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崛起

阳江牡丹

首页 >> 南明崛起 >> 南明崛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末世:上古踏众寻园金融帝国之宋归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凛冬长夜猛卒见龙定鼎李治你别怂枭臣
南明崛起 阳江牡丹 - 南明崛起全文阅读 - 南明崛起txt下载 - 南明崛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25章 里海之滨?筑城盟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里海之滨?筑城盟邻

里海的晨雾带着咸湿的水汽,漫过滩涂时,将明军士兵的靴底染得发潮。

张又鸣站在一处地势稍高的土坡上,手中绿水书院绘制的《里海沿岸舆图》被晨露浸得微微发皱,指尖落在一处标注 “鱼嘴湾” 的海湾 。

这里背靠缓坡,前临里海,既便于海军战船停靠补给,又能依托地形快速构筑防御,正是他选定的筑城之地。

“将军,郑安带遗民兄弟们探过了,这鱼嘴湾的土质适合夯筑城墙,附近还有两处淡水泉眼,足够大军和后续移民使用。”

陈砚快步走来,递上一份勘探记录,纸上还画着简易的地形剖面图,“就是西边十里外有个萨法维的边境部落,听说和萨法维军方走得近,得留意些。”

张又鸣点头,将舆图折好塞进怀中:“传令下去,先搭三座临时营垒,再派工兵连就地取材 —— 用夯土机筑墙,木料不够就去附近的胡杨林砍,务必在三日内把外围防御立起来。”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告诉弟兄们,不许惊扰周边民众,要换粮食、木料,就用银元来买,或者用咱们带来的丝绸、瓷器跟他们换,规矩不能破。”

明军的行动力远超当地人想象,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鱼嘴湾周边的波斯村落里传开。

起初,村民们只敢躲在胡杨林后远远观望 —— 看着那些穿红色军装的士兵围着巨大的 “铁家伙”(脚踏式夯土机)忙碌,听着机器嗡嗡的声响,既好奇又警惕。

直到第三日清晨,明军在营垒外搭起了木台,台边挂着沉甸甸的银圆,还有成袋的大麦和崭新的棉布。

一个大喇叭旁边,懂波斯语的明军遗民高声喊着:“大明招工!筑墙、运料、锯木都要!一天一枚银圆,管两顿饭,愿意来的现在就登记!”

人群瞬间炸了锅。一枚银圆够一家五口买半个月的粮食,还管饭?

村民们你看我我看你,终于有个胆大的老木匠哈迪走上前,颤巍巍地问:“真…… 真给银圆?”

负责招工的明军士兵笑着递给他一枚刻着李奇大头像的银圆,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哈迪眼睛一亮,当即拍板:“我来!我还能叫上十个伙计!”

所谓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不过半日,工地上就挤满了当地人 —— 有扛着锄头的农夫,有背着锯子的木匠,还有推着独轮车的妇女,连附近部落里的年轻人都骑着毛驴赶来。

明军早已划分好区域:东侧是 “三合土工坊”,石灰、黏土、河沙按 “三一一” 的比例堆得像小山,几个绿水书院的工兵正指导村民搅拌 —— 这是大明独有的筑墙秘方,加水拌匀后黏性极强,晒干后比石头还硬。

哈迪带着木匠们在西侧锯胡杨木,遗民中的老工匠李老头拿着墨斗在木头上画线,时不时用生硬的波斯语叮嘱:“这里要留榫卯,不然箭楼会晃!”

夯土区最是热闹。十台脚踏式夯土机一字排开,每台机器旁都围着四个村民 —— 两人一组踩着踏板,另外两人负责往夯斗里填三合土。

明军士兵王大牛站在一旁喊号子:“嘿哟!加把劲哟!夯得实哟!墙不倒哟!”

村民们跟着号子节奏踩踏板,夯斗重重砸在墙基上,三合土被压得紧实,连缝隙都看不见。

哈迪擦着汗说:“我们以前筑墙用黄土,一场雨就塌,你们这‘三合土’,怕是能抵得住洪水!”

到了傍晚,工地上支起了十几口大锅,煮着大麦饭和羊肉汤。

村民们捧着碗蹲在地上,吃得狼吞虎咽。

领工资时,每个人都领到了一枚银圆,有的还额外得了一小块棉布 —— 那是给干活勤快的人的奖励。

年轻村民穆萨攥着银圆,兴奋地说:“我要再找二十个人来!明天天不亮就来!”

