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黑的快
加上本就阴沉的天飘着碎末子就黑的更快了。
松山堡西南六里外便是明军的大营,灯火通亮人声鼎沸战马嘶鸣不绝,但更多的则是哀嚎和痛苦的呻吟声
白天那一场攻城激战明军伤损不少
整个营地嘈杂且混乱不堪,地上的泥泞没过脚脖子,祖大寿和马科高第三个大佬正在巡营,三人神色都很凝重,时而皱眉时而抬头看着天空发呆。
祖大寿走进一个军帐安抚里边的伤兵,高第和马科站在外边四顾:“总有点儿放心不下,要不我还是去那边呆着……”
马科收回目光打量了高第几眼:“倒也不必如此紧张,鞑子今晚打与不打,你在与不在结果都一样,你手下那帮兄弟都给饿狼似的,鞑子啃不掉他们的”。
“嘿,话不能这么说”高第轻摇头:“说实在的老弟好不容易得了这差事,万不能出漏子,罢了,我还是过去呆着才放心些,劳烦马总兵给祖将军说一声……”高第说着就急匆匆的走了,马科伸手想拉,,又缩回了手。
先前他们三个战后复盘,根据当下局势和手头兵力今晚是很难再发起第二波进攻了,所以决定一边休整一边去塔山调集紧大杀器,也就是那几门大炮,直接拉到松山上边对着松山堡轰,如此火力压制对攻城破城有决定性的帮助。
但他们也知道,自个的想法必瞒不了鞑子
所以即便不去找鞑子的麻烦,鞑子今晚不会让他们落个安宁
袭营,夺山,劫杀物资队都有可能
局势一下从进攻转为防守,为此祖大寿三人合议之后制定了充足防御方案,首先加强大营和松山的防御工事,撒出大量探马盯着周边的风吹草动,一旦有敌军从他处或者松山城里头出来都会第一时间掌握,从而有效针对性抵御。
其实在那会儿高第就提出今夜坐镇松山石寨,但祖大寿考虑再三认为他作为主将没必要亲临险境,更不用身先士卒去打打杀杀了呆在大营里就行了。
当然了若换做是马科,祖大寿绝对就不会劝了,毕竟这货骁勇且好战,试问若非绝境到了破釜沉舟那一刻有几个身居总兵官的大将还会动不动就亲自冲阵厮杀
嘿,您别说,就当下还真有几个
身居高位的常宇,总兵官黄得功,高杰,周遇吉就都好这口。
高第不属于战将那一行列,如祖大寿所言老实在大营里呆着就是了,可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在大太监眼皮子底下干活,除了要完成任务外也好好好表现啊,所以不顾马科劝说执意去了!
看了一眼高第离去的背影又回头看了一眼帐内的祖大寿,马科轻摇头举目朝远处杏山方向看了过去,心中一时五味杂陈
数年前同一个地方,人心和结局却天壤之别。
那时候洪承畴手下八大总兵浩浩荡荡几十万人,可那场仗打的如同屎一般!
战略不明,战术混乱,八大总兵各自为战步奏不协调心思不同,怕死又怕友军立功,将被帅掣肘,帅被监军掣肘,帅令不出营,将令一窝粥
人人畏战人人畏死
所以那场仗打成屎一样也在情理之中了。
反观现在。
战前大太监召集一众将领制定好战略方针后直接放权,是真的放权
远观而不近前,不问不插手,不传令不说话,就默默的看着你们打!
有事你们三个商量着打,放开手打,不要害怕担责,一切后果都有我扛着!
所以今天这场仗打的很痛快,不是说战果多大而是整个过程毫无心理压力,没有监军太监的指手画脚处处掣肘,更没有同僚之间的勾心斗角,更不用担心承担什么后果。
就是放开手打!
换做是之前,恐怕总督下令让高第去松山坐镇,他绝壁会抗令不去,那种局势下谁会轻易将自己深陷险境。
但你看现在,明知近万清军会夺山,山上异常凶险,但高第义无反顾的去了!
这就是人心,这就是大太监的手腕
祖大寿出来之后没看到高第,但见马科脸上的苦笑便也苦笑叹息,目光不由自主的也看向了杏山方向。
他知道大太监虽然这一整天看似不管不问,但这里所发生的一切他在那边都了如指掌,但能做到真的不多一嘴不插一手,全程默默搞后勤试问历代权监谁能做到!
