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余春

陋巷听风

首页 >> 贺余春 >> 贺余春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极品姑爷伊庇鲁斯的鹰旗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凛冬长夜捡个女帝当老婆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猛卒封侯混在东汉末
贺余春 陋巷听风 - 贺余春全文阅读 - 贺余春txt下载 - 贺余春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百四十二章 面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盛霖聪与独孤踏出宫门时,青石板路上忽现一道灰影,那人疾步上前却又倏然止步,在距盛霖聪三尺处单膝点地,压低的嗓音裹挟着晚风:“王爷万安,属下奉穆大人钧令,在此恭候多时。”

盛霖聪广袖微动,腰间玉佩在暮色中划出半道流光:“带路。”

引路人身影如游鱼般穿梭于街巷之间。三人绕过西市喧嚣的酒旗,穿过东坊飘香的茶肆,最终停在一座青砖黛瓦的建筑前。门楣上写着“云州商会”四字金匾,两侧石狮眼中嵌着的夜明珠已开始泛出幽光。

穿过正厅时,檀木屏风后传来珠算声声。待行至后院,引路人突然折向假山后的暗门,曲折回廊里只余三人的衣袂摩挲声。转过七道月洞门,眼前豁然现出座灰墙小院,门环上的饕餮纹在暮色中森然欲活。

“笃—笃笃”引路人指节叩出两短一长的声响。门缝里渗出沙哑问询:“何方来客?”

“云州故人,离乡背井。”话音未落,门内立即接道:“可带了三月春茶?”

“唯有九秋霜菊。”暗语既对,乌木门吱呀洞开。门内黑衣侍卫见来人面容,当即以拳抵胸铿然:“属下参见王爷!”

盛霖聪抬手虚扶,腕间露出一截玄色护腕:“这暗语倒是风雅。”他抬脚跨过门槛时,绣着暗云纹的靴尖在青苔上稍作停留,“可是子英的手笔?”

\"王爷明鉴,穆大人说...\"侍卫话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熟悉的清朗笑声。只见穆子英一袭月白长衫立于廊下,身后十余名身着劲装的男女齐齐抱拳。

“参见王爷!属下早已恭候多时。”穆子英躬身时,腰间银牌轻响。盛霖聪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掌心托住对方肘部:“辛苦诸位了。”他目光扫过众人,微微颔首。

穆子英会意侧身,衣袖轻拂间,露出腕间一枚暗刻云纹的铜哨。他微微颔首,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回王爷,这些都是谍卫的核心人物——\"

他抬手示意,众人依次上前。

第一位是个身形瘦削的中年男子,指尖布满细茧,腰间悬着一卷泛黄的羊皮地图。“谍卫司暗桩统领,赵寒川,掌林州、阳州、凉州、宁州、豫州共五州四十五处眼线。”

后面一位是个又矮又胖的男人,面上带着一副憨厚的笑容。“碟卫司暗桩统领,李假,掌魏州、楚州、赵州、齐州共四洲四十二处眼线。”

接着是位鬓角微霜的女子,眉眼如刀。“谍卫司暗桩统领,苏沉鸢,掌晋州、秦州、燕州、韩州共四州五十二处眼线。”

然后是一位面无表情的女子,目光冷峻,袖口隐约可见几道陈年箭疤。“谍卫司刑桩统领,叶兰,专司护卫与……暗杀清除。”

第五人却是个面容稚嫩的少年,唯独一双眼睛沉静如古井。\"谍报新秀,叶十七,过目不忘,擅仿笔迹、口技。”

盛霖聪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待最后一人退回队列,他忽然深深一揖,袍角在青砖地上铺开如墨云:“诸位虽身处黑暗,但皆是云州脊梁,云州能有今日之繁荣安定,诸位功不可没。”

“为王爷分忧!”