短短三天,原本空旷的鱼嘴湾变了模样:三丈宽的城墙基槽已经挖好,三合土夯筑的墙身已经垒到五尺高,墙面上还嵌着横向的胡杨木筋,更显坚固。

西侧的三座木构箭楼拔地而起,胡杨木做的立柱粗得要两人合抱,箭窗整齐排列,能清楚望见里海的动静;连城外的壕沟都挖好了一半,沟底铺着碎石,防止雨水浸泡。

张又鸣巡查工地时,正撞见李老头带着几个波斯木匠给箭楼装横梁。

老木匠们学着用大明的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却把横梁固定得稳稳当当。

李老头笑着说:“将军您看,这些波斯伙计学得快,再过两天,箭楼的顶盖就能封了!”

不远处,穆萨正推着装满三合土的独轮车狂奔,身后还跟着一群年轻村民,个个干劲十足。

夕阳落在里海水面上,给城墙镀上一层金红。

工地上的人还没散,有的村民主动留下来收拾工具,有的则围着明军士兵问:“明天还招工吗?我们想多挣点银圆!”

张又鸣望着这热闹的景象,对陈砚说:“民心聚,城才固。有这些当地人帮忙,里海城不用半月就能建成 —— 到时候,咱们在里海才算真的扎下了根。”

陈砚点头望去,只见暮色中,三合土墙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胡杨木箭楼的影子拉得很长,工地上的欢声笑语与夯土机的余响交织在一起,成了里海之滨最鲜活的声音。

郑安领着几个熟悉地形的遗民,还去附近的波斯部落换回了几马车大麦饼 —— 用一匹江南云锦换的,部落长老捧着云锦时,手指都在发抖,连说 “天朝上国的宝贝,能换十车饼”。

第三日午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西边传来。

张又鸣正在查看城墙夯筑进度,了望哨突然高喊:“将军!西边来了一队骑兵,打着萨法维的星月旗!”

他放下手中的木锤,抬手示意士兵们保持戒备 —— 营垒外的明军士兵并未举枪,只是列成松散的队列,手中的半自动步枪斜挎在肩上,刻意避开了攻击性姿态。

不多时,十余名身着链甲、腰佩弯刀的萨法维骑兵在营垒外停下,为首的是个留着络腮胡的军官,眼神锐利地扫过营垒内的夯土机、箭楼,还有已初具规模的船坞,眉头越皱越紧。

“我是萨法维帝国边境军千户穆罕默德?卡里姆。” 军官勒住马缰,用带着口音的波斯语喊道,“你们是谁?为何在我萨法维的土地上筑城?”

张又鸣早让人找了个懂波斯语的遗民当翻译,他上前一步,语气平和:“我乃大明远征军统帅张又鸣,率军至此,只为建立一处贸易据点,并无扩张之意。”

说着,他示意士兵捧来一个锦盒,打开里面是两匹上等云锦、一对青花瓷瓶,“这些是大明的礼物,赠给贵国将军,望能通好。”

卡里姆盯着锦盒里的宝物,眼神缓和了些,却仍带着警惕:“你们的士兵带着火器,说只是贸易据点?”

“大明与萨法维远隔千里,无冤无仇,何必动刀兵?” 张又鸣指了指营垒内正在搭建的货栈,“我们会在这里收购波斯的香料、羊毛,也会出售大明的丝绸、瓷器,甚至可以教你们使用改良的耕作工具 —— 互利之事,总比打仗好。”

他顿了顿,话锋稍硬,“当然,大明军队也不怕打仗,只是不愿刚到此处就树敌,还望千户大人转达贵国君主。”

卡里姆沉默片刻,接过锦盒:“我会把你的话带给总督大人。在此之前,你们不许越过营垒以西三里,否则视为挑衅。”

说完,他勒转马头,带着骑兵疾驰而去。

陈砚走到张又鸣身边:“将军,萨法维这是既怕我们,又想探我们的底。”

“正常。” 张又鸣望着骑兵远去的背影,“咱们初来乍到,他们难免警惕。接下来,就看希瓦汗国那边的反应了。”

不出两日,另一队使者抵达了鱼嘴湾 —— 这次是希瓦汗国的商队使者,为首的是个戴着皮帽、眼神精明的中年人,名叫伊思坎德尔,随身带着两匹神骏的阿哈尔捷金马,马鬃油亮,四肢健壮。

“张将军,久闻大明乃天朝上国,盛产奇珍异宝。” 伊思坎德尔刚下马,就笑着拱手。

他竟学了些中原的礼仪,“我国可汗听闻大明军队至此,特让我来看看,是否有合作的可能。”

张又鸣请他进临时营帐,奉上江南的碧螺春。

茶汤入口时,伊思坎德尔眼睛一亮:“这茶比波斯的蜜酒还清爽!”

