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福健全粥

首页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战场合同工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狂魔战神杨再兴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扶明录棺越:开局便是冒牌货水浒:我带着梁山好汉以德斧人天唐穿书嫁首辅,锦鲤甜妻旺全家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福健全粥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全文阅读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txt下载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89章 胡乱涂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乱世之中,学舍如舟,载的是天下的春。去年冬月送你的麦种,若能抽芽,便让孩子们知晓,万物有常,纵经霜雪亦会重生。”

信纸末端画着株抽穗的麦子,穗粒饱满,仿佛能闻到新麦的清香。苏羽忽然想起去年冬日,荀彧冒着风雪送来的那袋麦种,布袋上还沾着许昌城头的寒霜。

“先生?” 阿恒怯生生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苏羽慌忙将信纸折起,转身时正撞见孩子们扒着门框张望。最小的阿禾攥着衣角,眼里的担忧像受惊的小鹿。他忽然想起荀彧信里的话,伸手揉了揉阿恒的头顶:“今天我们学《诗经》如何?”

暮色漫进学舍时,苏羽将信函藏进樟木箱的底层。箱子里还压着去年冬至荀彧送来的棉絮,如今已被孩子们拆成小块,缝补在磨破的衣襟上。他望着墙上悬挂的《论语》拓片,忽然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由远及近踏碎了黄昏的宁静。

“先生!村口来了好多兵!” 负责望风的阿吉撞开房门,草鞋上沾着的泥点溅到门槛上,“他们、他们背着刀!”

苏羽抓起门后的铁尺,那是他用来戒尺的旧物,此刻却觉得格外沉重。他推开门时,正见一队骑兵停在学舍门前,玄色的甲胄在残阳下泛着冷光。为首的将领勒住缰绳,马蹄扬起的尘土落在菜畦里,压垮了刚抽芽的豆苗。

“奉魏王令,征用此地为粮仓。” 将领的声音像磨过的铁器,目光扫过门楣上的木牌时,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不过是些泥腿子的破屋,拆了也无妨。”

苏羽将涌到门口的孩子们护在身后,铁尺在掌心沁出冷汗:“此处是学舍,有孩童三十余人,还请将军另择他处。”

“学舍?” 将领翻身下马,腰间的长刀撞到甲胄发出脆响,“如今军粮紧缺,莫说学舍,就是文庙也得让道。” 他抬手一挥,“给我拆!”

斧凿声响起时,阿恒突然从苏羽身后冲出来,张开双臂挡在菜畦前:“不准碰我的萝卜!”

寒光闪过的瞬间,苏羽扑过去将阿恒护在身下。长刀劈在门楣的木牌上,木屑飞溅中,那枚 “守” 字木牌晃了晃,竟完好无损。将领愣住的片刻,苏羽看清他甲胄内侧绣着的字 —— 许昌卫。

“将军可知这木牌的来历?” 苏羽扶着阿恒站起身,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建安五年,荀彧在此设立学舍,亲手刻下此牌。”

将领的脸色变了变。他抬手抹去脸上的尘土,露出额角一道浅浅的疤痕:“文若先生……”

苏羽忽然想起荀彧信里的话:“许昌卫中有旧部,曾受学于我。若遇危难,可提‘守’字。” 他从怀中掏出那卷信函,信纸在风中簌簌作响:“这是文若先生的手书,将军请看。”

暮色渐浓时,骑兵们竟开始帮着修补被撞坏的门框。那将领蹲在菜畦边,小心翼翼地扶起被踩倒的豆苗,动作笨拙得像个初学农事的孩童。他说自己叫赵武,曾是荀彧府中的书童,额角的疤痕是当年护着典籍时被流矢所伤。

“先生常说,毁掉一座城容易,烧掉典籍也容易,” 赵武摸着门楣上的木牌,指腹抚过那些温润的纹路,“但要让火种不灭,得有人守着。” 他留下十石军粮,临走时将自己的佩刀挂在学舍墙上,“若再有乱兵来犯,便说许昌卫赵武在此驻守。”