屋内烛火摇曳,将盛霖聪棱角分明的侧脸映照得忽明忽暗。他端坐在紫檀木雕花太师椅上,修长的手指有节奏地轻叩着案几,神情专注地聆听着情报。时而颔首以示嘉许,时而又摇头轻叹。案几上的青铜兽首香炉中,一缕青烟袅袅升起,龙涎香的幽香在室内缓缓流淌。待最后一缕香灰落下,众人纷纷起身抱拳告退,沉重的脚步声渐行渐远。随着雕花木门\"吱呀\"一声轻响,屋内顿时陷入一片静谧,只剩下盛霖聪与穆子英二人相对而坐,烛火将他们的身影拉得老长,在青砖地上交织成一幅意味深长的剪影。

屋内烛火轻晃,映着盛霖聪深邃的眼眸。他望着穆子英略显清减的面容,眉宇间透着一丝关切,温声道:“子英,这段日子,辛苦你了。谍卫能有今日之势,你当居首功。”

穆子英嘴角微扬,眼中带着几分疲惫,却又透着坚定,道:“王爷言重了,能替你分忧,便是我的本分。”

盛霖聪摇头失笑,抬手虚点了点他,语气亲近了几分:“你啊,这儿又没外人,何必如此生分?”

穆子英闻言,笑意更深,眼中也多了几分轻松,改口道:“好,表哥。”

盛霖聪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问道:“商会的经营如何?可还顺利?”

提起生意,穆子英眼中顿时浮现一抹光彩,语气也轻快了几分:“极好!如今京都的商路,我们云州商会已占半壁江山。”他顿了顿,笑意更浓,“这还多亏了表哥的谋划。”

盛霖聪摆摆手,神色淡然:“我不过是提了个点子,真正做事的还是你们,何来功劳?”

穆子英摇头,认真道:“若非烟花一物,我们云州商会哪能在京都站稳脚跟?如今‘云州焰’已是名动大盛,无人能与之争锋,说是独占鳌头也不为过。”

盛霖聪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如此便好。”

沉默片刻,他神色渐凝,声音压低了几分:“子英,皇帝近况如何?可还在服食那些所谓的‘仙丹’?”

穆子英脸上的笑意缓缓敛去,眉头微蹙,低声道:“嗯,陛下近来愈发少临朝了,朝中诸事皆由首辅与太子殿下决断。如今朝堂之上,太子党羽渐丰,已能与首辅分庭抗礼,而陛下……对此却置若罔闻。”

盛霖聪目光沉凝,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喃喃道:“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大盛的天,怕是要变了。”他的声音极轻,却似带着千钧之重,仿佛已预见了那即将席卷而来的风暴。

烛火微微摇曳,映得穆子英的眉宇间浮起一丝凝重。他略一沉吟,压低声音道:“表哥,如今各地亲王都在暗中动作,尤其是秦王和晋王——这一年来,他们在封地以剿匪、练兵之名,实则大肆招揽私兵,囤积粮草。我们云州......是否也该未雨绸缪?”

盛霖聪闻言,唇角勾起一抹从容的笑意。他抬手轻抚案上的青瓷茶盏,茶汤微漾,映出他深邃的眉眼。“子英啊,这些年来,我何曾真正闲过?”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令人心安的沉稳,“逐鹿中原或许力有不逮,但若真到烽烟四起之时——”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叩,“保云州百姓安居,护一方山河无恙,这点把握,我还是有的。”

穆子英眼中忧色顿消,紧绷的肩膀也随之松了下来,朗声笑道:“有表哥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他端起茶盏一饮而尽,茶香在唇齿间漫开,仿佛连日的忧虑也随之散去。

烛影摇红,更漏声声。两人促膝长谈,从朝堂局势到民间疾苦,从商路经营到军备整饬,不觉已至三更时分。盛霖聪轻拂衣袖缓缓起身,温言道:“更深露重,子英,今日便到此吧。”

穆子英执灯相送,两人穿过重重院落。行至府门外,盛霖聪忽而驻足转身。月光如水,映照着他眉宇间的关切:“子英,商会与谍卫固然要紧,却也该为自己打算了。你如今......”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也该成家了。”

穆子英闻言,耳根微红,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玉佩,赧然笑道:“表哥,其实子英......已有心仪之人。”

”哦?”盛霖聪眸光一亮,笑意愈深,“快与我说说,是哪家的闺秀?可是在京都相识的?”