“希瓦汗国的战马,在西亚也是有名的。” 张又鸣开门见山,“大明远征军远道而来,战马损耗颇多,想向贵国采购一批战马,不知可汗意下如何?”

伊思坎德尔放下茶盏时,指节还在不自觉地摩挲着瓷盏边缘 —— 这来自大明的白瓷薄如蝉翼,盏底印着细密的缠枝莲纹,方才捧着时竟觉比波斯最上乘的琉璃还要温润,此刻听闻张又鸣提及 “增产工具”,他原本还算平和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身子往前倾了倾,声音里多了几分急切:“将军说的‘曲辕犁’,莫非就是传闻中能让一亩地多收两袋麦的神物?”

帐外的阿哈尔捷金马正甩着尾巴,油亮的马鬃在风里泛着缎子般的光泽,可此刻没人再去看那两匹希瓦汗国引以为傲的宝马。

张又鸣抬手示意,两名明军士兵小心翼翼地抬着一套曲辕犁走进帐内 —— 犁铧是绿水书院特制的熟铁打造,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犁杆是南方硬木制成,打磨得光滑趁手,连连接部位的榫卯都严丝合缝。

紧随其后的士兵还捧着一架巴掌大的水车模型,轮叶上缠着细麻绳,轻轻一拨便转得飞快,溅出的水珠在帐内光线里折射出细碎的光。

“诸位请看。” 张又鸣握住曲辕犁的扶手,轻轻一压,犁铧便稳稳地 “扎” 进帐内铺着的沙土里,“你们现在用的木犁,得三个壮汉才能拉动,一天顶多耕两亩地;这曲辕犁,一个人牵着牛就能走,一天能耕五亩,还能深浅调节 —— 播麦、种粟都能用,省力三成只是保守说法。”

伊思坎德尔早已站起身,快步走到曲辕犁旁,手指轻轻抚过犁铧,指尖触到冰凉的铁面时,忍不住 “嘶” 了一声 —— 希瓦汗国的铁匠只会打些粗糙的马刀,这般规整锋利的铁犁,他还是头一回见。

旁边的希瓦使者们也围了上来,有人小心地转动水车模型的轮叶,看着轮轴带动 “刮水板” 上下翻动,眼神里满是惊叹:“不用人推?靠水流就能把水引到田里?那咱们绿洲里的荒地,岂不是都能种庄稼了?”

“不止如此。” 张又鸣笑着补充,“我们还能派工匠来,教你们打铁、做木活,以后你们自己就能造曲辕犁、水车 —— 只要有了这些,希瓦的粮食,怕是要多到装不下粮仓。”

伊思坎德尔猛地攥紧拳头,转头看向帐外的阿哈尔捷金马,再回头看看眼前的曲辕犁和水车模型,眼神里的权衡几乎写在了脸上。

希瓦的战马虽珍贵,可放眼西亚,能养出好马的部落不在少数;可大明的曲辕犁、水车,还有那薄如蝉翼的瓷器、艳若云霞的云锦,却是独一份的宝贝 —— 方才他说 “一匹马换一匹云锦”,原是觉得云锦已是极致珍品,可此刻见了这能实打实增产的农具,才知自己还是看轻了大明的物件。

“将军!” 伊思坎德尔深吸一口气,语气比先前更显恭敬,“方才是我考虑不周。这曲辕犁和水车,比云锦更金贵!若是大明愿意用一套农具换一匹战马,我们还愿意额外再添十匹成年母马 —— 只求将军能多派几位工匠,早点教我们造这些‘神物’!”

帐内的希瓦使者们纷纷点头,有个老臣甚至小声说:“就是用两匹马来换一套犁,也值啊!有了这犁,明年部落的孩子就不会饿肚子了!”