月光再次洒满学舍时,苏羽望着墙上的佩刀,忽然明白荀彧为何要将学舍建在这四战之地。就像菜畦里的种子,越是贫瘠的土地,越能长出坚韧的根须。

初夏的暴雨连下了三日。山洪冲垮了后山的栈道,阻断了通往县城的路。学舍的屋顶开始漏雨,孩子们用陶罐接雨时,苏羽正忙着修补被雨水泡软的土墙。

“先生,柴火快用完了。” 负责烧灶的阿禾抱着最后一捆枯枝进来,小脸被烟火熏得发黑。

苏羽望着窗外白茫茫的雨幕,忽然想起赵武留下的军粮。那些黄澄澄的小米装在粗布袋子里,堆在墙角像座小小的山。他解开袋口时,发现里面藏着用油纸包好的药草,还有一张写着药方的字条 —— 治风寒的药材,想必是赵武见孩子们面有菜色特意留下的。

雨停的清晨,孩子们在院子里发现了只受伤的信鸽。鸽腿上绑着的竹筒里,卷着张皱巴巴的字条,是邻县学舍的王夫子写的:“流寇将至,速避。”

苏羽望着学舍里熟睡的孩子们,忽然听见菜畦里传来窸窣声。阿恒举着那枚小木牌站在雨洼里,裤脚沾满泥浆:“先生,我们不躲。” 他身后跟着十几个孩子,手里都攥着削尖的木棍,最小的阿禾甚至抱着块磨尖的石头。

苏羽的目光扫过墙上的佩刀,落在门楣的木牌上。雨水冲刷后的 “守” 字愈发清晰,仿佛有温润的光从木纹里渗出来。他忽然想起荀彧说过的话,乱世如洪,总要有人做那砥柱。

当流寇的马蹄声在村口响起时,苏羽将孩子们藏进地窖,自己则提着赵武留下的佩刀站在门内。阳光穿过雨后天晴的云层,照在门楣的木牌上,折射出的光斑落在他脚边,像散落的星子。

第一个流寇撞开门时,苏羽闻到了浓重的酒气。刀锋相接的瞬间,他忽然想起多年前,荀彧也是这样站在许昌城头,身后是满城百姓,身前是千军万马。佩刀的重量压得手臂发麻,他却死死攥着刀柄,就像握着最后一点星火。

混乱中,有人撞到了菜畦边的木牌。阿恒刻的 “守” 字木牌应声而倒,却被一只沾满泥污的小手迅速扶起。苏羽眼角的余光瞥见,是阿禾举着石头从地窖里跑出来,身后跟着一群举着木棍的孩子。

流寇们愣住的片刻,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赵武带着许昌卫的骑兵冲过石桥,玄色的甲胄在阳光下泛着银光。为首的流寇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箭射穿了手腕。

“文若先生说过,” 赵武勒马停在学舍门前,弓弦上的箭依旧指着流寇,“这学舍是天下的火种,谁也不能碰。”

战后的学舍弥漫着草药味。阿禾的额头缠着布条,却仍举着木棍在院子里巡逻。苏羽蹲在菜畦边,将阿恒刻的木牌重新插好。新长的豆苗绕过木牌,在风中轻轻摇曳。

赵武临走时留下更多的兵卒:“魏王说了,要护着这学舍。” 他望着门楣上的木牌,忽然笑了,“先生当年说的没错,火种真的能燎原。”

秋收时,学舍的菜园堆满了南瓜和萝卜。孩子们将最大的南瓜切开,掏出种子晾晒在窗台上。阿恒在装种子的陶罐上刻了 “守” 字,这次的笔画已沉稳了许多。

苏羽拆开新到的信函,是许昌来的消息。信里说,荀彧当年种下的那棵槐树,如今已亭亭如盖。他忽然想起那个冬夜,荀彧说乱世如长夜,总有人要做提灯人。

苏羽将信纸凑近油灯,橘色的光晕里,“亭亭如盖” 四个字仿佛带着暖意。窗外的风卷着几片枯叶掠过石阶,他忽然想起荀彧当年亲手拓印的《仓颉篇》,那些磨损的竹简边缘,还留着先生反复摩挲的痕迹。

