陈永华的低语问答。

五年了。自烈武十二年那场席卷帝国肌体、刮骨疗毒般的巨变之后,大明仿佛卸下了沉重的枷锁,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

内部,那些盘根错节、尾大不掉的世家巨族被连根拔起,空出来的庞大财富和土地被收归国有或低价发卖给自耕农,更地激发了民间活力。

科举取士更加注重实务,大量新鲜血液注入官僚体系;监察部和国安部在皇室的直接掌控下,如同两把时刻高悬的利剑,对官员贪腐保持着高压态势,吏治为之一清。

外部,朝鲜设省,扶桑平定,漠南蒙古臣服,南疆诸邦重归宁静。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如番薯、玉米得以更大范围推广,人口更快增长。

各色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东南沿海的海外贸易额连年翻番,白银流入如同潮水。

朝廷的官营矿业、炼钢冶铁、香烟、制盐、造船、纺织、玻璃等等大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新工艺被不断引入和改良。

帝国的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百姓的负担得以减轻,生活肉眼可见地富足起来。

京城的大街上,车马粼粼,商铺林立,各种口音的商贾往来不绝,百姓脸上多了笑容,少了惶惑。

朱慈炯很满意,他用了半生心血,终于将这艘古老的帝国巨舰扳回了正确的航道,并且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今,他看着日渐成熟的太子,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终于可以稍稍放下一些了。

“父皇,”朱和塳处理完一批奏章,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陈阁老报上来,去年全国赋税总额,比烈武十二年增加了五成有余。”

“新式的飞梭织机效率惊人,出产的绸缎在欧罗巴卖出了黄金价。儿臣想着,是不是可以再减一波农税,进一步鼓励垦荒,鼓励生育?”

朱慈炯眼皮都没抬,懒洋洋地道:“你是常务副皇帝,你决定就好。只是记住,减税是好事!”

“但军队的饷银、研究院的经费、各地基建的投入,一分都不能少。钱袋子,要捏紧,也要会花。”

“儿臣明白。”朱和塳点头,又看向陈永华,“陈先生,关于疏浚大运河山东段的事,预算再核一遍,要确保每两银子都用到实处。监察部那边,会派专人跟进审计。”

陈永华如今已是内阁首揆,气质愈发沉凝,闻言躬身道:“殿下放心,臣已遣干员实地勘测,预算必力求精准。”

“审计之事,臣会与付部长密切配合。”他心中暗叹,太子殿下真是把陛下“抓大放小”、“紧握枪杆子和钱袋子”的精髓学了个十足十。

甚至青出于蓝,心思缜密,手段老辣,被热一些官员私下称之为“小阴批”,绝非虚言。

政务琐事尽数丢给内阁,自己则牢牢掌控着核心权力,轻松自在,却又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朱慈炯听着,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偷懒?或许是吧。但更重要的是,他要让朱和塳在实践中真正学会如何做一个皇帝。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老总理张煌言,三年前致仕荣归,回到了魂牵梦萦的西子湖畔。老人家时常在岳飞庙和于谦祠前徘徊,感慨世事轮回,与西湖似有宿缘。如此结局,对于一位鞠躬尽瘁的老臣来说,已是圆满。

......

烈武二十二年,秋风萧瑟,文华殿偏殿!

又一个五年过去,朱慈炯五十五岁,两鬓已见斑白,但精神依旧矍铄,暂时没能如愿传位。

朱和塳二十七岁,正值年富力强,眉宇间的青涩早已褪尽,取而代之的是深不见底的沉稳和偶尔闪过的、与其父如出一辙的锐利光芒。

他“常务副皇帝”的昵称早已深入人心,满朝文武皆知,这位太子爷才是实际处理国政的主人!

其政治手腕之老练,心思之缜密,布局之深远,常常令人暗自心惊,堪称新一代“老阴批”。

帝国的国力在这五年里再上一个新台阶,又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工农商业极大发展,各地的水利、道路、驿站等也极大改善。

中原核心地区的百姓,多数已能温饱无忧,甚至不少人家有了余钱添置新衣、改善饮食,堪称进入了“小康”之境。

对于边疆、山区等相对贫困的地区,朝廷也启动了大规模的“帮扶计划”,移民实边,传授技艺,兴办学堂,力图缩小地域差距。

而最让朱慈炯心心念念的“工业革命”,终于看到了破晓的曙光。

在文华殿偏殿,一场小范围的机密演示正在进行。没有华丽的排场,只有朱慈炯、朱和塳、寥寥数位心腹重臣和皇家科学院的大佬。

殿中央,一个看起来颇为笨重、充满了铜铁质感、布满铆钉和活塞的机器,正在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噗嗤——噗嗤——”声。