但这云锦却也是不便宜,可不能当了冤大头。

自古只有天朝上国占别人的便宜,什么时候轮到这些野蛮人占我们的便宜了。

张又鸣心中暗笑,面上却依旧平和:“贵国的诚意,我心领了。就按你说的,一套农具换一匹战马,我们也会派五名工匠教你们使用方法 —— 不过我还有个条件,以后希瓦的战马,优先供给大明,若是有其他部落来买,得先问过我们。”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伊思坎德尔忙不迭应下,伸手想去碰曲辕犁,又怕碰坏了,最后只是小心翼翼地拂去犁杆上的一点浮尘,“这些宝贝,我得亲自看着装车,绝不能让半分磕碰!”

帐外的阳光透过毡帘缝隙照进来,落在曲辕犁的铁铧上,映得伊思坎德尔的脸格外亮堂。

他望着那套农具,又想起方才喝的碧螺春、捧过的白瓷盏,突然觉得 —— 希瓦汗国这次,怕是捡到了比战马更珍贵的宝贝。

而张又鸣看着他的模样,心中愈发笃定:大明的工业品,才是这异域最硬的 “通货”,有了这些,里海的根基,算是稳了。

就在明军的 “里海城” 初具规模,货栈里开始堆满波斯香料,马栏里的希瓦战马数不过来的时候,萨法维那边却出了变故。

起因是萨法维边境的一个游牧部落 —— 他们受萨法维军方暗中默许,趁着夜色偷袭了明军的一个取水小队,抢走了两桶淡水,还伤了一名士兵。

张又鸣得知消息时,陈砚正带着人给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那士兵的胳膊被马刀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疼得额头冒冷汗。

“将军,萨法维这是故意挑事!” 陈砚气得攥紧拳头,“咱们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张又鸣脸色沉了沉:“先派使者去萨法维边境总督府交涉,问他们为何纵容部落袭击我军。若是他们不认账,再动手不迟。”

使者的马蹄声还没在西去的尘土里消散,里海城外围就传来了嘈杂的呐喊 —— 那支受萨法维默许的游牧部落,竟纠集了两百多人,举着星月旗,挥舞着马刀和长矛,踩着烟尘直冲过来,粗哑的喊声隔着半里地都听得真切:“明人滚出去!这是萨法维的土地!”

张又鸣猛地攥紧腰间佩刀,眼底闪过厉色:“给脸不要脸!传我命令,迫击炮连架炮!步兵营列线阵!”

话音刚落,二十名明军炮手已扛着迫击炮冲至城外草原,动作麻利得如同演练过千百遍 —— 他们迅速卸下炮架,将炮管固定在三脚支架上,蹲身调整仰角,炮口微微朝天,指向部落军冲锋的方向。

另两百名步兵则列成三排横阵,半自动步枪斜指前方,枪托抵着肩窝,目光紧紧锁定越来越近的敌人。

部落军见明军阵前只有些 “细瘦的铁管子”,笑得更猖狂了 —— 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的火器,只当是明军用来吓唬人的摆设,首领拍着马鬃狂笑:“明人没胆子!用破管子装样子!冲上去!抢他们的银圆和丝绸!”

“放!” 张又鸣的吼声陡然炸响。

迫击炮手们同时扣下击发机,三十枚高爆炮弹顺着炮管滑入,带着 “咻 ——” 的尖啸飞向天空,划出一道优美却致命的弧线。

部落军还在往前冲,有人甚至伸手去够空中的炮弹,可下一秒,炮弹便接二连三地落在他们前方十步处。

“轰隆!轰隆!”

爆炸声接连响起,黄褐色的烟尘裹挟着碎石和弹片腾空而起,形成一道道小型烟柱。

冲在最前的十几个部落士兵瞬间被冲击波掀飞,有的被弹片划开胸膛,有的被碎石砸中脑袋,鲜血混着尘土溅在草叶上。

原本密集的冲锋阵型,瞬间被炸出几个缺口,部落军的笑声戛然而止,脸上的猖狂变成了惊恐。

“这…… 这是什么鬼东西?” 部落首领的声音都在发颤,他勒住马,看着那些还在冒烟的弹坑,头皮发麻 —— 他打过波斯人,也跟土库曼部落抢过地盘,却从没见过能从天上掉下来炸人的武器。

可没等他反应过来,第二波迫击炮又响了。

这次的炮弹落得更近,直接砸在部落军阵中,一名士兵被弹片击中大腿,惨叫着滚下马背,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草地。

剩下的人再也绷不住,有人转身就想跑,却被首领的马刀劈倒:“不许退!谁退我砍了谁!”

