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发动叛乱时,打的旗号是“清君侧、振朝纲”。
这虽然是胡扯,但中国历史中,政权更迭的借口与这个口号都差不多。
侯景攻破台城、圈禁皇帝和太子后,反叛大业取得初步成功。
他在饿死皇帝萧衍后,扶持太子萧纲登基。
——到这时,侯景的所有操作,都没有走错。
这个时候,只要萧氏皇族诸侯里有一半人表态接受现实,侯景的革命事业就大有希望了。
可是,萧氏皇族子弟,没人愿意与侯景为伍。
原因无他,只因侯景的草根身份太透明了。
侯景只知自己老爹名“侯彪”,其余的,连爷爷叫什么名,侯景也不知道。
侯家根本没有族谱这东西。
在南朝这样讲究传承的地方,侯景要得到萧氏皇族诸侯认可,几率为零。
侯景这样的身世,即便他像刘玄德那样,伪造一本完整的显赫家谱,在中原、巴蜀官场也许勉强能糊弄过去,但在南朝绝对不好使。
南朝人太在乎出身家世了!
侯景要完全掌控南朝,唯一出路就是武力击溃、甚至消灭萧氏皇族,然后实行高压集权统治。
对侯景来说万幸的是,萧氏皇族互相拆台、残杀,给侯景提供了机遇。
550年7月,江州刺史萧大心与合州刺史萧范之间发生冲突,很快转变成战斗。
萧大心是傀儡皇帝萧纲次子,他承认老爹的皇帝身份,但不服从侯景调遣。
萧范是萧衍侄子,担任合州刺史时,是最早提出讨伐侯景叛乱的南梁诸侯。
侯景攻破台城后,萧范送二子到东魏(后北齐)做质子,并将合州拱手献给北齐,只求借兵讨伐侯景。
萧范率军攻打建康,最便捷行军路线得借道萧大心地盘。
二人因此发生冲突。
这时,侯景刚好搞定了三吴地区,腾出手来。
趁萧大心、萧范窝里斗之机,侯景派大将任约出兵江州(九江)、于庆出兵豫章(南昌)。
任约、于庆二人的军队摧枯拉朽,很快攻陷江州、豫州。
随后,任约、于庆二人分别向南北推进:于庆南攻新淦城(江西新干)、任约北攻郢州(湖北钟祥)。
巴山郡(抚州)地方豪强黄法氍痛恨侯景行径,组织了3000乡勇保卫家乡。
巴山太守贺翊受命调防江州时,委托黄法氍代理太守职务。
黄法氍驻军新淦,率领自己的人马和新淦守军抵御于庆的队伍,并击败了于庆。
这时候,另一位讨厌侯景的狠人陈霸先出场了。
陈霸先,吴兴郡人。
萧映赴岭南任广州刺史时,邀请陈霸先担任参军,后人便离开老家到广州就业。
后来,陈霸先在平定山蛮暴动中屡立战功,升任西江都护,高要郡太守。
548年冬天,侯景起兵反叛、攻打建康时,陈霸先请求率军参加勤王联军。
但新任广州刺史元景仲是一位北魏投南官员,不愿与同样来自北方的侯景为敌。
元景仲之父元法僧,是当年北魏掌权者胡太后、元乂的亲信。
元法僧担任北魏徐州刺史时,元乂被清算、胡太后被幽禁冷宫,元法僧自知前途难保,于是率徐州七郡投降南梁,成为南朝重臣,一路官至太尉。
元景仲不受萧衍待见,被发配到岭南为官,内心本来就有气。
他见侯景起兵攻打建康,便暗自决定投靠侯景。
陈霸先要求率广州军去讨伐侯景,元景仲自然不同意。
元景仲派人与侯景取得了联系,暗订下盟约,于是想干掉绊脚石陈霸先。
陈霸先有所察觉,对元景仲非常警惕,不再进入广州城。
549年7月,元景仲公开宣布归附侯景。
陈霸先在南海郡集结义军,讨伐元景仲。
陈霸先军队包围广州城,城内军民响应者很多。
元景仲战败,感到走投无路,便自缢身亡。
陈霸先邀请岭南定州(广西桂平)刺史萧勃镇守广州。
建康台城陷落、侯景控制朝廷后,岭南各方势力也爆发冲突,互相攻伐、吞并。
高州刺史兰裕攻打始兴内史萧绍基,占据了始兴郡城。
萧绍基向萧勃求助。萧勃派陈霸先前往救援。
陈霸先攻破兰裕军队防线,擒获兰裕本人,接管了始兴郡。
始兴郡的两大豪强侯安都、张偲,各率一千人归附陈霸先。
为了抵御侯景军南下,陈霸先派杜僧明、胡颖率2000精兵驻守大庾岭。
陈霸先高举讨伐侯景的旗帜,前来投靠的人越来越多。
他看清先皇萧衍后人中,荆州刺史萧绎实力最强,于是想归附萧绎,受其调遣。
萧勃属萧纪一派,与萧绎不同路,便劝陈霸先谨慎行事。
陈霸先不听萧勃劝阻,派人到江陵,明确表态接受湘东王萧绎调遣。
南康郡(赣州)豪族蔡路养威望很高。
南康太守赴建康勤王后,蔡路养招募兵勇,接管了南康城防务。
萧勃派心腹谭世远任曲江县令,接近蔡路养,以官方身份拉拢后者。
蔡路养接受萧勃收编,被委以南康代理太守。
于是,在萧勃授意下,蔡路养与谭世远派兵守住五岭关隘,阻止陈霸先北上。
550年3月,陈霸先率军从始兴郡出发,进住大庾岭。
随后,陈霸先军队在南野县与蔡路养队伍交战,击溃对方。
陈霸先顺势攻占了南康郡城。
6月,高州刺史李迁仕驻军大皋,挡着陈霸先去路。
陈霸先与李迁仕对峙、交战,双方互有胜负,陷入胶着状态。
陈霸先北上与萧绎会合的路途有些艰难。
喜欢幸好遇见神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幸好遇见神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