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朕明白了,这凡是能够上榜的名医,医术高还不行,还得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成就和贡献才行啊。”
汉高祖刘邦点头道。
...
魏武帝时空,神医董奉看到汉高祖这么说,也是露出了深思。
...
“果然如此,高祖真是厉害,这李时珍有《本草纲目》,张仲景有《伤寒杂病论》,华佗虽然没有医术传世,但在外科领域成就非凡,扁鹊有内外经,皇甫谧是针灸大师,这葛洪就是急救大师。如果能把这些医书传遍各个时空就好了。”
汉宣帝连连点头。
...
【另外,他还有一本《玉函方》医书,也已经遗失了。
...
葛洪在化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只不过他那个时候,还应该不明白化学的基本原理,只是在观察炼丹过程中的物质的变化。
比如,他在《抱朴子》里记载了,丹砂加热可以炼化出水银,而水银和硫磺又能重新合成丹砂。
这其实就是硫化汞受热,分解成了汞和硫。
硫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燃烧反应,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硫。
另外,他还会玩铅,记录了四氧化三铅(红丹,铅丹)被炼化成铅金属,和铅重新被炼化成四氧化三铅。
还有砒霜,也是他经常弄的。
古代三大毒物,让他整了个遍。
按照史料记载,他非常相信吃金丹能够长生,这么一来,真的是好奇,他是怎么活到81岁的。】
...
“是啊,这他既然经常炼丹,又相信这个,为什么能活到81的,为什么皇帝吃仙丹,就全都崩得早?”
秦始皇板着脸发出了疑问。
...
“始皇帝啊,他肯定是没吃,不然整天吃毒,怎么可能活到81,这些个道士啊,坏得很!哈哈哈!”
汉高祖刘邦道。
...
“葛洪呢?出来说个话,不就清楚了,出来露个脸,说说!”
明武宗朱厚照道。
...
“对啊,小仙翁,你倒是出来说个话啊。”唐宪宗李纯也很是着急。
...
“就是,出来说个话。”
一连好几个唐朝皇帝都发言露脸了。
...
“这...”
东晋,葛洪本人看到这些,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表情。
...
【华夏古代十大名医--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着名楚国诗人,爱国者屈原的后人。
从小体弱多病,在这方面花了很多的钱,因此便立志自己学医。
他非常好学,七岁就能认识一千多个字,一天能背上千字的文章。
西魏之时,便已有名气,大臣独孤信,也就是隋文帝杨坚的岳父,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就称赞其为“圣童”。
他18岁学医,很快就有不小的进步,周围乡亲有病都找他治疗。
20岁时,对老庄之学已经颇有研究。
到北周时期,权臣杨坚征召他,但他认为当官太过于世故,不利于研究,所以拒绝了。
隋朝时期,他隐居在太白山,精研《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
唐太宗时期,召见孙思邈,见他七十多岁还精神抖擞,就十分的佩服,想赐予他爵位,但被拒绝。
唐高宗时期,李治把孙思邈召到京城,因为李治太热情,就在尚药局工作了一年就辞职了。
因为他不喜欢当官,只能把自己徒弟刘神威推荐了出去,被李治安排在了太医院。
晚年,孙思邈隐居在京兆府的五台山(南五台山,又称药王山,和文殊院的那个五台山不一样)
公元682年,孙思邈去世,大约活了140多岁。
也有说他是隐居在王屋山,去世后葬在王屋山的。】
...
“这是真厉害啊,140岁,历经了那个什么西魏,还有那个北周,隋朝,唐朝,这都四朝了吧。”
魏武帝曹操感慨道。
...
“魏武帝,你那个时代的建安三神医董奉也厉害啊,也活了一百多岁!”
唐太宗李世民道。
...
魏武帝道:“啊?这么厉害吗?哈哈,我大魏真厉害,居然同时有三大神医!”
...
汉灵帝:“曹操,你吹什么牛呢?那是我大汉的三神医!单就那张仲景,就不在你的地盘内,你给自己贴什么光!”