他硬着头皮挥刀大喊:“冲!他们的管子慢!冲过去就能赢!”

部落军被逼着再次冲锋,可刚跑出三十步,明军的半自动步枪就响了。

“呯!呯呯!” 密集的枪声如暴雨倾泻,铅弹穿透空气的尖啸与迫击炮的余响交织在一起。

前排的部落士兵成片倒下,马刀和长矛掉在地上,没人再敢往前迈一步。

“跑啊!”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部落军瞬间溃散,有人丢了武器,有人摔下马来,连首领都调转马头,跟着人群往西边逃去,连掉在地上的星月旗都顾不上捡。

明军士兵正要追击,张又鸣抬手拦住:“穷寇莫追。让他们回去给萨法维带个信 —— 大明的炮,不是摆设。”

草原上,迫击炮的硝烟还未散尽,弹坑里的余温灼得草叶发焦,散落的尸体和武器无声地诉说着刚才的激战。

炮手们正忙着清理炮管,一名年轻炮手摸着迫击炮的炮身,笑着对身边的战友说:“这玩意儿可比虎蹲炮厉害多了!对付这群部落兵,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张又鸣望着部落军逃窜的方向,指尖轻轻叩了叩迫击炮的炮管 —— 这是绿水书院刚改良的轻便迫击炮,特意配给远征军对付集群冲锋,今日一试,果然威力惊人。

他知道,这一声炮响,不仅打退了部落军,更打在了萨法维的心上 —— 从今往后,里海之滨,再没人敢把大明的火器当摆设

明军士兵正要追击,张又鸣却抬手拦住:“别追!把俘虏的三个士兵绑了,送回萨法维总督府。”

陈砚有些不解:“将军,咱们赢了,为何还要把俘虏送回去?”

“咱们要的是立住脚,不是跟萨法维开战。” 张又鸣解释道,“这小战是要让他们知道,咱们有能力打;不追,是让他们知道,咱们不想打。”

果然,萨法维总督收到俘虏后,次日就派卡里姆再次来访,这次他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

“张将军,前日之事是部落擅自行动,总督大人已责罚了他们。今后,萨法维边境的部落不会再骚扰明军。” 他还带来了总督的礼物 —— 十坛波斯蜜酒,“总督大人说,愿与大明通好,里海城周边的贸易,萨法维商人也想参与。”

张又鸣笑着接过蜜酒:“求之不得。”

秋风裹着里海的咸湿气息掠过城头时,里海城的轮廓已在旷野间扎得稳稳当当。

三丈高的三合土城墙泛着温润的深褐色,城垛间留着整齐的了望口,每隔十步便立着一尊后膛城防炮.

炮身是绿水书院特制的铸钢打造,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炮轮裹着厚实的橡木,炮盾上刻着简化的龙纹.

几名明军炮手正蹲在炮旁擦拭炮管,指尖划过炮膛时格外仔细,连炮闩上的铜扣都擦得发亮。

城门口的 “大明里海贸易司” 木牌下,两名卫兵背着半自动步枪,却没半点紧绷的模样,正笑着接过一个波斯商贩递来的无花果,用生硬的波斯语说着 “谢谢”。

城门内的主街早已热闹得像集市。两侧的货栈敞开着木门,最东头的 “大明商号” 里,云锦堆得如小山般,绯红、明黄、宝蓝的绸缎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

掌柜的是个江南来的老兵,正拿着一匹暗纹云鹤锦,跟萨法维商人哈米德讨价还价:“这锦是苏州织造局的活计,一匹换你三车波斯羊毛,不算亏!”

哈米德捧着锦缎摸了又摸,连声道:“值!值!再给我加两个青花碗,我把骆驼队的货全卸在你这儿!”

隔壁的货栈更热闹,希瓦的牧民正牵着战马进院,马背上驮着整袋的驼毛,院里的明军士兵立刻迎上去,用秤称着驼毛的重量,旁边的木桌上摆着刚造好的曲辕犁,几个希瓦青年围着看,时不时伸手拨弄犁铧,眼里满是好奇。

街面上的小摊子也摆开了。

有波斯妇人卖着烤馕和蜜酒,馕上撒着芝麻和茴香,香气飘得老远;有遗民老人摆着针线筐,卖些用江南绣线绣的荷包,上面绣着小小的龙纹,引得波斯姑娘们围着挑拣。

有明军士兵支起了铁锅,煮着从国内带来的茶叶,给过往的商人倒上一碗,滚烫的茶汤里飘着几片枸杞,喝得欧洲冒险者汤姆咂着嘴说:“这比我们的麦芽酒好喝多了!”