“是去年在灯会上偶遇的姑娘。”穆子英眼中漾起温柔之色,“我暗中查访过,是清流门第的嫡女,与朝堂没有牵连。”

“好!甚好!”盛霖聪重重拍了拍他的肩头,朗笑道,“这下可算能给舅母一个交代了。”正欲离开,忽又想起什么,回首道:“对了,子怡、子静此番随我同来,一直念叨着想见你。何时得空?”

“都可以。”穆子英笑道,“届时我在迎宾楼设宴,派人去接两位妹妹便是。”

“如此甚好。”盛霖聪含笑颔首。侍立一旁的独孤抱剑致意,二人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融入朦胧的月色之中。

皇城外城,李府。

因着李若初嫁与周王盛霖聪的缘故,李家得以在这寸土寸金的皇城外城安家落户。虽地处外城边缘,却已是寻常百姓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尊荣。

晚膳过后,李若初挽着娘亲刘兰的手臂,母女二人同榻而卧。纱帐轻垂,烛影朦胧,映得满室温馨。

“若初,云州那边......可还住得惯?娘听说那里风沙大,冬日又冷。”刘兰轻抚着女儿的发丝,眼中满是关切。

李若初往娘亲怀里靠了靠,眉眼间尽是掩不住的甜蜜:“娘亲放心,云州虽不比京都繁华,但霖聪待我极好。婆婆也慈爱,府中上下都和睦。女儿在那里,过得很是舒心。”

刘兰闻言,眼角泛起欣慰的泪光:“周王殿下确实是个难得的良人。这些日子,他在云州的政绩都传到了京都,百姓们都交口称赞。本来当初还以为周王他会......”说着忽然顿住,摇头笑道:“瞧我,说这些做什么。”

烛花轻轻爆响,李若初握住娘亲的手:“娘亲,女儿不在的这些日子,爹爹可还体贴?主母她......”

“你爹如今待我很好。”刘兰温声道,“自你出嫁后,他总觉得亏欠,事事都多照拂几分。至于主母,”她淡然一笑,“我本就不争不抢,她又何必为难?”

李若初将脸埋在娘亲肩头,声音有些哽咽:“女儿很想娘亲......”

刘兰轻轻拍着女儿的背,就像儿时哄她入睡那般:“娘亲也想你啊。每次听到云州来的消息,都要拉着送信的人问上半天......”

窗外,一弯新月悄悄爬上檐角,将清辉洒在庭院中的海棠树上。夜风拂过,花影摇曳,仿佛也在聆听这对母女久别重逢的絮语。

破晓时分,天光初绽。

京都城外官道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青石板路面上凝结的晨露在熹微的晨光中泛着晶莹。鸿胪寺的官员们早已在城门外肃立多时,官袍上的云雁补子在晨风中轻轻摆动。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静谧。几匹骏马自薄雾中疾驰而来,马蹄踏碎路面的薄霜,在身后扬起细碎的水雾。为首两骑并辔而行,马上之人一着玄色蟒袍,一穿靛蓝锦服,正是秦王与晋王。

鸿胪寺少卿王大人眯起眼睛,待看清来人后,连忙整了整衣冠,快步上前行礼。他注意到两位亲王此行轻装简从,身后仅跟着四名贴身侍卫。

“下官参见秦王殿下、晋王殿下。”王少卿躬身作揖,眼角余光却不着痕迹地打量着两位亲王风尘仆仆的模样。秦王的玄色蟒袍下摆沾着露水泥渍,晋王的锦靴上也满是尘土,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

朝阳终于完全跃出地平线,将金色的光芒洒在城楼上。守城的士兵们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背,铜钉朱漆的城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严。两位亲王抬头望了望巍峨的城墙,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这一日的京都,注定不会平静。

晨雾尚未散尽,秦王与晋王的到来,如同两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京都掀起阵阵涟漪。至此,大盛王朝所有的亲王都已齐聚皇城,这座古老的帝都顿时暗流涌动。

盛霖聪刚用完早膳,一碗碧粳粥尚有余温。宫里的太监匆匆而来,在廊下低声禀报:“王爷,宫陛下定于未时三刻,在养心殿单独召见诸位亲王。”

“本王知道了。”

盛霖聪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意,抬手虚扶道:“这位公公一路辛苦,本王实在过意不去。”说着向身旁的马涛递了个眼色。

马涛会意,立即从袖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金元宝,轻步上前。那元宝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泽,上面还錾着\"福寿安康\"的吉祥字样。

小太监见状,脸色顿时煞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几乎要碰到青石地面:“王爷折煞奴才了!这、这万万使不得啊!奴才不过是跑个腿传个话,哪敢要王爷的赏赐...”

