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杨一笑没有继续巡营,而是直奔主帅营帐,坐下之后立马重重一拍桌子。
“李茂兴,朕罚你三个月俸禄……”
“刘伯瘟,你要罚的是六个月……”
“还有你们这些幕僚,每人都罚一个月俸禄,朕这一次罚的轻,并不意味朕不在意此事,诸位都长个记性,做事不可疏忽大意。”
“大唐这两年对外宣称有二十六万兵马,但你们都知道还藏着十万精锐在泾县……”
“大战虽然折损,但那十万精锐随时可以补足战损,因此,我们还没沦落到征召少年为卒的境地。”
“立马去办,现在就去办,摸排全军所有的士卒年龄,凡是属于少年的必须清退。”
“尤其是你,李茂兴,这一次你疏忽大意,让朕感觉你做事有些轻浮。”
“因此,因此……”
杨一笑说着沉吟起来,足足好半会儿才沉声开口,道:“传旨,罢黜李茂兴青州知州,降为从三品,改任淮南道提举常平司。”
一个道的提举常平司,官职按说比州级知州要高,然而青州由于特殊的缘故,所以青州知州在大唐属于核心重臣。
现在杨一笑当场罢黜,对自己的岳父直接开刀,不但免了青州知州的位子,而且还降低官品调往淮南道。
官员们看他面带怒色,没人敢出声替李茂兴帮腔。
……
杨一笑挥了挥手,示意随征的官员们去忙活,短短片刻之后,帅帐只留几个核心。
这时杨一笑的脸上怒色才消失,并且语气也变的温和起来,对李茂兴道:“西伐要打好几年,各道的稳固很重要,不但要稳固,而且要发展,屯田耕种,粮食产出,这些民生政务,需要治政之才。”
“岳父,你应该能明白朕的用意。”
“淮南道那里的情况,不用说你也知道,朱氏门阀历代在江淮经营盘踞,对于百姓多有盘剥压榨之恶行。”
“这个朱氏,何其之蠢,和朕联姻之后,一直认不清楚形势。”
“去年朕让朱涟儿回家省亲,乃是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可惜除了朱涟儿的几个至亲哥哥悬崖勒马,其余那些蠢货仍旧还是死不悔改……”
“关于这个事,朕暂时不好动手,如果现在就对他们大开杀戒,天下人不知内幕会认为朕凉薄。”
“可是,咱们又无法容忍他们祸害一地。”
“青山侯主动转做文官,可他对民生政务不够精通,因此,朕必须派个擅长内政的重臣过去。”
“岳父你过去之后,首要精力放在屯田耕种上,其次是动手打压和整治,慢慢把朱氏各行各业收归朝廷。”
“总之一句话,既要发展民生,也要兼顾夺利,朱氏门阀在朕看来,已经成了淮南道的毒瘤。”
“但咱们都清楚,明面上不方便动手,否则会引发整个阶层的警惕,联合起来拖累大唐的发展。”
“故而,朕派你过去……”
“由你做个坏蛋,和朱氏门阀争斗,朕暗地里给你撑腰,明面上充当和事佬。”
杨一笑说着,微微吐出一口气,道:“门阀中的手段,你比普通出身的官员熟悉,因此,你最合适。”
“此外,朕会让人在朝堂上配合你……”
“秦桧那个家伙,目前寸功未立,他满脑子都是坏水,每天琢磨着让自己的骂名能够名传史书,让他跟你配合,这厮必然尽心尽力。”
“岳父,要辛苦你了,千里奔波,异地调任,还要背着降格使用的名声,不知内幕之人肯定会嘲讽你。”
“唉,小婿心有愧疚啊。”
杨一笑这一番言语,乃是掏心窝的话,没有任何虚假,全是真心实意。
李茂兴拱手行礼,面色极为肃重,沉声道:“陛下放心,微臣早就看朱氏不顺眼,哼哼,一家子蠢货也配称为超级门阀。”
杨一笑点点头,忽然起身慢慢踱步。
半晌之后,他再次微微吐出一口气,道:“朕虽然御驾亲征,但是西伐要打很久,帝王如果离京太久,对于国事颇有不力,因此,朕打算趁着年末回去一趟。”
“尤其是上半年就答应过老爷子,要带着孩子们回泾县一趟,不但让老爷子享受天伦之乐,而且要把几个大孩子留在老家受教育。”
“这事一拖再拖,竟然拖了这么久。”
“老爷子现在肯定很生气,孩子们的教育和培养被拖延了,朕得赶紧动身,争取过年之时到达。”
李茂兴连忙问道:“陛下这次要携带后妃回家么?”
