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听了秦王的话,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不久之前,末将跟随晋王殿下、燕王殿下以及宋老将军一同出征西北。
然而,宋老将军和两位殿下出师不利,遭遇了伪元丞相王保保的埋伏,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尔后,宋老将军被贬为了凉州卫指挥使,末将就成了湘王府三护卫的一名千户。”朱樉听到这里,心中不禁一动。
他当然知道盛庸口中的宋老将军是谁,那可是镇守西安的龙虎将军,陕西总兵官——宋晟啊!
宋晟此人,早年曾是朱元璋身边的亲卫,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后来,他的父兄相继离世,宋晟便承袭了父亲的职位,担任天宁翼元帅。
宋晟不仅善于练兵,而且对地方治理也颇有一套,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奇才。
他所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在战场上屡立奇功。
而在治理地方时,他又能做到恩威并施,让百姓安居乐业,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在淮西勋贵之中,宋晟的名声虽然不如其他一些名将那么响亮,但他的实力却是有目共睹的。
而且,据朱樉所知,历史上的宋晟在靖难之役后更是显赫一时。
他的两个儿子先后娶了永乐皇帝的两位公主,成为皇亲国戚,一时风头无两。
听到这个消息,朱樉的瞳孔猛地一缩,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一般,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震惊之色。
然而,这丝震惊转瞬即逝,他迅速恢复了平静,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朱樉对老三朱棡的本事是心知肚明的。
与老四朱棣相比,历史上的晋王朱棡在洪武朝晚期可谓权势滔天。
他统领着大明将近半数的军队,这一事实让朱元璋在蓝玉案中大杀功臣时毫无顾忌。
毕竟,有朱棡这样一位正值壮年、威震九边的藩王坐镇,朱元璋自然可以放心大胆地铲除那些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功臣宿将。
不仅如此,种种迹象都表明,晋王朱棡很可能就是蓝玉案背后的推手之一。
朱樉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知道朱棡在领兵打仗方面的能耐绝对不逊色于燕王朱棣,甚至可能更胜一筹。
也正因如此,老四朱棣在老三朱棡活着的时候,才会对他百般忍让,任其欺压,甚至,连个屁都不敢放。
毕竟,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朱棣若稍有不慎,恐怕就会引火烧身,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朱樉故意皱起眉头,双手捂着肚子,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他一边呻吟着,一边向盛庸问道:“孤的三弟和四弟此次出征,一共带了多少人马啊?”
盛庸见朱樉如此模样,心中并无怀疑,连忙如实回答道:“回秦王殿下,晋王和燕王殿下此次出征,总共只带了两万兵马,而剩下的三万军队,都是从您的三护卫中抽调过去的。”
朱樉听到这里,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心中暗骂道:“好啊,这两个没良心的东西,竟然拿我的护卫去当炮灰!”
他越想越气,觉得自己被老三和老四这两个“龟孙子”给耍了。
然而,更让朱樉恼怒的是,这两个家伙显然没有预料到王保保的真正实力。
在他们眼中,王保保或许只是一个容易对付的“经验宝宝”,但实际上,王保保就如同一只被放归山林的猛虎,凶猛无比,根本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战胜的。
这场突如其来的败仗,让朱樉感到十分震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老三和老四遭遇如此惨败,事后,自己居然没有收到半点风声。
这说明老头子肯定已经下达了严令,将所有相关的消息都封锁得严严实实,甚至连他这个秦王都被蒙在鼓里。
“忽闻噩耗,本王痛失西安三卫,实乃锥心之痛啊!老盛,你快把详细经过一五一十地讲给本王听。”
朱樉面色凝重,声音低沉,他紧紧地拉着盛庸的衣袖,一边快步朝里走去,一边迫不及待地追问着。
跟在后面的平安,目光却落在了躺在地上的蜀王身上。
只见蜀王面色发青,双眼紧闭,毫无生气,显然还处于昏迷状态。
平安不禁有些傻眼,他心里暗自嘀咕:“秦王莫不是把他的亲兄弟蜀王爷给忘了吧?”
想到这里,平安心头一紧,他顾不上其他,急忙学着秦王那天的样子,双膝跪地,双手用力按压着蜀王朱椿的肚子,希望能让他苏醒过来。
要知道,蜀王可是他们此行的人肉盾牌啊!
如果蜀王有个三长两短,他们这些人恐怕都难逃干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在平安一番手忙脚乱、毫无章法的胡乱按压之下,奇迹竟然发生了——昏迷中的朱椿突然张开了嘴巴,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咳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嗽过后,朱椿只觉得喉咙里有什么东西在往上涌,他忍不住用手去抠,突然“哇”的一声,一条小鱼从他的喉咙里被吐了出来。
这条小鱼落在地上,竟然还活蹦乱跳的,仿佛它根本没有被朱椿吞进肚子里一样。
它在地上蹦跶了几下,然后像发现了什么似的,径直朝着旁边的水池跳了进去。
朱椿看着小鱼重新回到水里,心中一阵后怕。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贪婪地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仿佛刚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谁能想到呢,他一个吃瓜群众,竟然差点就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活鱼噎死的王爷!
这要是传出去,恐怕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吧。
朱椿定了定神,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在人群中扫了一圈。
他本来是想找到那个把他扔进水里的罪魁祸首,好好教训一下他,可找了半天,却连那个人的影子都没看到。
朱椿的心情愈发郁闷,他瘪着嘴,气鼓鼓地对站在一旁的平指挥说道:“平指挥,我二哥去哪儿了?”
看到蜀王那副气势汹汹、仿佛要兴师问罪的样子,平安心中不禁一紧,但他脸上却露出一副轻松的笑容,随口胡诌了一个借口。
“回禀蜀王殿下,秦王殿下他……他跟着盛千户进了道观。”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