“先生,许昌来的信里说什么?” 阿禾端着药碗走进来,额角的疤痕在灯光下若隐隐现。去年深秋她染了风寒,高烧不退时嘴里还念叨着要给菜窖加固,如今嗓音里总带着点沙哑。

苏羽将信纸折好塞进木盒:“说那边的槐树开花了,落得满地都是。”

阿禾眨了眨眼:“就像咱们后院的杏花?” 她去年春天在断墙下种了株杏树,如今已抽出新枝。

“是啊。” 苏羽接过药碗,碗底的药渣沉淀成奇怪的形状,“明天教你们写‘槐’字吧。”

深夜的学舍总有窸窸窣窣的响动。苏羽提着油灯巡视,见阿恒的窗纸上还映着身影。推门进去,少年正对着陶罐上的 “守” 字发呆,案几上摊着半截竹简书,是新抄的《诗经》。

“睡不着?” 苏羽将油灯往案前挪了挪。

阿恒指尖划过木痕:“先生,许昌是不是很远?” 他去年跟着送粮队去过邻县,回来后总说要走出这片山。

“翻过七座山,再过三条河就到了。” 苏羽想起荀彧当年描述的许昌城,朱雀大街上的槐树能遮住半条街,“等你把《春秋》抄完,我就带你去看看。”

少年眼里亮起光,却又低下头:“可学舍怎么办?” 菜畦里的萝卜该间苗了,阿禾一个人忙不过来。

苏羽望着陶罐上日渐沉稳的刻痕,忽然想起荀彧说过的话:“真正的守,不是困在一方天地里。” 他拿起案上的刻刀,在 “守” 字旁边添了个小小的 “行”,“就像种子,总要落地生根,才能长成森林。”

开春时,学舍来了位不速之客。那人穿着粗布短打,腰间别着把锈剑,站在槐树下张望许久,见着晾晒的草药才上前问路。

“敢问这里可是苏先生的学舍?” 他声音沙哑,眼角有道深疤。

苏羽正在翻晒黄芪,闻言直起身:“正是,壮士找我有事?”

那人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层层解开露出半块玉佩,玉上刻着 “文若” 二字。“在下是徐州来的,这是家主临终前嘱咐交给先生的。” 他眼圈泛红,“家主说,当年若不是文若先生派的人护送,我们全族都活不过那场兵灾。”

苏羽指尖抚过玉佩上的裂痕,那是当年战乱留下的痕迹。他想起荀彧总说,乱世里人命如草芥,能多护一个是一个。

“家主让我带句话,” 来人声音发颤,“徐州的乡学重新开了,孩子们都在念先生编的蒙书。”

送走客人时,阿禾正在教新入学的孩童辨认草药。那几个孩子是逃难来的,怯生生地躲在门后,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野果。

“先生,他们说家里的房子被烧了。” 阿禾把晒干的金银花收进陶罐,“我教他们认止血的药草好不好?”

苏羽望着菜畦里新插的木牌,上面是孩童歪歪扭扭的字迹。“好啊,” 他忽然笑了,“再教他们写‘生’字。”

入夏后雨水连绵,山洪冲垮了后山的栈道。赵武派来的兵卒正忙着抢修,孩子们就提着竹篮送吃食。阿恒学会了编草绳,将晾干的茅草搓成绳索递给兵卒,手腕上勒出深深的红痕。

“小先生力气不小啊。” 领头的校尉拍他肩膀,“将来想不想从军?”

阿恒低头系紧绳结:“先生说,守学舍也是守天下。” 他去年跟着兵卒学了扎营,如今能把草绳捆得比谁都结实。

雨停那天,栈道修通了。兵卒们要返程时,阿禾抱来陶罐,里面是晒干的薄荷:“这个泡水喝,解暑。” 她额角的疤痕被汗水浸湿,却笑得明亮。

校尉接过陶罐时,见罐底刻着个小小的 “安” 字。

秋分时,许昌又来信了。这次随信寄来的,还有新刻的《论语》竹简。苏羽展开时,见卷末有行小字:“闻学舍添新丁,特赠此书。” 笔迹遒劲,是魏王身边的陈琳所书。

“先生,这是什么?” 新入学的小童踮脚张望,手里还攥着阿禾给的酸枣。

苏羽将竹简摊在阳光下:“是教我们怎么做人的书。” 他指着 “己所不欲” 四个字,“就像你们不喜欢饿肚子,也要记得给路过的流民留口吃的。”

小童似懂非懂地点头,忽然指着天空:“先生你看,大雁!”