盛霖聪见状轻笑出声,亲自上前虚扶了一把:“公公快请起。本王初到京都,人生地不熟,今日得遇公公也是缘分。”他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这点心意,就当是讨个彩头。”

小太监战战兢兢地抬头,正对上盛霖聪那双含着笑意的眼睛。那目光既不似其他亲王般盛气凌人,也没有半分轻视之意,反倒让人如沐春风。

“那...那奴才就斗胆收下了。”小太监双手接过金元宝,只觉得掌心沉甸甸的,连忙又叩首道:“谢王爷恩典!王爷仁厚,奴才定当铭记于心。”

盛霖聪微微颔首,目送着小太监千恩万谢地退下。

上午时分,盛霖聪并未踏出皇城王府半步,只在府中静处。其间,穆子英遣人来接走了穆家姐妹,府中便更显清寂。

午后,日影西斜,盛霖聪懒散地躺在一张檀木摇椅里,双眸微阖,似在假寐,又似在沉思。庭前落叶无声,唯有微风偶尔掠过,带起几缕发丝,衬得他神色愈发深晦难测。

时间如细沙般悄然流逝。未时刚过,秦王盛霖轩便第一个奉召入宫。皇帝于御书房接见诸藩王,秦王进去不过半炷香的工夫便退了出来,面上挂着浅淡的笑意,眸中却看不出喜怒。无人知晓他与皇帝究竟谈了些什么,只知他步履从容地回了住处。

秦王前脚刚走,晋王盛霖宇后脚便动身入宫……

如此这般,藩王们依长幼之序逐一觐见。按理,下一个本该轮到盛霖聪,可宫中太监却径直越过他,宣了韩王盛霖昂先行入宫。这一变故令盛霖聪眉头微蹙,他指尖轻轻叩着摇椅扶手,眸色渐深,却终究未发一言。

不到半炷香的工夫,一名太监便匆匆踏入盛霖聪的院子,躬身行礼道:“王爷,皇上有旨,宣您即刻觐见。”

盛霖聪闻言,从容起身,唇角噙着温和的笑意:“有劳公公带路。”

“王爷折煞小奴了,这是分内之事,您请——”太监连忙侧身引路,盛霖聪迈步跟上,马涛等人亦紧随其后。

行至皇城门前,侍卫拦下了马涛等人,只余盛霖聪一人随太监入宫。初次踏入这巍峨宫阙,他虽面上不显,目光却仍忍不住在雕梁画栋间流连。

“王爷,到了,皇上正在殿内等您。”小太监恭敬退至一旁,正欲告退,忽觉掌心一沉——竟是盛霖聪悄然塞入一枚金锭。

“王爷,这使不得……”太监大惊,慌忙推拒。

“公公辛苦引路,一点心意罢了。”盛霖聪笑意温润,不容推辞。

“那……小奴谢过王爷恩赏。”太监深深一揖,这才退下。

殿前,盛霖聪整了整衣冠,静候通传。不多时,殿门缓缓开启,一名内侍躬身道:“周王殿下,皇上宣您进殿。”

踏入殿内,身后殿门无声闭合。盛霖聪心中微诧,却不敢流露分毫,只低眉垂首,随引路太监前行。待太监止步,他亦立刻停住,迅速抬眸扫了一眼御座上的身影——那是大盛王朝至高无上的帝王。

“臣盛霖聪,叩见陛下!”他毫不犹豫,伏地行大礼。

“免礼,平身。”烈武帝的声音自上方传来。

盛霖聪缓缓起身,又听皇帝道:“赐座。”

待他落座,这才真正看清御座上的男人——那张与自己有三分相似的面容,此刻正含笑望来。殿内静默一瞬,烈武帝率先开口:“霖聪,你与王妃在云州,一切可还习惯?”

