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京城,上海,浙江,广东登记举行了一波又一波的学子游行,中外报纸上如雪花似得飘到驻丑国大使馆孙部长的桌子上。
“国内已经打响了第一枪,接下来是我们的战场。”
这是一场明知不会胜利的战争,但是必须打,这是在国际上走出的第二步,第一步成功维护了常国的位置,现在的第二步,将是扞卫国家的领土和威严。
只要能争取到二十年的时间,国线就不会有丝毫受损。
这,也是这场战争的最低的要求。
“二十年啊,我们必须在二十年内出现在人家的视野,这个任务不得不说,很难。”
翔中无有不可的笑道:“走吧,该去会场了。”
......
二月末,人员选定,任务书历时将近两个月成功出来,图纸也初步绘制成功。
三月初,二十位研究人员,连续召开两场会议,任务全部布下。
岛屿的布控与陆地的雷达监控基地一同开展。
赵时成功卸下助理工作,他本就是气象学专业的人才,此次雷达项目针对气象方面的突破更紧急,在众人还未开始会议前就受命前往海岛进行气象调查。
三月中旬,国际关于鬼丑条约续签问题落下帷幕。
其中大部分没有变动,在孙部长等人据理力争下,承认龙国包括dY岛等三百多个不知名小岛的归属权。
至少未来二十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动。
至于二十年后是否会撕毁条约,就要看龙国的国际实力了。
一九六零年四月,从提出了零散岛屿问题已经过去三个多月,工程师拿着建设图纸和任务书前往位于浙江以外的岛屿进行建设工作。
“人都送走了?”
坐在钱子林的办公室,默默的捧着大水缸轻抿一口,听着钱子林的问话。
“嗯,今年气温反常得厉害,可能海上的情况会更加严峻,赵叔叔年纪大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出事。”
京城的四月不太热,但是南方的四月已经开始闷汗,海上水汽潮湿,太阳照下来,就如同旁边放着各种海鲜一同蒸煮一样。
“按照进度,今年夏天他们是回不来的,过几个月,海上的高温气浪更严峻,我们只能做好随时接人回来的准备。”
“明天你就要前往雷达监测基地,现在局势严峻,为了安全,我们也不能出去吃饭,今晚我在食堂请你,提前给你送行。”
这一次钱子林不能与凌月一起走,他接受命令,前往酒泉研发导航卫星,他们两人一南一北,自然是千言万语,数不尽的担忧。
凌月回绝了钱子林的邀请。
“时间还长,任务成功后我们齐聚京城再喝庆功宴。”
第二日,凌月登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车。
南京,雷达监测基地位于这座承载着历史的城市。
从京城到南京,火车不过两天的时间。
凌月一行人却在路上走了十日。
国际场上成功将了鬼丑两国一军,他们自然要在场下找回面子。
“后面的人清理了,凌月同志,下一站我们下火车后转坐汽车前往浙江,从杭州转南京。”
凌月看了看火车外面的景色,模糊的绿色不认真盯着看,就变成了一段绿色的线段。
“钱伯伯那边有传回来消息吗?”
见王建军摇头,凌月长叹一口气。
这些人格外恶心。
也可能是没找到下手的时机,时不时在火车上闹出动静,不是丢钱了,就是与其他人发生口角。
以为这样,她就会因为好奇穿过一节火车去到另一头查看。
这一趟已经是第三次更换交通工具,来来回回的恶心人。
又蠢又恶心!
“鬼丑两国将闹事摆在明面上,他们也不怕国际影响?”
“怕什么,现在国际上面,不就是那几个国家的一言堂吗,我们的意见何时得到过尊重。”
几人围着凌月,稀稀疏疏的将行李拿出来,一边讨论着。
凌月没有理会,这种事心照不宣罢了。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这句话可不止说人。
一路的耽搁终于在十天后,小车驶入基地。
抬眼望去,一片狼藉,钢筋石板满地。
往里走,便见用红砖砌起来一座两层楼的平房,这是暂时的工作和休息的地方。
“凌月同志,你好,我是基地负责人,申书涵。”
红色楼下,申书涵站在楼前,对着下车的凌月伸出手来。
两人简单的介绍两句,凌月便开始布置任务。
“通知目前在基地的研究人员,下午两点召开会议。”
纪茹在行程表上面添加一栏,写着下午会议时间,需通知人员等,然后收笔后点头连忙去找人。
“张嘉,一会儿我去开会,你记得检查一下安全方面的问题。”
“明白。”
两人离开,凌月这才转身道:“申工,麻烦带我去工作地转转,我先熟悉一番。”
申书涵愣了愣,连忙道:“不休息?”
“不了。”
轻轻的声音从凌月嘴中说出。
申书涵没有劝阻,带着凌月将这一栋两层小楼逛一圈,上下一共十四间房间,每层七间。
楼下是休息区,楼上是办公区。
其他地方都还在建设,白天工地上还能传出声响。
“这里原本是雷达的诞生地,目前研究人员大多数已经前往山区支援雷达研究和雷达厂,所以这里人不多。”
当初选址选在这里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是雷达的诞生地,有不少可以直接使用的机器设备,即便人都走了,但大多数的设备还在。
“这次一共有二十位专家,其中有很多都是这里出去的,这一次申工也能和熟人一起并肩作战了。”
“是啊,一晃都快四年了。”
“雷达是一种长期的研究,覆盖面广,可实用性更广,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探索,就像当初您老从旧设备和国外展出的东西中扒拉图纸一样,一步一步走,即便没有尽头,也能看到曙光。”
凌月一句话,让申书涵不禁一笑,没想到有人知道这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这里条件艰苦一些,其余专家目前没有休息室,我们在后面的空地上搭上了几间帐篷,暂时先住那儿,等基地建成,每个人都能分到一间。”
喜欢六零年代:搞科研不小心成了院士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六零年代:搞科研不小心成了院士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