...
曹操看到汉灵帝怼他,那脸色啊,尴尬极了。
...
【孙思邈的医术很高,并且对后世医学的贡献也十分巨大。
他在医学历史上取得了很多首创的成就,
比如:
他的代表作品是《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是华夏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巨着,被外国学者誉为“人类之至宝”。
另外,他在晚年时还主持编纂了《唐新本草》,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部国家药学巨着,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孙思邈提倡学医先学德,制定了医德规范,也就是大医精诚,内容被记录在千金要方第一卷,成为后世所有医生的医德规范。
同时,孙思邈还是第一个提出要将医学分科的人,特别是儿科和妇科。
他提倡疾病要以预防为主,平日里要讲卫生,多锻炼身体,提出食疗,药治,养生、养性、保健结合的预防疾病的理念。
还有,如具体的,他是第一个使用动物肝脏来治疗夜盲症的人。
这个方法,其实是很科学的。
因为大部分的夜盲症是因为缺维生素a导致的,缺少维生素a,人体就无法合成足够的视紫红质,因此对弱光环境的感知力变低。
而动物肝脏正好富含维生素a。
就像在网络上,有时候网友会问,古代战争里,为什么夜袭的成功率很高。
有人回答说,因为古代人不像现代人。
现代人动物肝脏随便吃,就算不喜欢吃肝脏,还能吃菠菜,芥蓝,油麦菜等深绿色的蔬菜,还有胡萝卜,南瓜,红薯等等红黄色的东西,这些都富含胡萝卜素,吃下去能被人转化为维生素a。
所以现代人很少有夜盲症,除非特别穷的地方。
而古代人别说吃肝脏,蔬菜都很少,所以很多人都有夜盲症。
而偷袭的一方,肯定是挑选精锐,不能有夜盲症的,被偷袭的,虽然也有精锐,但是其他兵种都在,乱起来了,那一切皆休。】
...
“什么?原来是这个道理!长知识了。”唐朝,药王孙思邈赶紧拿着笔记录了下来。
...
“原来如此啊,肝脏太难弄了,这菠菜,胡萝卜倒是可以推广。”
赵匡胤点头说道。
...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案例,就是当时山里人很多都得了大脖子病。
孙思邈游历四方,发现沿海地区的人很少得这个病。
于是,他提出了用海带、海藻来治疗大脖子病。
这个也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案例。
因为大脖子病是缺碘元素导致的,海带,海藻等就刚好富含碘元素。
在十多年前,市面上的盐还是以加碘盐为主,就是为了防止大脖子病。
现在,无碘盐也很多了,则是因为物质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来源多种多样,因此缺碘的人少了,但碘过量的人又多了。
还有孙思邈还用彀树皮来治疗脚气病。
这个病在古代叫做富贵病,主要是因为富贵人家都吃精米精面,导致缺少维生素b1。
而谷物的麸皮和胚芽则富含这个营养素。
当然,要是长期吃不饱的饥民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很多饥民连麸皮也没得吃,长期忍饥挨饿,自然是什么都缺。
而彀树皮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
...
“这个好,都记录下来!”
华佗也是奋笔疾书。
...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不对的案例。
比如,孙思邈使用雄黄治疗疟疾。
跪族们在攻击中医的时候,经常用中医里的以毒攻毒理论来攻击。
但这就是扯淡的。
因为什么呢?因为首先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本来就有着很多的失误,是无法避免的。
就像跪族常说阿美的尖端医学厉害,那还不是那些试药人...
并且单就用砷化合物治疗疟疾这件事,跪族们的主子也干过。
在距离孙思邈一千多年后,阴鸡痢医学家就用高纯度的砒霜制作出了孚勒氏液用来治疗疟疾。
其配方和孙思邈的配方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纯度更高。
要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是跪族们眼里主子正在伟大的时刻。
是工业时代、现代科学兴起的阶段。
一直到奎宁被从金鸡纳树里面提取出来,才取代了这个效果一般,副作用超大的孚勒氏液。
清朝康熙当初就是得了疟疾,差点蹬腿了,被西方传教士用奎宁给治好了。
当然,奎宁和奎宁的衍生物,在很长时间都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但实际上,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也有限,对部分疟疾没啥用,并且也有不小的副作用,还会产生抗药性。
直到青蒿素被我国成功提取出来,副作用超低,治疗范围大,对各种疟原虫的灭杀率近乎100%。】
...