一群鸿雁排着队往南飞,掠过学舍的青砖黛瓦。阿恒正爬在梯子上修补漏雨的屋顶,见着雁阵忽然喊:“先生,它们要去南方避寒吗?”

苏羽望着雁群消失在云层里:“是啊,等春天就回来了。” 他想起荀彧说过,再冷的冬天也会过去。

那年冬天来得格外早。第一场雪落下时,学舍的烟囱里冒出袅袅青烟。苏羽正在教孩子们煮姜汤,忽闻门外传来马蹄声。

推门一看,竟是赵武。他穿着玄色铠甲,盔上落满雪花,身后跟着辆马车。“先生,魏王送年货来了。” 他搓着冻红的手,指着车上的米粮,“还有许昌新收的棉花,给孩子们做棉衣。”

阿禾抱着刚缝好的鞋垫跑出来,见着赵武就笑:“赵将军,这是用艾叶做的,暖脚。”

赵武接过鞋垫时,瞥见窗台上晒着的南瓜子。“去年的种子发芽了?” 他记得阿恒刻的木牌。

“早结果了!” 阿恒搬来个小南瓜,瓜皮上还留着他刻的 “秋” 字,“先生说,这叫春华秋实。”

赵武哈哈大笑,忽然从怀里掏出个锦囊:“这是给先生的。” 锦囊里是片槐树叶,叶脉清晰,想来是许昌那棵老槐树上的。

苏羽将槐叶夹进《论语》,忽然听见远处传来读书声。是新来的孩童在念《诗经》,稚嫩的嗓音穿透风雪,落在积着雪的菜畦里。

“先生你听,” 赵武侧耳细听,眼里闪着光,“这声音能传到许昌去呢。”

开春后,学舍的院墙又加高了三尺。是附近村落的百姓自发来帮忙的,他们说学舍的孩子们总把草药分给大家,该好好报答。

夯土时,阿恒学着大人的样子喊号子,声音虽嫩却很响亮。苏羽站在土堆上看,见新砌的墙基里混着些碎陶片,那是去年山洪冲出来的,孩子们捡来当玩具的。

“先生,你看我刻的砖。” 阿禾举着块方砖跑过来,上面刻着个 “家” 字,笔画比去年沉稳多了。

苏羽接过砖,轻轻放在墙头上:“好,就让它守着咱们的家。”

清明那天,苏羽带着孩子们去后山扫墓。那里埋着战乱中逝去的乡亲,坟前都插着孩子们刻的木牌。阿恒给新坟培土时,忽然发现去年种的蒲公英发了芽,嫩黄的花盘迎着风摇晃。

“先生,它们会飞到哪里去?” 阿恒望着被风吹散的绒毛。

“飞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去。” 苏羽想起荀彧说的提灯人,或许蒲公英也是提灯的使者。

归途中,遇见个背着行囊的书生。那人见着学舍的炊烟,上前打听是否能借宿。“在下是从长安来的,要去徐州讲学。” 他衣衫虽旧,却收拾得干净,“听闻此地有座学舍,特意绕路来看看。”

苏羽请他进屋喝茶,见他行囊里装着满满一捆书简。“这些是家传的典籍,” 书生爱惜地抚摸着,“乱世里丢了不少,只剩这些了。”

“若不嫌弃,就留在学舍吧。” 苏羽指着书架上的空位,“这里永远有典籍的位置。”

书生望着满墙的书简,忽然红了眼眶:“在下姓陈,愿留下教孩子们读书。”