城外的景象更显生机。

郑安领着几十名遗民和波斯农夫,在城西开垦了百亩农田,曲辕犁在田里翻出整齐的土垄,三架木制水车立在田边的水渠旁,水流推动轮叶转动,清澈的水顺着木槽流进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刚没过脚踝,风一吹便晃出细碎的波纹。

波斯农夫卡里姆正跟着遗民李老头学用曲辕犁,他之前用惯了笨重的木犁,此刻握着轻便的犁杆,笑着喊:“这玩意儿真省力!我家那片荒地,明年就能种小麦了!”

田埂上,几个孩子追着蝴蝶跑,有遗民的孩子,也有波斯的孩子,手里攥着刚摘的野花,偶尔还会凑到巡逻的明军士兵身边,仰着小脸要糖吃。

张又鸣站在城楼上,目光扫过眼前的景象 —— 里海中,明军的战船正缓缓靠岸,水手们扛着弹药箱往城里运,船帆上的日月旗在风里猎猎作响。

城内的主街上,各色商队往来穿梭,马蹄声、叫卖声、笑声混在一起,连城墙根下都坐着几个下棋的老兵,旁边围着看的还有波斯商贩和希瓦牧民。城西的农田里,水车转得欢,麦苗绿得喜人,连空气里都飘着麦香和香料的混合气息。

他的目光落在城垛旁的后膛城防炮上,炮手们已检查完弹药,正将一枚枚铸铁炮弹码在炮旁的木箱里,炮口对着里海的方向,沉稳而不张扬。

这些炮,既是防御的底气,也是贸易的保障 —— 正是靠着这些火器,里海城才能在短时间内站稳脚跟,让各族商人安心在此交易。

“将军,希瓦的使者又来了,还带了十匹阿哈尔捷金马,说要换咱们的水车图纸。” 陈砚走上城楼,递来一份文书,语气里满是笑意。

张又鸣接过文书,望着城下愈发热闹的景象,嘴角也扬起弧度。秋风再次吹过,带着麦田的清香和货栈的香料味,掠过城楼上的龙旗,也掠过城下往来的人群。

这里海城,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简陋的营垒,而是成了里海之滨最热闹的贸易枢纽,成了大明在西亚扎下的一根深根 —— 而这,不过是远征欧洲的第一步。

“将军,大帅的密信到了。” 陈砚捧着一封火漆封口的信走上来。张又鸣拆开一看,李奇在信中写道:“里海立城,乃西进第一步。下一步,可遣人联络奥斯曼,探欧洲虚实,伺机袭扰罗刹后路 —— 切记,稳扎稳打,勿急功近利。”

他将信折好,望向西方 —— 那里是高加索山脉的方向,再往西,就是罗刹人盘踞的欧洲腹地。

城楼下,明军士兵正和希瓦商人笑着交易,萨法维的使者在货栈里挑选云锦,阳光洒在里海的水面上,泛着金箔般的光泽。

喜欢南明崛起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南明崛起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穿书疯批反派豢养了男主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大唐狂士斗罗:武魂殿团宠路子野惹她干嘛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开局贝利亚从吞噬哥尔巴开始进化苟在修真世界血月临,僵尸出全球战国诡仙族温家有娘子妙手风流小神医四合院:别不信,我比禽兽还禽兽萌娃修仙:我的姐姐是个老妖怪倾城大小姐爱上我杨辰秦惜在线阅读王者:随便禁,禁的完算我输!娱乐:开局破产,女友跑路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海贼之疾风剑豪
经典收藏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与秦始皇做哥们儿重生之极品姑爷女帝的内阁首辅药满田园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全日谈说唐演义我的帝国弗利兰我的军火商人生涯在下九千岁男配个个是戏精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大庆风云录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皇帝:朕的九皇子带兵,天下无敌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
最近更新马超:吾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铁槊镇唐末重生水浒:我刘备,再造大汉大阵主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穿回渭北做刀客后汉异星录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大宋:这个潘金莲不对劲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楚国一统华夏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开局乞讨,走上大道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知不可忽骤得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
南明崛起 阳江牡丹 - 南明崛起txt下载 - 南明崛起最新章节 - 南明崛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