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气象

贪狼木

首页 >> 大唐气象 >> 大唐气象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道家祖师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汉鼎余烟三嫁夫君超宠的东晋北府一丘八邪王追妻水浒:我带着梁山好汉以德斧人宠妻无度:金牌太子妃舅舅去造反,我科技种田我要做驸马
大唐气象 贪狼木 - 大唐气象全文阅读 - 大唐气象txt下载 - 大唐气象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5章 奸相卢杞的阴招,颜真卿落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建中四年(783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很不消停。

正月十三日,李希烈公然起兵造反!

指派将领李克诚自许州(河南许昌)进发,袭击汝州(河南平顶山境),没受什么抵抗就顺利攻克,抓获了汝州别驾李元平。

李元平原在湖南任判官,能写一笔好文章,也有些见识,在当地小有名气。为人大大咧咧,好吹牛,是个军事发烧友,总爱在人前炫耀带兵打仗那点事。

宰相关播在湖南视察时发现了他,认为是个人才,极力在德宗面前引荐,盛赞李元平具备将相之器。德宗很开心,既然如此大才,现在正值国家有难,那就去能听到炮火的战场上去发挥作用吧!

于是一纸诏令,将李元平调到了距李希烈驻地许州最近的汝州防范淮西军。他也果真不负所望,一上任立即在社会上公开招募工匠,用以加固城防工事。

李希烈从军中精选了百余名精通格斗的士卒,伪装成修墙工混入城中,李元平丝毫没有察觉。当李克诚的骑兵突袭至城下,这些士卒在城中响应,进入帅府从床上薅起睡眼惺忪的李元平,一把扔到马上飞驰而去。

李元平长的五短身材,没有胡子,生就一副猥琐模样。当他被捆成一团拉到李希烈面前,竟吓得浑身哆嗦,屎尿流了一地。

李希烈是个白刃加于前而色不变的主儿,欣赏硬骨头,见他那副怂包样不禁皱眉怒骂:“这是个什么玩意儿!难道朝廷的宰相都是瞎子,居然派这样的废物与我对峙,简直是特么轻视我。”

李希烈安排判官周晃出任汝州刺史,又调兵遣将四处抄掠。几天下来,就已先后攻下了尉氏(河南开封尉氏县),包围了郑州。先头骑兵甚至西进至彭婆(今洛阳伊川县),距东都洛阳不足六十里。

唐军无力抵挡这些抢东西不要命的硬茬,被打得一路溃散。消息传来引发东都震骇,士民们纷纷出逃,洛阳留守郑叔则急忙布置城防据城固守,并飞报朝廷请求支援。

东都洛阳如果沦陷,在社会上造成的负面影响太大。而且一旦让李希烈与河朔三镇及淄青的李纳联合起来,大唐天下可就危险了!

德宗惊惶之下没了主意,与宰相卢杞商量对策。卢杞正准备陷害名臣颜真卿,原因很简单,就是出于典型的小人心态,觉得颜老为人忠直、名声又大,想把他撵出朝堂。

颜真卿之前曾为此事找过卢杞,对卢杞说:“想当年我和你爹卢奕卢中丞是亲密战友,你爹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匪所害,首级送到了平原(山东德州平原县),是我用舌头舔净了他脸上的血迹,难道今天你还不能容我吗!”卢杞听他这么说急忙起身下拜,但心里却恨死了他。

喜欢书法的人可能都听说过颜真卿,他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大书法家,“颜体”楷书就是由他所创,对后世影响极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不只书法写得好,还特别忠君爱国。当年他因得罪权相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时,他以一介文臣组织义军对抗,一度收复河北全境。他的堂兄颜杲卿也因抵抗安禄山被俘不屈而死,称得上满门忠烈,在朝野内外享有极高声威。

就是这样的国之重器,都不能为卢杞所容,可见他的心理是多么阴暗与狭隘!

但卢杞也清楚,想扳倒颜真卿不是贸然就可下手的。这次幸好碰到李希烈造反,你颜家不是满门忠烈吗,国家有难你总该带个头吧!

当德宗与他商议时,他毫不犹豫地对德宗说:“李希烈年轻骁勇又居功自傲,他的部下没人敢劝他。需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前往宣喻,向他晓以利害,或许可以让他洗心革面。颜真卿他老人家是三朝元老,名声享誉海内外,素来为众人所信服,我大唐藩镇将领没有不知道他的,他要肯去定能说服李希烈。”

这妥妥的又是陷害张镒时的套路,以堂皇理由害你,让你明知被阴还无法回绝。

德宗深以为然,于正月十七日派颜真卿到许州宣慰李希烈。诏令一经下达,举朝失色!

我们在翻阅历史书籍时,读到小人得志、忠臣被害,总会有种愤恨加惋惜的感觉,如果当时怎样那么现在怎样!这不过是我们在已经得知结果的情况下做出的情绪反应,假若彼时的情境放到现在,恐怕仍会是同样结局。所谓当局者迷,真正能够经受住谗言所惑的又有几人!

颜真卿接到命令一刻都没有耽搁,立即乘坐驿车前往许州。此时的他已经七十三岁,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明知一去不回头,却毫不犹豫的前往,这是多么大的勇气与担当!