杨一笑看他一眼,笑着道:“岳父放心,朕知道你的意思,妃子们都会跟着,朕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刘伯瘟忽然插了一句道:“此前小虎头册立储君之时,便定下了要回乡祭祖的章程,可惜由于西伐战事,耽搁至今已经四个月,不能再拖了,杨氏皇族必须全体回乡祭祖。”
杨一笑点点头认同这个建议。
李茂兴则是皱眉迟疑道:“全体皇族回乡,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车马规格,比如皇族礼仪,还有调动兵马护送,以及对帝王故土的封赏……”
“很繁琐啊!”
“再过二十天就是新年,准备起来怕是很仓促!”
“微臣有些担心,能来得及吗?”
老刘沉吟起来,目光看向杨一笑。
杨一笑似乎早有腹案,因此立马开口说出办法,道:“朕如果回京再动身的话,肯定会显得仓促一些,但如果直接从这里赶往泾县,二十天时间算起来非常充裕。”
“所以朕不回京,起驾直奔故土。”
“同时,通报燕京那边,让家里即刻准备,最迟三日全体动身。”
“无论皇后还是妃子们,无论大点的孩子还是小点的娃娃,这次都要回乡,参加祭祖之事。”
李茂兴苦笑道:“可惜你下旨罢黜太快,否则微臣还能在泾县帮忙做些筹备,现在倒好,我得赶赴淮南道。”
他说着一停,面色微微沉吟,又开口道:“陛下准备让谁担任青州知州?这个差事可不能随随便便给人啊!”
刘伯瘟在一旁也点点头,语气肃然道:“毕竟是帝王故土,是大唐皇族的龙兴之地。虽然只是个知州位子,但却是举足轻重的重臣。”
杨一笑明显还是早有腹案,对这两位丝毫不做隐瞒,直接道:“朱涟儿回乡省亲那次,她的几个哥哥悬崖勒马,尤其是她那位大哥,多方奔走筹措物资,动用几千辆牛车,随着妹妹回归燕京……”
“那一批庞大物资,让大唐赈济雪灾又撑了一阵。”
“这份贡献,咱们得认!”
“然而当他们赶赴燕京之后,朕一直对他们闲置不用,册封虎儿之时对官员们封赏,唯独刻意对他们几个进行遗漏。”
“这几个月以来,朕一直在观察,同时,天子卫也在暗暗试探。”
“老刘已经跟我汇报,朱涟儿的大哥表现很好,虽然被闲置这么久,但却一直无有怨言。”
“故而,该给人家的待遇得给了。”
杨一笑说到这里,刻意看了一眼李茂兴,故意问道:“岳父你说说,如果朕让朱涟儿大哥接任你的差事,会不会让你心情烦闷,会不会感觉难以接受。”
李茂兴当即大笑,道:“这挺好,这挺好,陛下派微臣去淮南道打压朱氏,微臣一旦动手必然是往死里打。正伤感朱氏一族会被我打的沉沦呐,想不到陛下已经给他们留了一线生机。”
“陛下放心,微臣无有怨言。”
“李氏和朱氏,注定死对头,像我们这样的超级门阀,如果关系太好反而不妙,反而言之,谁把谁打下去也不妙,唯有旗鼓相当,才是稳固之道。”
不愧是门阀中人,这番见解不凡。
显然李氏门阀早就意识到,皇权之下肯定不允许一家独大,杨一笑既然派他去打压江淮那边的朱氏,肯定要在这边扶持朱氏的另外几个族支。
李茂兴拱手行礼,郑重道:“陛下,就这么办。微臣现在满心振奋,巴不得一辈子有个争斗的对手。”
杨一笑点点头,语气欣然道:“岳父之睿智,朕甚钦佩也。”
都是聪明人,所以不需要弯弯绕。
直接把事情挑明,反而不会伤了情分。
杨一笑此举乃是毫不隐瞒的告诉李氏,他作为帝王必须让下面的派系相争。
李茂兴毫不迟疑的答应,则是代表李氏向杨一笑表态,他们李氏知道进退取舍,明白什么叫做长远之道。
总之一句话,皇权之下不允许一家独大,需要平衡,需要争斗。
……
【第二更送上,山水继续去写,接下来要写回乡祭祖,老杨穿越已经十多年了,诸位一路读下来的老朋友,是不是有一种感慨: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啊】
忘了跟大家说,我刚在蚪阴发布了几个视频,涉及青霉素制作,还有古代发展工业的技术,比如接下来咱们要让老杨和珠儿搞得东西,石墨坩埚在古代如何搞,大家有兴趣看看吧!
喜欢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