盛霖聪闻言,立刻起身拱手:“回陛下,母亲在云州一切安好,只是近日染了风寒,未能亲自入京贺寿,请陛下降罪。”

烈武帝摆摆手:“无妨,养病要紧。今日只有你我父子二人,不必拘礼。”

“谢陛下体恤。”

“你在云州所为,朕皆有耳闻。尤其是平定苗疆一事,于社稷有功……”

一炷香后,盛霖聪方从养心殿退出。踏出殿门的刹那,他才惊觉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我。”

盛霖聪的身影消失在养心殿外,殿内重归寂静。烈武帝缓缓从龙椅上站起,负手而立,目光仍望着殿门方向,唇角噙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

“周王如何啊?”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似在自语,又似在问人。

殿后阴影处,一道苍老的身影缓步而出。当朝首辅黄征微微躬身,宽大的朝服袖摆垂落,声音沉稳:“陛下心中,想必已有圣断了。”

“哈哈哈——”烈武帝蓦地大笑,抬手指向他,“你这老狐狸!”笑声在空阔的殿内回荡,却透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

黄征垂首而立,面上波澜不惊。这位自潜邸时便追随天子的老臣,早已深谙帝王心术。

烈武帝踱步至殿中,望着殿内的大香炉,忽又问道:“朕这几个儿子……你以为如何?”

“诸位殿下皆是人中龙凤。”黄征语调平缓,字字斟酌。

“滑头!”烈武帝笑骂,“你这张嘴,倒是谁也不得罪。”

“老臣不敢妄言,句句出自肺腑。”

“呵……”烈武帝摇头,笑意渐敛,“这几个孩子里,唯有周王敢直言仙丹有害。”他指尖轻叩炉盖,声音渐低,“难道……那丹药当真碰不得?”

黄征深深一揖:“老臣斗胆,周王殿下所言极是。金石之物,性烈伤身,还请陛下保重龙体。”

“好了!”烈武帝骤然拂袖,语气漠然,“这些话,朕听得腻了。”

殿内霎时沉寂。黄征默然垂首,额前几缕白发在穿堂风中微微颤动。

良久,烈武帝忽又笑着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锐利:“黄征,若将周王与秦王、太子相较……你以为如何?”

“咚”的一声闷响——黄征毫不犹豫跪伏于地,额头紧贴金砖,却始终不发一言。

“是不敢说……”烈武帝缓步走近,龙纹皂靴停在老臣眼前,“还是不愿说?”

“臣……不敢妄议天家之事。”黄征的声音从地面传来,带着微微的震颤。

烈武帝凝视他许久,忽然轻笑:“好个‘不敢妄议’。”他转身挥袖,“退下吧,朕乏了。”

黄征深深叩首,倒退着退出殿门。当厚重的殿门在身后闭合时,他才发觉中衣已被冷汗浸透。抬头望向阴沉的天色,老臣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色。

而养心殿内,烈武帝独自立于御案前,指尖摩挲着一枚暗红的丹药,眸色深不见底。

《贺余春》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贺余春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贺余春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茅山升棺人张初九上门姐夫楚天舒乔诗媛摊牌!我靠吃瓜称霸修仙界趁女帝受伤,忽悠她做老婆诡仙族规则怪谈:我是普通人做美食,听八卦,王妃很忙神霄赵十八传奇我的极品小姨宫宸谋杨辰秦惜在线阅读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单调的星空我的道士老婆太子女儿身?九千岁助我当女帝血月临,僵尸出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忘气境带着霸总去逃荒,我造反称王了!你找到我了
经典收藏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穿越成了王子,没有系统怎么办?我在大唐搞农庄最强战兵穿越皇朝:如履薄冰不是我的风格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大唐:开局被太上皇李渊收为干孙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三国之极品纨绔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绝色红颜,高门贵妻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画河山三国崛起并州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重生之再造华夏
最近更新高门庶子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龙吟三国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我在北宋教数学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云起惊鸿客水煮大明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巨宋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
贺余春 陋巷听风 - 贺余春txt下载 - 贺余春最新章节 - 贺余春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