松山堡里,城上城下的清兵和朝鲜二鬼子忙的不开交,他们在以最快的速度清理战场修筑工事以及往城上补给物资
因为他们知道明军很快就会发起第二波进攻,比之第一波只会更狠更凶猛,他们必须要争分夺秒做好充足准备。
嘈杂之中鳌拜和洪承畴正同一众文武议事,各抒己见不乏激烈争执
先复盘,哪里防御最薄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责任是谁……为什么明军最少的东城墙最先被明军登上……
暴怒之际鳌拜喝骂不止,甚至踹了负责守卫东城的清将一脚
洪承畴看着这一切无动于衷,他心里头清楚明军一时半会根本打不下松山堡,即便从某一处登上城上也至多给清军制造点慌乱但很快就会被扑灭的!
而且明军破城的决心也不足
理由有二,明军的兵力不足一举破城,除非围困,但明军耗不起,天气和后勤补给他们都承受不来。
第二则是,明军三面围打却留了北面缺口,目的明显是要逼他们主动弃城,说明明军不想打到那种鱼死网破玉石俱焚的局面。
刚才的那波进攻虽是激烈但总是少了些巨浪滔天的压迫感,也可侧证一二他的猜测,当然这也是惯用的进攻手段,一般第一波多是佯攻或试探之举,为的就是寻找防御弱点从而为下一波进攻打好基础,但双方都会在这一点上故布疑阵引对方上钩。
但松山被夺则完全证实了他先前猜测,明军打松山堡一来试探二来打掩护,他们的第一目标就是夺取松山高地。
一旦松山高地被夺取,上边架上大炮,那松山堡则危了。
既知明军的目标就是先夺取松山,那他们可采取了应对措施?
有,但不多!
首先鳌拜一开始并不太信,就是明军夺山他也认为只不过是诱饵,故意诱使他发兵去援从而趁机夺城,所以他轻易不会出兵救援的。
其次便是他真的抽不开身分不了兵,明军第一波攻势就那么激烈,他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那当口恨不得都给城上加个盖子,怎么会开城门发兵去支援呢,不是没有城门可开,北门是缺口,他随时能开门出去。
可他敢开么
万一明军趁机杀进来呢,万一外边有伏兵呢
所以那个节骨眼别说松山被夺就是松山被炸了他也不可能出兵。
除此之外便是他知道会有援兵过来的。
明军集中兵力攻城,还要在外围分兵警戒狙击,所以打松山的兵力不会太多,而松山虽无险可守但防御工事和兵力都还不错,理应扛的下来,即便应对吃力,可援兵一到压力立消!
综上而言,就是他觉得松山上的驻兵加上外围的援兵完全有实力顶住明军的进攻!
可他小看了高第建功的心以及马科复仇的恨
在祖大寿部发动进攻死死牵制住他的时候,高第和马科一个在外围拼死狙敌一个围着松山死死的啃一口一口的啃,硬生生的就给啃了下来!
松山高地被拔了,虽有些意外但却并没引发鳌拜多大的怒气,对他来说只要松山城还在还没出漏子,其他都是小事。
你能夺去我就还能抢回来
白天显着你能耐了,也累了吧。
到晚上那就该我显本事了。
于是便拉着洪承畴商讨今晚如何翻云覆雨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亲近洪承畴,和其他大部分清将勋贵一样他们打心眼里看不上洪承畴,毕竟谁能看的上一个失败者,要知道古往今来咱们最爱以成败论英雄,你有本事你登顶了你就是大大的英雄,你有本事但你失败了,你就是坨屎谁看了都会啐一口
当然也有那种惜才之人,比如皇太极他是极力拉拢这个大明曾经最顶级的文臣,据闻为了让洪承畴臣服他甚至出动大玉儿来说服。
可惜皇太极死的早,而多尔衮又有范文程这个大汉奸出谋划策,所以洪老二就成了边缘人,武不能上马杀敌,文^^^没人屌他
但这一次他却令鳌拜刮目相看了
这老登在战前预料的种种皆中!
《扶明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扶明录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扶明录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