“这些跪族当真是,逮着一点就使劲黑是吧,一点错误,就忽视其他方面的巨大贡献吗?真是,听到这些跪族,就想诛他们九族!”
朱元璋使劲的拍了一下桌子。
...
【另外,孙思邈还是个药物培养专家,他将很多野生药材都给实现了人工种植培养。
总结一下,孙思邈总结前代各种医学经验,结合自身实践,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后人尊称为“药王”!
当然,他也有药圣的称呼,只不过一般说药圣,都是说的李时珍。
所以到现在,药圣就是专指李时珍,药王就是专指孙思邈。】
...
“好好好,等朕回去,一定要好好跟孙思邈聊聊,这一次,朕相信他不会再拒绝朕的。”
李世民哈哈大笑。
...
唐太宗时空,孙思邈此时早就已经在长安了。
之所以他会在长安,自然是因为李世民得到了天幕奖励,他想要来看看。
...
【华夏古代十大名医--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
...
“法医是什么?这又是一个鼻祖!会法术的医生吗?”汉高祖刘邦道。
...
“宋慈?他怎么成十大名医了?”
南宋,宋理宗时空,赵昀一脸的疑惑。
...
【宋慈,字惠父,号自牧,出生于1186年左右,宋孝宗时期。
祖籍河北,后家族迁徙到浙江,他出生于福建,官宦家庭,不过官阶貌似都不是很高。
他的父亲曾经做过节度推官,从八品,掌刑狱。
他年轻的时候,跟随朱熹的徒弟吴稚和徒孙真德秀学习。
南宋宋宁宗赵扩嘉定十年,宋慈考中了乙科进士。
但因为丁忧,所以没去当官。
直到宋理宗宝庆二年,方才去江西信丰县担任主簿。
江西安抚使欣赏宋慈,让他参赞军务。
因此,宋慈还带兵镇压过三峒里民变,带三百人大破石门寨,俘虏敌酋。
后来,他又去参加了平定闽中叛乱,作战非常勇猛,孤军向前,战三百里,被主帅称赞其比武将还勇猛。】
...
“啊?这出身文官,又去带兵打仗,这怎么就成了医学家呢?难道是因为南宋太黑暗,不为良相,就为良医?”
汉灵帝很是好奇的发问。
...
“你这个汉灵帝,你简直...算了...”
赵匡胤很是无语的说道。
...
【之后,宋慈又担任了长汀知县,通过重新规划运盐路线,使当地食盐成本大幅度降低,让百姓用上了低价官盐,深受百姓爱戴。
之后他被同知枢密使魏了翁招幕僚,后有去邵武军当通判,剑州(福建南平)通判(掌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审理等)。
浙西发生饥荒,宋慈奉命前往赈灾,他眼看当地的豪门大户都在屯粮逃税,于是推行隋朝时期的济粜法。
也就是将所有百姓划分为五个级别,最富有的人拿出一半粮食赈灾,一半平价出售。
次富者,把全部粮食平价出售。
中等者,自己解决口粮问题。
次贫者,自己解决50%,剩下由官府救济。
最贫者,由官府救济。
因为宋慈态度强硬,那些豪门大户都不敢反对,只能乖乖配合。
因此很快宋慈就将当地粮价给压了下去,平复了灾情,让大量的贫民都能安然度过冬天,第二年春耕恢复率提升了40%。
嘉熙三年,宋慈升任司农丞,知赣州,后又调任为广东提点刑狱。
到这里,大家就都非常熟悉了,因为这算是他一生成就的真正起点。
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他的称号“大宋提刑官”!】
...
喜欢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