那天晚上,学舍的油灯亮到很晚。苏羽和陈先生整理书简,阿恒在一旁研墨,阿禾则煮了新收的绿豆汤。窗外的槐树枝桠在月光下摇曳,像极了许昌那棵老槐树的影子。

入夏后,陈先生教孩子们写诗。阿恒写的第一首诗是关于菜畦的,说 “豆苗绕木牌,风吹绿意来”。苏羽把诗抄在竹简上,挂在学舍的梁上。

七月初七那天,有商队路过。领头的商人见过世面,说南边的州郡也开了不少学舍,都学着这里的样子种着菜,养着药草。

“听说那些学舍都挂着‘守’字木牌呢。” 商人喝着薄荷茶,啧啧称奇,“都说当年文若先生留下的火种,如今烧遍天下了。”

苏羽望向窗外,见阿禾正在教孩子们辨认北斗星。她指着勺柄的方向说:“先生说,那是北方,许昌就在那边。”

夜深时,苏羽又拿出那封信。“亭亭如盖” 四个字在月光下泛着光,他忽然想起荀彧种槐树时的样子,穿着素色长袍,手里拿着铁锹,说要给后人留片荫凉。

那年秋收,学舍的南瓜堆成了小山。孩子们在最大的南瓜上刻满了字,有 “安”,有 “生”,还有 “天下”。陈先生笑着说,这是最好的启蒙书。

送粮的兵卒带来消息,说魏王在许昌建了太学,要请苏先生去讲学。苏羽望着孩子们晾晒的种子,摇了摇头:“告诉魏王,我守着这里就好。”

兵卒走时,阿恒塞给他个陶罐,里面是新收的槐树种。“请带给许昌的老槐树。” 他仰着小脸,“就说我们这里也长出新槐树了。”

第二年春天,许昌回信说,那些槐树种下去都发芽了。信里还附了张画,是许昌太学的样子,檐下挂着块木牌,写着 “守正” 二字。

苏羽把画贴在墙上,孩子们围着看,叽叽喳喳说要去许昌看看。阿禾指着画里的槐树:“等我学会嫁接,就把咱们的槐树嫁接到许昌去。”

陈先生笑着说:“那时候,天下的槐树就都是一家了。”

那天下午,学舍来了位白发老者。他拄着拐杖,站在槐树下看了许久,忽然对着树干深深一揖。“文若兄,我来看你了。” 他声音哽咽,“你看,这天下就要亮了。”

苏羽上前见礼,才知是当年与荀彧共事的钟太傅。“老朽辞官后四处游历,” 钟太傅望着读书的孩童,眼里含泪,“见了太多学舍,都是照着这里的样子建的。”

他从袖中取出卷书,是荀彧当年批注的《左传》:“这是文若兄的遗物,该留在最合适的地方。”

夕阳西下时,钟太傅要走了。孩子们追着马车送他,手里捧着晒干的草药和新烤的南瓜干。阿恒跑在最前面,把刻着 “行” 字的木牌塞给太傅:“先生说,带着它就能走到远方。”

钟太傅接过木牌,见背面刻着行小字:“乱世有终,长夜当尽。” 笔迹稚嫩,却力透木背。

苏羽站在学舍门口,望着马车消失在山道上。春风拂过,新抽的槐树叶沙沙作响,像极了当年荀彧的笑声。他忽然明白,所谓提灯人,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的光。

喜欢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霸道凌少的小妻子暴君总想生三胎西域情怀我的高中生活日常斗罗之我莫名其妙的穿越了九霄天庭幻兽飞雪传刀与剑的征程抄家后,第一美人被权臣强取豪夺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霸天龙帝穿越自救修仙妙手风流小神医伊庇鲁斯的鹰旗团宠三岁半,全宗门最会御兽的崽冲师逆徒:开局让圣地之主翻白眼官之位斗罗:武魂殿团宠路子野惹她干嘛小山村里的留守女人们摊牌!我靠吃瓜称霸修仙界
经典收藏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南宋弃子我的帝国弗利兰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苏丹的新月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庶女攻略金融帝国之宋归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庆风云录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绛色大宋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汉武帝穿越曹操惑世歹妃种田之天命福女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重生之极品姑爷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
最近更新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清宫秘史十二章唐代秘史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史上最强县令大乾风云起苍穹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明朝的名义北宋第一狠人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靖康前夜:帝业重光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笔架叉将军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福健全粥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txt下载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最新章节 - 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