临行前,他只给儿子留下一句话:“好好祭奉祖庙,抚育孤幼成人。”

驿车到达东都洛阳稍作停留,留后郑叔则前来看望,劝颜真卿:“您这一去必为乱军所害,不如先暂居洛阳,等等朝廷的态度再说。”

颜真卿谢绝了他的好意,在他心里君令重如山,自己如果为了保全自身而借故推脱,那不与叛臣贼子一个样了吗!

汴宋节度使、宗亲李勉看不下去了,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疏,毫不客气的指出:“你们让这位忠臣元老前去身陷虎穴,简直是我们国家的耻辱,请下令把他留下!”

之后,又派人到洛阳拦阻颜真卿,想把他留住,但此时的颜真卿已经抵达许州!

李希烈早就知道颜真卿要来,他当然听说过颜真卿的声名。对于这样的忠贞贤良,李希烈也是无比尊崇的,他看不起的只是那些貎似堂皇、内里肮脏的样子货。

见到颜真卿单枪匹马来到达许州宣读圣旨,李希烈敬佩之余也想吓吓颜真卿,看看这位当年独挑安禄山的忠臣到底多大斤两,是不是也和李元平那个废物一个怂样!

于是,李希烈一个眼神过去,他的那帮义子干儿心领神会。一齐拥了上去,把颜真卿围在中间,拿着刀、瞪着眼指着颜真卿谩骂不绝,那架势恨不得把颜真卿碎尸万段。

这要搁一般人估计早吓尿了,但颜真卿可是经历过生死阵仗的人,什么场面没见过,自是微微冷笑而面色不变。李希烈不禁暗挑大拇指,急忙上前用身体遮住颜真卿,喝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迎到宾馆以礼待之。

他本想放颜真卿回去,毕竟他也不愿背上杀害忠良的恶名。他虽然残忍但那是对待敌人,虽然造反那也是为了形势所迫!所谓盗亦有道,再怎么也不能象朝中某些小人那样毫无底线操守啊!

可恰好废物李元平吃饱了没事干在门前瞎溜达,让颜真卿碰个正着。

颜老眼里容不得沙子,指着李元平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李元平羞愧站立一旁没敢吭声,他当然清楚如果让颜真卿回朝,那他投敌叛国的事一定会被朝廷所知。

因此,颜真卿前脚刚骂完,他后脚他就将此事添油加醋的密报给了李希烈,还诬称颜真卿对李希烈言语多有不敬,如果就这样放他回去,定会让朝廷感觉怕了他们!

几句话一挑唆,李希烈打消了释放颜真卿的念头,将其关押起来!

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分别派遣使者,用臣子礼节参拜李希烈,起伏拜舞于李希烈军府之中,四人同时忽悠他:“是朝廷想要诛灭功臣,失信在先;您的盖世功业,早被朝中小人所忌,就要引来韩信、白起那样的祸端。愿您尽快荣登大宝,以使普天臣民早有依归!”

李希烈得意之下把颜真卿叫来,指着四位使者说:“太师您请看,不是我李希烈想造反,是朝廷无道失信。今天四王同时派使者过来劝我称帝,可见这天下不止我一人遭到朝廷猜忌而无处容身啊!”

颜真卿看着他,缓缓说道:“什么四王,这不就是四个乱臣贼子吗!你不想着为朝廷尽忠做个有用的人,偏要与这些人来往,是要和他们一同坠落深渊吗!”

李希烈闹了个没趣,让人把颜真卿架了出去。

又过了几天,李希烈安排了个酒局,把四位使者及颜真卿同时叫在一起吃个饭。席间,有位使者谄笑着对李希烈说:“我们久闻颜太师大名,在您即将称帝之际,太师正好来了,这岂不是上天把太师赐给您做宰相吗!”

颜真卿顿时大怒,打断了他呵斥道:“什么宰相不宰相!你们知道当年大骂安禄山而死的颜杲卿吗,那是我兄长!我都快八十的人了,自然知道守节而死,难道还会听任你们这帮小人作弄。”

使者被他骂的面红耳赤,不敢说话。李希烈恼了,怎么这么不知好歹,给你脸了是吧!

下令让十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颜真卿居住的宾馆前挖下一个大坑,说要活埋了他。

颜真卿笑着对李希烈说;“何必如此费事,给我一把剑不就大快你心了!”

李希烈没吭声,咬牙抱拳,行礼而去。

喜欢大唐气象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唐气象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神霄赵十八传奇四合院:精神病面前禽兽算个球斗罗:武魂殿团宠路子野惹她干嘛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我,孙山,科举脱离奴籍后,长姐回家种田了穿越自救修仙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前世仇人绿我,今生抢他女人!穿成炮灰后乱发疯反而成了团宠四合院,人小鬼大谁见谁怕!安陵容重生之女配改命记修仙?谁家穿越者是小学生啊!豪门步步惊情:第一少夫人幽影实验室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茅山升棺人张初九老祖宗人狠路子野临时老公,吻慢点圣手村医陈平
经典收藏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与秦始皇做哥们儿江山名士异界军火帝国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女帝的内阁首辅最强医仙混都市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谍战风云录:大宋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皇帝好多啊靑海传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庶女攻略金牌帝婿重生之再造华夏画河山戒爱此妖:蛇王,别咬我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大庆风云录
最近更新大周第一纨绔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大明伪君子大明1810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纨绔世子的一生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皇子无双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大唐钓鱼人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
大唐气象 贪狼木 - 大唐气象txt下载 - 大唐气象最新章节 - 大唐气象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