锅炉燃烧着石炭,产生高温蒸汽,推动着气缸活塞做往复运动,通过一套曲柄连杆机构,带动着一个飞轮缓慢而坚定地旋转着。

虽然噪音很大,效率看起来也不高,甚至有些地方还在嗤嗤地泄漏着白汽,但它确实在持续地、不知疲倦地运转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陛下,殿下,”新院长戴梓激动地声音都在颤抖,“此乃我院根据陛下的大概描述,历经数百次失败,改进而成的第七代蒸汽机原型!”

“其功率已较初代提升了三倍,稳定性也大大增强!若以精钢替代部分铸铁件,改进密封工艺,其效更能倍增!”

朱慈炯围着这台粗糙的原始蒸汽机慢慢踱步,眼中闪烁着无比复杂的光芒——有欣慰,有激动,更有一种穿越者终于推动历史车轮的慨然。

五年又五年复又五年,他投入了海量的资金和人力,无数次画出示意图,尽量描述基本原理,今天,终于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好!好!好!”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拍了拍戴梓的肩膀,“诸位辛苦了!赏!重重有赏!所有参与研造者,皆记大功!”

朱和塳向来信任父皇的眼光和判断,更从科学院呈报的各类附属研究报告中,窥见了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他冷静地问道:“戴院长,与之配套的仿织机器、矿山抽水机、以及你们设想的‘蒸汽机车’、新式‘蒸汽轮船’,进展如何?”

“回殿下!”戴梓满怀信心,“仿织机已有多台样机在苏州织造局试运行,效率远超人力飞梭!”

“矿山抽水机模型也已成功,正在河北煤矿实地改造旧式设备。至于蒸汽机车和轮船……”他顿了顿,略显惭愧:

“尚在理论设计和小型实验阶段,主要是密封、传动和材料强度问题还需攻克,但方向已然明确!预计再有三五年,必有实用之物出现!”

朱和塳看向父亲,朱慈炯微微颔首:“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要怕花钱,不要怕失败。

需要什么材料,需要什么人才,直接向内阁和朕申报。此事,关乎国运,乃第一等要务!”

“臣等遵旨!”科学院的众人激动得满脸通红。

君臣又商议了许久,如何保密,如何选拔培养更多理工人才,如何筹建专门的蒸汽机工厂等等。

朱和塳听得极其认真,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其思路之清晰,考虑之周全,令朱慈炯倍感欣慰。

会后,众人退去。偏殿内只剩下父子二人,以及那台依旧在噗嗤作响、象征着未来的机器。

朱慈炯走到殿内那面巨大的、覆盖了整面墙壁的世界地图前。他的目光掠过已在大明实际控制下的东亚、东南亚......

“塳儿,”他指着那片被称为“澳洲”和“北美”的辽阔土地,声音低沉而充满诱惑,“你父皇我啊,这辈子是没机会亲眼去看看这些地方了。”

“那里土地辽阔得一眼望不到边,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得吓人,金矿、银矿、露天煤矿、铁矿……几乎遍地都是!”

“而且,上面只有些还处在石器时代的土着,数量稀少,不堪一击。但需善待,又传说是上古殷商后裔。”

朱和塳的目光也随之投去,眼神变得炽热而贪婪。他比他的父亲更加年轻,更有野心,也更缺乏对“原着民”那点微不足道的心理负担。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无尽的土地、数不清的资源、以及大明子民在那片新大陆上繁衍生息的壮观景象。

“父皇放心,”朱和塳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儿臣已令海军衙门秘密研制更适合远洋航行的大型战舰。”

“科学院也在根据您提供的思路,研究如何解决长期航海的补给和防病问题。待蒸汽机真正实用,装上铁甲舰……

“这些宝地,迟早都是我大明之子民的新家园!有句老话说的极好,日月所照,皆为明土!”

朱慈炯看着好大儿眼中燃烧起来的野心,笑了笑,没有多说。他知道,自己播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将长得比他期望的更加茂盛。

......

共和元年,夏日炎炎。时光荏苒,又是五年飞逝。

大明烈武帝朱慈炯,已然六十岁了。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头发几乎全白,精力也大不如前。他知道,是时候彻底放下了。

尽管三十二岁的皇太子朱和塳极力反对,但朱慈炯心意已决,坚持在烈武二十七年秋,将皇位传给了完全成熟的朱和塳。

新皇登基,改元“共和”,寓意“四海升平,万民协和”。但熟悉新皇性格的臣子们都明白,这位年轻陛下的“共和”。

禅位后的朱慈炯,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他拒绝了儿子在北京修建太上皇宫的提议,而是带着相伴多年的皇后杨婈,轻车简从,回到了他帝王生涯起点的地方——南京。

他没有入住宏伟的南京皇宫,而是在秦淮河畔选择了一处清幽雅致的园林宅院住下。

深秋时节,他时常独自一人,乘坐马车,来到定远县那个偏僻的、承载着他最大秘密和最初恐慌的山谷。

山谷依旧寂静,秋叶飘零。他坐在那块熟悉的石头上,望着曾经雷电交加、空间扭曲的地方,一坐就是大半天。

他多么希望,能再有一次奇迹,出现一个虫洞,将他带回那个熟悉的、现代化的世界。哪怕只是回去看一眼也好。

然而,没有。每一次期待,都换来更深的失落。奇迹没有出现第二次。他终究,要在这个时代终老......

而在北京,新登基的共和帝朱和塳,正以惊人的精力和魄力,推动着父亲未竟的事业。

大明的工业革命,终于在他手中迎来了真正轰轰烈烈的爆发!蒸汽机经过无数次改进,终于达到了可以大规模实用和推广的水平

!一座座采用蒸汽动力的纺织厂、炼铁厂、机械厂等拔地而起,黑烟囱开始成为城市的新景观。

第一条实验性的蒸汽机车铁路在北京郊区建成,虽然只是短短数里,但那冒着白烟、轰鸣前进的钢铁巨兽,震撼了所有目睹者。

更大的钢铁蒸汽轮船也在船坞中铺设龙骨,预示着大洋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膨胀,科技日新月异。

与此同时,在相对和平富足的环境下,大明的人口也迎来了爆炸式增长,根据户部最新统计,帝国在籍人口已然突破了两亿两千万!

庞大的人口既是负担,也是无穷的潜力和市场,更是帝国对外扩张最重要的基石。

这一日,共和帝朱和塳在养心殿西暖阁,再次站到了那面巨大的世界地图前。与父亲不同,他手中的笔,更加犀利,目光也更加炽热和贪婪。

他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扫过那些被父亲称为“宝地”的空白区域——澳洲、北美、南美……

“宝地……都是宝地啊……”他低声自语,手指缓缓划过那片广袤的南方大陆,“听说那里草原无边无际,最适合放牧,若是迁我大明百姓千万前去,不出二十年,那里便将是我大明最大的肉库和粮仓!”

他的手指又移向北美洲,“这里,父皇说矿产极丰,森林密布……西夷似乎已有几个据点在东岸?无妨,待朕的铁甲舰成军,自西岸登陆,自东向西,横扫便是!”

“嘿嘿,澳洲倒是近在咫尺,据说岛上只有一些西夷的罪犯、流氓和下三滥在岛上,派兵扫了便是......”

还有非洲、中亚……

他的胸膛微微起伏,眼中闪烁着的是比其父朱慈炯更加直接、更加不加掩饰的扩张欲望。

父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扫清了内外的障碍,甚至指明了方向。

而现在,轮到他来挥笔,在这张广阔的世界地图上,涂抹上属于大明的、最浓墨重彩的朱红!

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殖民时代,即将在这位年轻而雄心勃勃的大明共和皇帝手中,缓缓拉开序幕。

帝国的战车,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即将驶向父亲未曾想象的远方。

喜欢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随身一个迷雾世界星空奇幻科学神霄赵十八传奇四合院:傻柱偷偷结婚,众禽傻眼诡仙族我的道士老婆大唐狂士全球冰封十日终焉单调的星空全球战国九霄天庭摊牌!我靠吃瓜称霸修仙界重生之独步江湖苟在修真世界杨辰秦惜在线阅读假装破产,我被踢出家族聊天群各类男主短篇合集官之位一世容晴穿书疯批反派豢养了男主
经典收藏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三国:最强争霸系统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绛色大宋异界军火帝国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三国崛起并州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皇帝好多啊金牌帝婿金融帝国之宋归画河山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苏丹的新月戒爱此妖:蛇王,别咬我庶女攻略
最近更新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道藏辑要真理铁拳笔架叉将军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大楚武信君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铜镜约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胖的很显眼 -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txt下载 -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最新章节 -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